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女生 完本 排行 书单 专题 原创专区
汀兰水榭 > 耽美同人 > 三国之最风流 > 17虚席相问上策何

三国之最风流 17虚席相问上策何

作者:赵子曰 分类:耽美同人 更新时间:2021-11-21 12:56:19

入到临湘城中,还没到郡府大门,远远地便瞧见朱治、祖茂、吴景、程普、韩当等等诸人悉皆披挂衣甲,按剑催马,从府内奔出。

荀贞叫赵云上去询问。

很快,赵云回来复命,却是朱治诸人奉孙坚之命,或去营中坐镇、警戒备战,或将要带步骑巡逻郡中、以防生乱。

听得孙坚召来了郡府诸多的大吏,正在前院堂上议事,荀贞没有去打扰孙坚,入到府中后,直接去了后宅西楼。

在回临湘的路上,荀贞已经构思好了给袁绍、曹操的信,到得楼中,他即提笔命纸,没用别人研磨,而是自己研磨,又趁研磨的功夫重整了一下思路,随即下笔,没用多久,给袁绍、曹操的信便已写就。

写好了这两封信,荀贞没有停手,又给颍阴写了几封信,分别写给族中长辈与义从诸将以及乐进等人。

几封信写好,荀贞先把写给袁绍、曹操的信封好,交给荀攸,说道:“公达,你今晚准备一下,备好行装,明天一早你就带着这两封信去洛城!”

荀攸肃容应道:“诺。”

荀贞召赵云近前,说道:“子龙,公达此去洛阳,道路迢远,多盗贼,不可无人护送,此任就交给你了。”

赵云应道:“诺!”

荀贞手书了军令一道,给赵云,说道:“你持此檄令,去找伯禽,叫他按令行事。”

赵云接过檄令,看去,却是荀贞命江禽调拨五十精骑给赵云。

赵云迟疑说道:“君侯,此次来长沙,君带的骑士本就少,这一下拨出五十骑?”

荀贞檄令上所写的“精骑”,显然是真正的骑兵。他这次来长沙,随行所带的骑兵只有数十骑,一下拨出五十骑给赵云,剩下的就寥寥无几了。

荀贞说道:“此五十精骑不是给你,让你全带去洛阳的。”

“那是?”

“其中十骑跟着你护卫公达去洛阳,余下四十骑,你把他们安置在沿途郡县,……,公达,你去到京都后,不管京都的局势有何变化,无论事情大小,只要你觉得需要报与我知的,就写给子龙,由子龙负责传送给我,……子龙,这让你安置在沿途郡县的四十骑就是专责传递消息所用的。”

荀攸、赵云明白了荀贞的意思,肃然应诺。

用接力的方式传递消息是最快的,洛阳离临湘虽有近两千里,但若以此法传送消息、情报,日夜不息,至多十日便可送到。

荀贞又把荀攸召到近前,当面细细叮嘱,说道:“公达,你到洛阳后,不要急着回来,把这两封信交给袁本初、孟德后,你可一一拜访朱俊、阴修、赵谦、孔融、何顒、钟繇诸君,不用和他们多说什么,他们如果对你说了什么,你可记下来,叫子龙报与我知。”

朱俊、阴修、赵谦、孔融、何顒、钟繇诸人俱是荀贞的故识,如今均在洛阳。

朱俊与皇甫嵩平定了黄巾乱后,没多久,他的母亲去世,他因之去官归家守孝,守孝毕,复为朝廷征拜,先后历任将作大匠、九卿、河内太守、光禄大夫、屯骑校尉、屯门校尉、河南尹等职,现在洛阳。阴修早在从颍川太守任上离开后就入朝中为官,贵为公卿了,也在洛阳。黄巾乱时,赵谦是汝南太守,因为赵谦的从父赵典曾是荀爽的举主,所以在荀贞从讨汝南黄巾时,荀爽还特地交代过荀贞,叫他礼敬赵谦,赵谦於汝南太守任上期满,现也在京都朝中,亦是贵为公卿了。孔融被王允征辟,本与荀爽同为豫州从事,后得朝廷辟用,现也在朝中。何顒不必说,他一直都在洛阳。钟繇前时在尚书郎任上期满,出为阳陵令,因病离职,旋被三府征辟,又被朝廷任为廷尉正,——所谓“廷尉正”,顾名思义,廷尉的属官,长社钟氏乃是州郡知名的律法世家,钟繇被朝廷任为廷尉正,也算是能一展家学了。

这几个人与荀贞有的关系远,有的关系近,但在这个时候,无论关系远近,能用就用。

荀攸应诺。

荀贞沉吟了下,又说道:“吾闻韩中丞是袁氏门生,如能得袁本初引见,你也可以拜见一番,……不知故豫州刺史王公现是否在洛阳?如在,亦可去拜见一番。”

韩中丞,指的是韩馥。韩馥与荀贞、荀攸同郡,现为朝中御史中丞。韩家亦是颍川士族,韩馥与荀家的人是有来往的,只是因为他比荀贞大太多,荀贞出名的时候,他已在州郡、朝中为吏了,所以荀贞却是没有与他见过。

