首页 男生 女生 完本 排行 书单 专题 原创专区
汀兰水榭 > 耽美同人 > 三国之最风流 > 50搜山千骑入深幽(四十一)

三国之最风流 50搜山千骑入深幽(四十一)

作者:赵子曰 分类:耽美同人 更新时间:2021-11-21 12:56:19

陈午、陈到相继率众上到山顶。

山顶上的守卒不多,只有一二百人,人本来就少,又是被突然袭击,几乎没怎么抵抗就被打垮了,四散逃去。陈午、陈到没有追击这些逃走的守卒,在打散了他们后,即转向山道进击。

时当深夜,虽有明月高悬,然在山壁的掩映下,山道之上颇是黑黝,守卒搞不清状况,不知道有多少人从山上冲了下来,顿时大乱。底下的江禽、刘邓、何仪、李骧、程嘉、辛瑷等奉荀贞军令,借机向上猛攻。上下夹击,黄髯所部之守卒无路可退,惊惶纷乱,自相践踏。

夜半山静,这溃乱、杀声随风远传,一二十里外都能听到。

荀贞率部入山以来,近两千步骑行走山路间,声势不小,沿途经过的诸山里的山贼以及芦岭左近山中的山贼早已知晓。荀贞本部的义从均是百战老卒,军容威武,铠甲曜日,干戈如林,本就已使不少山贼为之惊恐,接战之后,鏖战不休,从天不亮打到入夜,攻战之声远播,更是使得许多山贼为之胆寒,如今忽闻芦岭大乱,汉兵欢呼追杀之声震动山野,鸟雀因之惊飞,虎豹为之遁走,荀贞部追击、剿杀的动静响彻山林,周近的山贼遥遥闻之,越发恐骇了。

黄髯部足足有千许人,都是经历过巨鹿之战的黄巾老卒,且占有守山之地利,而却在荀贞部的猛攻下竟然只坚持了一天多点就大败了。以黄髯之实力尚且不是荀贞的敌手,周近山中的这些小股山贼自更不必说了。黄髯这一败,这些山贼都不得不仔细想一想自己的出路了。

芦岭山道上,江禽、刘邓等与陈午、陈到两边夹击,黄髯部大败溃乱。

山道狭窄,在守山的时候是守方的优势,在大败的时候却就是守方的致命劣势了。

山上和山腰两边一夹,黄髯部逃无可逃,除了少数勇悍亡命的,冒死向上或向下突围之外,余下的不是自相践踏而死,就是放下兵器跪地投降。

江禽、刘邓等轮番上阵,猛攻了一天多,这才总算因为陈午、陈到的奇兵天降而击破了守卒之最后一个壁垒,取得了胜利,自跟着荀贞征战至今,这样的苦战久未遇见过了,江禽、刘邓等俱怀恼恨,也不管当面之守卒是否投降,纵兵大杀,一时间,血流成河,道上伏尸累累。

直到荀贞赶到战场,发现情况不对,急传军令,这才制止了这场一面倒的屠杀。

在典韦、原中卿、左伯侯等的警惕护卫下,荀贞登上守卒的最后一个壁垒。

壁垒前后尽是敌我阵亡兵卒的尸体,尸体堆积得甚至比壁垒都高。在这个时候,“血流成河”已不是形容词,而是真的血流成了河,山道两边有山壁,淤积的血水只能往下流,粘稠的血水差不得得有好几寸厚,从下边上来的义从兵卒,每个人的黑漆履、裤脚都被血浸透了。

荀攸、邯郸荣、宣康也随着荀贞登上壁垒,——准确说,他们登上的不是壁垒,壁垒不宽,容不下这么多人并立,他们是站在了堆积的尸体上。

深沉冬夜,山月悬挂西方,洒下清辉。荀贞举望山道上,江禽、刘邓等与陈午、陈到会了师,正分出人手控制降卒,回顾壁垒下,一队队的义从兵卒正在井然有序地向上开进,接管战场。

邯郸荣看着山道上的伏尸、血河,叹道:“‘大兵如市,人死如林’,昔黄巾数攻邯郸,我登城观战,已觉兵为凶事,而较之今芦岭一战,当日之凶险却远不及今。我今乃知何为征战!”

