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女生 完本 排行 书单 专题 原创专区
汀兰水榭 > 耽美同人 > 三国之最风流 > 54私愤何及国事重兄弟阋墙两不和

三国之最风流 54私愤何及国事重兄弟阋墙两不和

作者:赵子曰 分类:耽美同人 更新时间:2021-11-21 12:56:19

孙坚是很有大局观的。

虽然他早前在借道南阳来颍川与荀贞会师时,拒绝了袁术的招揽,可在判断出胡轸部的攻击方向可能将会是鲁阳后,却主动就提出了“与袁公路通消息,预备与之联兵击敌”。

对他这一点,荀贞很欣赏。

所谓“唇亡齿寒”,荀贞尽管看不大起袁术这个人,可却也是和孙坚一样的想法,如果胡轸部真是要进击鲁阳的话,他肯定是会遣兵过去相助的。

只是,就如阴修所说的“未免牵强”,只凭“董卓增援给胡轸的兵卒多为步卒,其用意似是为增强伊阙诸关的防御”这一点就断定胡轸部是要南击鲁阳,确实有点不太稳当,——就算是有九成把握,可兵者凶事也,却也不能就此便下绝对的判断,万一判断有误?

荀贞想了下“判断有误”的后果,心道:“如是万一判断有误,……只要不出击轘辕关,按文台说的‘与袁公路通消息,预备联兵击敌’,对我颍川却倒也无碍。”

只要不进击轘辕关,只是“备战”的话,确是不管胡轸部欲击何处,对颍川都无妨碍。

荀贞因道:“卿言甚是,便依卿言。”

荀贞嘴上说话,心中想道:“胡轸部五千兵马南下,行迹难掩,袁公路想来也应早知,却是不必再专程遣人过去告之,只需派人过去商议联兵事即可了。”

“遣人去鲁阳告之军情”和“遣人去鲁阳商议联兵击敌事”是不同的。

如是前者,可随便派遣一人,但得快马赶去;如是后者,胡轸部南下的兵马尚在新城一带,距离鲁阳、颍川都还各有一段距离,却是不需太过着急,但得挑一个合适人选。

荀贞沉吟稍顷,问孙坚:“文台,你觉得遣谁去见袁公路最为合适?”

“如说最合适,自是志才、公达,然今胡轸兵将临,他二人不宜远行,……贞之,我听说前些时有几个南阳人投到了你的帐下?”

“不错。”

“那便从中选上一人,遣派过去就是。”

戏志才、荀攸不能去,其实还有一个合适的人选,那就是程嘉。

只是程嘉身量太短,容貌太丑,孙坚、荀贞皆知袁术的脾性,那是个贵公子,向来眼高过顶,必是会以貌取人,蔑视程嘉,就算程嘉“忍辱负重”,联兵击敌事最终仍能谈成,却也肯定会受一肚子气,主辱臣固应死,可明知臣会受辱仍遣派之,却也非明主当为,故不能遣他去。

戏志才、荀攸、程嘉都不能去,退而求其次,就只能在荀贞部中的南阳人中挑拣人选了。

於是,此事就这么定下。

荀贞决定遣文直去鲁阳见袁术,商议联兵事。

荀贞交代文直:今胡轸部南下,我与文台虽然暂断定他是欲攻鲁阳,可也不能完全排除他来攻我颍川之可能,你到了鲁阳后,可与袁将军相约,如是胡轸部击鲁阳,我与文台则出兵助之,如是胡轸部击我颍川,则请袁将军亦出兵,由后击之,与我合力,共破此敌。

文直应诺。

送走了文直,荀贞和孙坚各传令军中,命各部厉兵备战。

数日后,去河内一带探察的斥候归来,回禀荀贞、孙坚:“河南平阴一带现有大股董军活动。”

“河南”说的不是河南尹,而是黄河南岸。平阴,是黄河南岸的一个县,与河内隔河相望。

荀贞对孙坚说道:“先是董卓多遣步卒,增援胡轸,加强伊阙诸关防御;今又得报,平阴有大股董军出现。……文台,综合这两方面情报,董卓此次欲击者,确应是二袁将军无疑了。”

孙坚说道:“今晨得报,新城一带的胡轸部在停驻了几天后,又有继续南下之意,……莫不是大鸿胪韩公已被袁术所拒,故而胡轸部将攻鲁阳了?……贞之,文直回来了么?”

“还没有。”

董卓这次遣出三路招降使者,胡毋班等去了河内,阴修来了颍川,往去鲁阳的则是韩融。

较之阳翟,鲁阳距洛阳稍微路远,韩融和阴修是同日出的洛阳,他到鲁阳的时间应会比阴修到阳翟的时间晚一点,也就是说,韩融可能是刚到鲁阳不久,而胡轸部先前在新城一地屯驻了好几天没有动静,今晨的军报,说这五千董军兵马又有了南下之意,结合这两方面的情况推断,的确是很有可能袁术拒绝了韩融的招降,因而胡轸部的那五千兵马乃又准备继续南下。

“掐算路程,文公也该回来了。”

说曹操,曹操到,就在当天下午,文直回来了。

荀贞把孙坚请了来,共召文直来见,问道:“可与袁将军约好了?”

文直说道:“本该早日回来,只是我昼夜兼驰,到了鲁阳后,求谒袁将军却不得见,在城里等了两天,才总算得以见到袁将军。”

“等了两天?”

“是啊。”

“可曾请人通传,说是为军事而来?”

