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女生 完本 排行 书单 专题 原创专区
汀兰水榭 > 历史 > 上党旧事 > 第285章

上党旧事 第285章

作者:弓庆安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1-07-08 08:17:19

第285章

八月三日,端掉平城碉堡的战役打响了。

壶关六区的民兵联防队和平城区的民兵联防队还有撤离到平顺县的陵川**员及政府武装都来参加这次具有历史意义的战役,大家随着周刚的一声令下,攻打碉堡的战役就开始了。

盖万存、盖常孩领着城寨民兵守着他们修好的小钢炮朝敌人的据点开火,而敌人的小钢炮却被我们的内线人员给破坏,正在关键时期哑火了。

申新有和申新富把看守吊桥的伪军说服了,为我们放下了吊桥,顿时民兵大部队冲了进去。

申新有在碉堡里,把三挺轻机枪也弄到了我们的手里。这就是里应外合的力量。除了一些鬼子没有投降外,其余的伪军都缴械投降了。

盖万存、盖常孩和流泽村民兵雷长好在战斗中光荣牺牲。

十六日,八路军第一二九师一部东西两集团军由平顺、壶关地区出发,远距离奔袭林县城及其周围地区。

十七日夜,东集团包围林县城东北的南北陵阳、东西夏城等伪军据点,以吸引林县城伪军的注意力。

十八日凌晨,西集团乘势包围林县城,突入城内,战至十八日夜,除县城南关日军据点外,攻克林县城及其外围据点,歼伪军指挥部及保安司令部。同时,东集团亦歼伪暂编第四师第十团、伪暂编第4师师部、伪独立旅等部。西集团大部撤至城外待命。东西两集团南下追歼伪军残部。

二十四日,从安阳出援的日军一千余人进抵林县,从辉县出援的日军四百余人到达临淇。

二十六日,两路日军会攻原康,遭到西集团的阻击,被迫于当晚渡淇河撤至林县县城。

在历时九天的作战中,八路军一二九师部队共歼灭日伪军七千余人,击落日机一架,缴获山炮一门、迫击炮二十门、轻机枪八十三挺、步枪三千一百一十八支,攻克与收复据点八十多处,解放了林县以南、辉县以北拥有四十余万人口的广大地区。

就在八月十六日的八路军第一二九师一部对侵占河南省林县县城及其以南地区的伪军发动进攻的“林南战役”,于七月初部队就在平定、昔阳边沿活动。后奉命赶回团驻地,团首长召集各连主要干部开会,说明执行新的任务,随即向南出发。

行军进入壶关境内,在壶关的游风约十里岭驻下后,立即开始了战前练兵。任务还是保密的,包括连级以下干部都不知道是什么任务,也不知道战斗在什么地方,但是大家知道仗一定是要打的,还是一场大战。

为了迎接战斗,从行军一开始,给养从每人每天十二两(十六两的老秤)改为一斤半,大家再不吃桑树叶的饭了。

菜是没有的,壶关是山区缺水不种菜。农民家家都有一个或几个水缸。水是非常保贵的,除吃喝外,一个班洗脸用一盆水,洗完脸再洗脚。

炊事员肩上除了行军锅还有一副油盐担,一头是不大不小的油桶,一头是一包咸盐。司务军身上挂着两连大蒜,每逢开饭,每个班一碗盐水、几滴油,两三头大蒜。因为粮食已经够吃,大家的情绪还是很高的,心里都明白,这比去年吃糠和黑豆皮,已经强了几倍。

七月的天气几乎天天有雨,练兵演习每天弄得满身是泥,但阴雨天也给战士们带来了好处,不仅吃饭、喝水的问题解决了,而且洗衣服也有了水。

阴雨天,经常穿湿衣服,可是天气却不那么焖热,感到空气格外新鲜,精神为之一爽,使同志们感到最奇特的是在阴雨连绵的季节里。

山坡的石板上能长出大片大片的“地圪练”(地皮)来。这种东西如同凉粉皮一样,把它洗净拌上盐,真是好吃极了。

训练的课目主要有单兵动作,进攻及攻防战术等等。那时候的练兵,非常重视实兵演练。要求密切协同动作,熟记各种信号,在半个月的时间里,边训练边进行战前动员,大家蘑拳察掌,在等待着任务。

战役行动终于开始了,经过两天的白天行军,于夜间达到太行山之巅,但是雨一直没有停,同志们在行军途中听着团首长的动员,知道前边已是晋豫两省交界的主要通道,马上就要惩罚投降日寇的汗奸,解放豫北人民了……