荀贞瞧见岑竦没和邯郸荣等一起上来,他独自一人站在山道上,面现不忍。

荀贞因笑道:“恻隐仁者心。叔敬,卿为仁人也。”

邯郸荣性格刚健,不以为然,说道:“小仁为大仁之贼。恻隐之心,固人皆有之,可若因为恻隐而纵贼不击,那么受害的将是更多的百姓。”

岑竦叹了口气,想说些什么,可他嘴拙,又不知道该说什么好,最终只说道:“主簿说得是。”

诸人正说话间,数人从山上下来,来到壁垒前。

荀贞看去,见带头之人是李骧,两三个兵卒押着一人跟在他的身后,被押的这人披头散发,满面血污,狼狈得很,然而铠甲精良,颔下美须髯,可不正是黄髯!

李骧下拜,说道:“小人擒了黄髯,献给中尉!”

荀贞从垒上跳下,来到李骧面前,把他扶起,转看黄髯,上下打量,回顾跟着过来的荀攸、邯郸荣、宣康、岑竦,笑道:“公达、叔业,自起兵击黄巾到现在,我等有多久没打过这样的苦战了?”

宣康答道:“也就在中尉初起兵,独击波才、何曼时打过这样的苦战。”

荀贞转回头,再又上下打量黄髯。

黄髯被两个兵卒压着,跪在地上,垂头丧气地低着头,不敢迎视荀贞的目光。

见荀贞只打量黄髯却不说话,荀攸猜出了他的心思,心道:“贞之必是在犹豫要不要招降此人。”

招降黄髯有两个好处。

一则,可以让赵国境内的山贼知道,荀贞不是滥杀之人,他们只要投降就会有活路。二则,今番芦岭之战,荀贞部虽然获得了大胜,可黄髯的部卒并没有被全歼,原先被黄髯留在山顶的那一二百守卒在被陈午、陈到击败后,约有百余人四散逃去了山林中,这些逃走的败卒说不多不多,说少也不少,留着是个麻烦,若招降了黄髯,也许能把这些逃卒也招降过来。

不过话说回来,招降黄髯也有坏处。

坏处就是:黄髯是黄巾余部,且不说他肯不肯投降,他就是投降了,对他的忠诚度也没把握。

招降黄髯有利有弊,相比之下,利大於弊。

首先,不能因为对黄髯的忠诚度没有把握就放弃那两个好处;其次,就算黄髯降而复叛,料来他也难有什么作为。

以荀攸对荀贞的了解,在荀贞做出决定前,荀攸已猜出:“贞之能容人、敢用人,连何仪、李骧这样曾经统带上万、数千人马的黄巾降将都能接纳,并委以兵权,想来对这个黄髯也是能够接纳的。”

果然如荀攸所料,在短暂的犹豫过后,荀贞决定招降黄髯。

他上前两步,把黄髯扶起,拍了拍他的胳臂,注视他的眼睛,笑道:“巨鹿一战,君负我胜,今芦岭一战,又是君负我胜,还要不要再打第三仗?”

黄髯不像左须,他和荀贞没有私仇,并且他虽然信奉黄巾道,但却并非是坚贞信徒,在生死与信仰之间,他当然不会选择信仰,被李骧生擒、押来见荀贞时,他忐忑不安,深恐会被荀贞杀掉,这时听得荀贞笑言,似乎没有杀他之意,他忙恭谨地道:“将军神威,小人畏服。”

“哈哈,我不用你畏服,我想让你降我,……,君须髯美盛,勇武兼人,本是佳人,奈何从贼?而今战败被我所擒,可愿降否?”

黄髯拜倒在地,伏首说道:“愿降将军。”

“我不是将军,赵郡一中尉耳。”荀贞欢畅大笑,再次把黄髯扶起。

黄髯个头不低,身材雄壮。

荀贞的目光在他的须髯上停留了下,摸了一把,笑顾荀攸、邯郸荣等人,说道:“真是美须髯也!”令宣康找了个帻巾来,亲手把黄髯散乱的头发扎好,用帻巾包裹住,又拽着自家的衣袖把他脸上的血污擦去,笑对他说道,“我麾下雄壮高健的勇士很多,相貌堂堂的美男子也有不少,而有如此之美须髯者,唯君耳!待回去邯郸,我当赠君一锦囊,专来盛君之美须。”