“不但请人通传了,而且在当天未得见袁将军后,我还贿赂了那通传之人,请他再次传报。”

“结果还是等了两天?”

“正是。”

荀贞看了孙坚一眼,孙坚面色已变。

孙坚拍案怒道:“胡轸部欲攻的十有**是他鲁阳,贞之,你我主动与他相约互助,最得利的也正是他鲁阳,他却这般拿大,实在可恨可恼!”

荀贞倒是沉得住气,接着问文直:“等了两天,见到袁将军后,他怎么说的?可愿与我和文台约定?”

“他……。”

“不需隐瞒,直言道来。”

“是。我把君侯和孙侯的意思对袁将军表明后,袁将军模棱两可,当时没有给我答复,我下午再次求见……。”

孙坚问道:“下午再次求见?”

“正是。”

孙坚越是恼怒,对荀贞说道:“今义兵讨董,袁氏为盟主,袁公路既留驻不出,罔顾国事,又不思报袁太傅、袁太仆之仇,你我为大局计,遣人去鲁阳与之相约,他却不但两天不见,见了面还模棱两可、不置一词,致使文公二度求见。……贞之,我虽知他袁公路素来气高,却也未曾料到他竟傲慢至此。……罢了罢了,你我一心为公,最终却是自讨其辱。”

荀贞没有动气,袁术的态度好坏,自己有无受辱,这些都是虚的,他不在意,他重视的是实际,继续问文直:“下午再次求见,可见到袁将军了?”

“见到了。”

“袁将军仍是不置一词?”

“大约他与左右谋士商议过了,此次见面,倒没有再不置一词,而是同意了君侯和孙侯的建议,愿与我军相约。”

荀贞点了点头,说道:“袁将军既愿与我军相约,这就好,这就好啊。”见孙坚犹有不快,笑道,“文台,较之军国事,一点半点的闲气算得什么?”

孙坚哼了声,说道:“宽厚大度,我不如卿。”

荀贞哈哈一笑,问文直道:“文公,公此去鲁阳,可见到朝廷派去的使臣了么?”

“君侯说的是大鸿胪韩公么?”

“你见到了?”

“见是没见到,不过听说了,听说他是奉董卓之令,去鲁阳劝降袁将军的。”

“袁将军拒绝了他?”

“不错。”

“韩公现在何处?还在鲁阳么?”

“这我就不知道了。”

文直急着回来给荀贞回讯,没有功夫打听别事,因此只知道韩融劝降、为袁术所拒,至於在被袁术拒绝后,韩融是留在了鲁阳,还是回了朝廷,他却是不清楚。

荀贞点了点头,笑对文直说道,“公数日间,驰行来往数百里,辛苦了,便请先回去歇息,待来日董军若果击鲁阳,我与文台遣兵去助袁将军时,少不得还得倚公之力。”

文直是南阳人,熟悉郡中地形,胡轸部如真是去击鲁阳,荀贞、孙坚遣兵往去驰助,确是需要像他这样的本地人参谋军事。

文直应诺告退。

出到帐外,抬眼看见文聘外头,却是文聘闻得他归来,特地从本部营中赶来与他相见。

文聘一边陪他往营外走,一边问道:“叔父这次去鲁阳,怎么去了这么多天?一切还都顺利?”

“袁公路离洛,初至鲁阳时,族中还有人提议去投他,於今观之,幸亏当时没有投他,如真去投了他,莫说建功立业,怕是连宗族都难保了。”

“……叔父缘何突发此言?”

文直把去见袁术的经过细细给文聘说了一遍,说道:“这般自傲慢士,能成何大事?当初如举宗投他,早晚难逃宗族覆灭之结局。”

文聘久从荀贞,知道一些文直不知道的事儿,对此却倒是没有太过惊讶,他对文直说道:“叔父有所不知,袁公路怠慢叔父实是有缘故的。”

“有什么缘故?”

“袁将军尝请与荀侯交,而荀侯却独与袁车骑相善,叔父知道的,袁车骑、袁将军虽为兄弟,却内不和,因而,尽管荀贞对袁将军亦甚礼敬,可袁将军却因此故,对荀侯实是久衔恨也;又,孙侯数月前从长沙来颍川,道经南阳时,曾被袁将军招揽过,可孙侯没有答应,仍是来了颍川,与荀侯合兵,所以,袁将军对孙侯也是颇有衔恨的。……叔父今去鲁阳,奉的是荀侯之命,可以想见,他显然是不会给叔父好脸色看了。”

文直说道:“原来如此。”

他复又叹道:“‘兄弟阋於墙,外御其侮’,此古人之所教也!今二袁兄弟各拥雄兵,分据南北,为天下所望,袁太傅之死,更又使天下豪杰、士人多悯其伤,他两人如能并力齐心,肯和荀侯、孙侯联兵共击,董卓何足惧也?却一因私利,二因私怨,而彼此视为仇雠,兄弟不和,更至使荀侯、孙侯亦受牵累。二袁皆非成事之人。

“……仲业啊,我与荀侯多年未见,今时再见,荀侯已大不同於往日了,如把当年之荀侯比作乳虎,而今之荀侯已是有了升龙之像啊!我闻汝南许子将称誉荀侯是‘荒年之谷’,此评甚当。乱世已至,明君难遇,你我今能效命於像荀侯这般的明君,可以说是极为难得的,你我当尽力效从,以求能攀龙鳞,附凤翼,来日或可成就一番富贵功名。”

文聘从十几岁就跟着荀贞,跟了这么多年,不用文直说,他也会尽心效忠的,恭谨应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