有力的动员,鼓舞着广大指战员必胜信心,首长要求大家雨夜行军下十八盘,要肃静,不能打瞌睡,决不能吸烟和打火光。

前卫连的蒋振林(连长)、高增全(副连长)同志分工前后照应,防止摔伤和掉队,高增全带领九班在连队后边跟进。

天黑的伸手不见五指,上面林着雨,下面踩着弯弯的石头路,一步步向山下移动,十八盘就在脚下了。

蜿蜒曲折的十八盘就像一道道弯曲的河道。同志们数着一盘、二盘……有的数到七、八盘就记不清了,索性不再数了。

山高坡徒,天黑路滑,炊事班的油盐担子,已摔了好几次跤,赶上去摸摸油桶,变了形,没有漏,只是食盐被水林得减少了些,没有盐可不行呀,炊事班长马上脱下衣服,又把盐包了几层。

前面传来了口令,“跟上跟上不要滑倒”,但还是有几个战士直挺挺地摔倒了,把枪也摔断了,马上就要进行战斗,而这支枪的确无法射击了,战士很难过。

雨夜中,看不清这个战士是不是在流泪,领导没有批评他,而是鼓励他:“打开仗时缴上敌人的一支抢补上,补偿自已的过失。”

陡峭而不断盘旋的十八盘,终于走下来了。

现在脚下是山坡与丘陵,前面则是一望无际的平地,啊呀!真痛快,顿觉心旷神怡,这些生长和战斗在冀中平原的干部和战士,一见到平川,情绪异常高涨。

部队在山坡下面尽是石子的小路上,按行军队形在路旁休息,吃的是玉米、黑豆合成的炒面,大家嚼了一阵,休息起来。

在南边路的右侧有一间低矮的小庙,北面墙己倒塌,南北洞穿着,还可以避雨,庙外有不少警卫人员,在这么一个小小的破庙里,竟有十多位首长摊开地图在那里研究作战方案。

县委书记李唐跟同志们讲述着他带队接应一二九师部路过壶关的故事,谈到邓政委再次要求广大妇女放脚的事,他讲道:

早在十年前我们**就提倡妇女们不再缠脚,由于我们的封建思想留下来的隐患,至今有的地方还是无动于衷,因此在鬼子的今次五月大扫荡中,许多妇女同志就是因为缠脚的原因转移困难而造成敌人的糟蹋和杀害,就是由于缠脚的原因造成年轻力壮的妇女同志不能够拿起枪杆参加革命战斗。

邓政委的一席话让李唐跟侯国英陷入了沉思,就从最近的“神郊惨案”中就可以看出,那些妇女儿童惨遭杀害的情景又重新浮现在眼前,都是因为转移困难才惨死在敌人的屠杀中。但在六月十九日已经下达了缠脚令,由于战事紧张没有及时实施。

四二年的村选中,除根据地外,在敌人的占领区虽然也有许多主村成立了妇救会组织,但有大部分是秘密的不公开。

而凡是参加妇救会组织及其它各抗日工作单位的妇女同志,大部分是未缠脚的,这些妇女同志都是冲破封建甘心情愿留大脚的。

像二区妇救会主席宋菊花,南阳护冯家岭人,三八年参加革命,为我地下党组织交通员,四〇年加入中国**,一直担任我党地下联络员。

游击队员苏召兄同志,二区上好牢人,三六年参加革命,现在为河北沙河县独立营战士,战斗在晋冀豫边区三岔口一带打游击,是一名出色的女游击队员。

三区妇救会主席赵麦玲同志,三八年参加抗日军政大学一分校,四〇年参加革命。

马家庄妇救会秘书申金巧同志,党员,四〇年五月被顽固派反动武装以暗八路罪杀害。

三区北塔底村的王二则老妈妈,在四三年春季大参军运动中,为支持我党早日夺取全国抗战胜利,用武装保卫政权,保卫革命胜利果实,亲自动员三个亲生儿子报名参军,到前方奋勇杀敌。

这些事实证明,我们壶关妇女,深受旧社会“三座大山”的压迫和封建礼教的束缚,在政治上经济上没有地位,社会上备受歧视,处于社会的最底层。

在三八年,日军从各个基地分九路向晋东南抗日根据地大举进攻,壶关妇女积极响应党提出的“清野空舍”的战斗口号,号召根据地村民,搬走全部粮食,不留一粒米给敌人,赶走牛、螺、马,搬掉锅盆碗盏,拔出碾子磨心,埋没水井,以饿死敌人,渴死敌人。

是抗日战争的烽火点燃了妇女的爱国觉悟,激励她们走上了民族解放和妇女解放的道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