随着地位的上升,也随着招揽来的人才越来越多,荀贞在接人待物上亦渐变得成熟,如果说他以前的“推心置腹”还有刻意的迹象,那么他现在的“推心置腹”就几近浑然天成了。他与黄髯是初见,不多时前两人还是敌我两方,而看他对黄髯的言谈举止却好像是老熟人一样。

他亲切、随意的态度立竿见影,马上见效。

黄髯因不知他的为人、秉性,虽然降了给他,本来却还是有些不安的,这会儿被他几句话一说,几个动作一做,虽不敢说不安尽去,却也是大为安定了。

黄髯一降,底下的事儿就好办了,有他出面,降卒里纵有不甘的也不再蠢蠢欲动了。

荀贞吩咐夏侯兰记下李骧擒获黄髯的功劳,随后即令李骧带着黄髯去山道上安抚降卒,——夏侯兰是程嘉、陈午两屯的军法官,也一直都在前线,不过他虽善射,近身格斗能力却不出众,所以没有上过阵。

打扫战场、收拢兵卒、安抚降卒,等等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便在这时,又几个人抬着一人从山道上走下,来到荀贞近前,这几人把抬着的人放到地上,跪拜在地,叩首涕泣,说道:“禀报中尉,何君追敌时为敌所伤。”

荀贞转目向被放在地上的那人瞧去,见却是何仪,抬他来的这几个兵卒都是跟着何仪投降的黄巾旧卒。

荀贞连忙快步走近,蹲到何仪身边,只见何仪的腹部受了重创,应该是被环首刀所伤,整个腹部都被划开了,鲜血染满衣甲,肠子都显露在外。

荀贞吃了一惊,没想到在攻山时何仪没受伤,反倒在追敌时受了这等重创,以他所知的当下之医疗手段,这样的重伤怕是救不成了。

何仪因失血过多,脸色惨白,勉强睁开眼睛,挣扎着想起来行礼。

荀贞按住他,说道:“躺着,躺着!”扭头急叫宣康,“快去找随军的疡医来!”

何仪虚弱地说道:“中尉,不必找了,我自知己伤,便是找了疡医来,料也治不得。我自知命不久矣,故令部卒抬我来见中尉,只为有几句说想对中尉说一说。”

“君请言之。”

“仪早年一步行错,从了黄巾,幸遇中尉,才得重生,随着中尉来到赵国后,赵国多贼,本想着倾尽己力来当中尉的爪牙,平贼定乱,却没想到只击平了左须、黄髯便就受此伤创,以后怕是不能再为中尉效力了,深恨遗憾!临死之前,我有一事想托付中尉。”

“汝妻子我养之!”

“我想托付给中尉的并非我的妻、子之事。”

“那是什么?”

“当日从我降中尉的黄巾旧卒多是仪之乡人、故交,我知中尉宽厚,想把彼等托付给中尉。”

这却是何仪自觉难活,挂念跟着他投降荀贞的乡人、故交,害怕荀贞不善待他们,故此临终乞求。何仪虽投降荀贞有些日子了,但荀贞对他还不算特别了解,此时闻得他临终之言,不觉潸然,说道:“君是个重情之人,我却也不是个不重义的人。汝南、颍川同在一州,君的乡人就是我的乡人,君的故交就是我的故交,君请放心,我待彼等必如待我西乡旧人。”

何仪知荀贞是个重诺的人,得了他这一句话,放下心来,脸上露出笑容,喘了几口气,对抬他来的那几人说道:“赵郡多贼,天下不安,此正男儿用武时。中尉英武神明,汝等只要为中尉尽心竭力,日后少不了汝等的功名富贵。”

那几人尽伏地哀伤,泣不成声。

忽一人说道:“啊呀,怎么受了这么重的伤?中尉,要能快点把他抬下山去,或许还能一救。”

荀贞抬头,见是陈午、陈到不知何时来了,说话的却是陈午。

“还能一救?”

陈午先是鏖战了一天,接着攀了半夜的山,又追杀了半晌守卒,饶是他体力雄浑,却也是有所不支了,满头是汗,汗水混着血污把他的脸弄成了个大花脸,他拄着长矛,抹了把汗水,说道:“噢,是了,中尉不知,我县中前些日来了个神医,医术高明,精通针术,并擅外疡创,能断肠缝腹,这样的重伤寻常疡医也许医不得,但他却定能医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