故豫州刺史王公,说的是王允。

荀贞认识的这些人中,王允这几年的仕途是最坎坷的,而起因是他得罪了张让。

豫州黄巾之乱被平定后,王允、皇甫嵩查获到张让的宾客与颍川黄巾书信交通,——这件事荀贞当时略有猜闻,王允於是把这件事上奏给了天子。天子怒责张让,可张让深得天子信爱,不但没有获罪,反倒於次年,也即中平二年,把王允给槛车征至京都、捕拿下狱了。好在赶上大赦,王允遇赦得免,还复豫州刺史之位,但没过几天,“旬日间”,又以“它罪”被捕。

一个月内连着被捕拿了两次,对士大夫来说,实为大辱,因为王允素意高刚强,时为司徒的杨赐不欲他再受狱中的刀笔吏之辱,遂遣客劝他“深计”,“深计”者,好好考虑考虑,不外乎要么自杀,要么亡命,王允左右的豫州从事诸吏中颇有几个“好气决”的,也就是轻死好气的,共流涕奉毒酒而进之,劝王允不如自杀。王允却不肯,厉声说道:“吾为人臣,获罪於君,当受刑死以谢天下,岂能饮药自杀?”扔掉酒杯,出就槛车。

朝臣闻之,无不叹息。大将军何进、太尉袁隗、司徒杨赐共同上疏,为王允求情。王允因得“减死论”,免了死刑,可仍不得释放,这年冬天朝廷又大赦,王允独不在赦免之列,直到第二年,也即中平三年,他才被释放。经历了这一事,王允亲身体会到了宦官的横暴和权势,担忧会又一次被张让给捕拿下狱,於是变姓名,逃匿於河内、陈留间。

如今天子崩,荀攸、程嘉能看出士大夫与宦官之间的矛盾可能会因此而爆发,王允自然也能看出,河内、陈留均离京都不远,他想必是会潜回京师的。

荀攸应诺。

“你二人现在就下去准备吧。”

荀攸、赵云行了一礼,自去预备明早出发。

荀贞写给江禽的檄令中,除了令江禽拨五十精骑给赵云外,还有令江禽马上来府中见他的命令。

等了一会儿,江禽来到,他满面尘土、额头汗水涔涔,显是路上疾驰之故。

荀贞把写给族长、义从诸将、乐进的信递给他,说道:“伯禽,天子驾崩之事你可已知?”

“已经知道了。”

“这是我写给我族中尊长以及君卿、伯仁、玉郎和乐文谦的信。你回去收拾一下,明天一早和公达、子龙一起出城,归返颍阴,把这几封信交给收信之人。”

江禽小心地收好信,躬身应道:“诺。”

“此数信事关重大,你路上一定要小心,不可丢失,切记切记。”

这几封信中,给族中的信倒也罢了,只是问问族中的情况。

这半年来,荀贞只给族中、陈芷写过一次信,准确点说,是只给族中写过一次信,只给陈芷写过十个字:“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这是他第二次给族中写信,——也许是为了免得他在外生忧,也许是为免得他冒险回家,族中早前给他的回信中并没有说荀绲病重之事。

但是给荀成、许仲、辛瑷、乐进等人的信,里边的内容却是不宜为外人看到。

荀贞在给荀成、许仲、辛瑷的信中,命他们整顿步骑义从,做好随时可以出战的预备,在给乐进的信中,询问颍川现今仓储与军械存储的情况。尽管荀贞没有说这个“预备出战”是为去哪里作战而“预备”,也没有说为何问颍川藏储,可若被聪明才智之有心人看到,联想到如今的朝局,却说不定会被疑荀贞有“不测之志”。故此说,这几封信是一定不能丢失的。

“君侯尽请放心,必万无一失。”

“好,你去吧。”

江禽应诺退出。

荀贞又召来程嘉,说道:“君昌,我遣公达、伯禽分去洛阳、颍川送信,我意为何,卿可知?”

程嘉答道:“略能猜知一二。”

荀贞的意思很明白,他是想借这个机会“翻盘”,也就是程嘉说的“复起”。

“以卿度之,我如此为之,可行否?还需要再做些别的么?”

“吾有上中下三计。”

“请言之。”

“诚如君侯所言,枯居临湘、诸事不做、坐等袁本初飞书相召,此下策也,而如君侯今送信洛阳、颍阴者,以嘉陋见,可为中策。”

“上策为何?”

“而今之事,非但关君侯本身,亦关今后天下形势,事如能成,则诸宦束手,士人扬眉,值此之机,以嘉愚见,君侯应轻骑进京,面见袁本初、大将军,亲参谋议筹划,此上策也。”

从先帝至今,宦者弄权数十年,士人数谋诛宦而皆不能成,现在终於等到了这么一个天赐的良机,很可能会就此扭转朝局,而一旦扭转了朝局,那么凡是参与此事的人必然都将会成为朝廷的显贵功勋,那么在这个时候,在程嘉看来,荀贞只是写信给袁绍等人却还是不够的。

程嘉认为:荀贞应该潜入京师,去见袁绍、何进等人,亲自参与到此事的谋划中,只有这样,才能在“事成之后”为自己获取到最大的政治利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