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女生 完本 排行 书单 专题 原创专区
汀兰水榭 > 历史 > 上党旧事 > 第40章

上党旧事 第40章

作者:弓庆安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1-07-08 08:17:19

第40章

在灾荒的时候,岳琅逢毕竟是本地人,在离县城不远的乡镇其士绅秀才们就拦阻洋教士给灾民施粥,他们眼看着正在领取稀粥的灾民摇晃着身子连一碗稀粥都端不住,连人带粥倾倒在地上,再也没气力站起来。即使这样这些士绅秀才们还在宣扬国人的精神,试想外国传教士在中国有着多么大的排斥力。

这些“既无可食之肉,又无割人之力”,气息犹存的灾民,倒地之后即为饿犬拖走,争先残食。

可是那些士绅秀才还说:“西人赈灾是居心叵测,趁机收拾人心,以实现他们的阴谋。朝廷有令,见洋教赈灾,蛊惑饥民,必须劝阻。”

岳琅逢有他的招数,既是这样,饥民要吃饭,就让这些士绅秀才发粮赈灾吧,便发动灾民由洋人领着冲向他们的宅子里,开始轮流吃喝,直到吃饱了才肯离去。

官府眼看着这些饥民是在洋教士的领导下,不敢擅自招惹是非,就往上禀报,上面以为这些饥民也只是饿急了讨口饭吃,在灾荒之年,有粮的不捐即是罪过。

自己没粮赈灾还反对他人赈灾,饥民眼看就饿死了,还谈什么“民族精神”,不也是罪过吗,有罪之人就该去让他们受点惩罚,为灾民讨个公道。

一时间这些士绅走的走躲的躲,不再来宣扬“宁可饿死,不食西粮”的“民族精神”了。

官府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库里没粮食赈灾就已经是抬不起头来了,还阻止民间赈灾?西人也算是民间自发吧。既有“民族精神”也得有“民族体魄”呀。

到了游风约,岳琅逢可是如鱼得水了,冯光道及那些士绅秀才没有一个拦阻的,冯光道不计前嫌也给岳琅逢赚足了面子,就一心一意在这里赈灾,拿着洋人的钱粮为灾民赈灾,继积德又行善。

刘福禄找到岳府,岳琅逢还在乡下忙着赈灾,打听有没有个“尚风丫”这个人,正好打听到老家院冯七这里,他就给刘福禄讲述了尚风丫跟岳群的事情。

“灾荒过来后,岳群给尚风丫放下的粮食被饥民抢走了,活活给饿死了。”老家院冯四道。

过罢大年,正月十五又下了一场大雪,一开春,大地泛了绿色。憋足了一冬的老农开始下地农耕了,闹灾荒牲口都被吃没了,只要有地在就得有人拉犁靶,没牲口只有人拉,两个大汉才能拉动一具犁。即使这样再苦再累的老农都是兴高采烈的样子。

开春前,藏有粮食不卖的大户也开始断粮了,老百姓粥也糊不上了,好歹地里有的野菜长出来了,有的树叶也能糊口,算是饿不死了。

清明前后又下了一场透雨,这才意味着下种前有墒了,种子保准能够发芽了,灾荒吓破了乡民的胆,乡民已经在开始怀疑这世界到底还有没有春夏秋冬了。

一直到六月,青苗眼看着绿油油的,六月十五前后又下了一场头伏雨,这才让乡民彻底放心了。即是再旱,也不至于颗粒无收了。

从此刘福禄也开始忙乎开了,原来三八二十四驮大戏班现今连一个八驮也组织不起来了,就是在潞府没有出外的程班主的八驮戏箱还保存完好。

有戏箱,演员也不合套了,赵英子走了,赵秀苹快坐月子了,剩下靳义堂跟刘福禄也觉得不合套了。

乡民依旧要庆祝灾荒过去的第一年的丰收了,三年多了,苦日子熬到头了,没被饿死侥幸活着的人还得好好活着,该给龙王爷唱戏还得唱戏。

戏班不单是刘福禄的如意班撑不起来了,其它的戏班也是一样。

刘福禄找到程班主,将原来的如意班成员集中了一下,合成一个班子还是绰绰有余的,加上儿子刘保金已经大了,也是该出场的时候了。

头一台戏就是在遥镇公演的,戏幕虽然没有变,但是演员变了,特别是主演变了,刘保金成了当红的主演,青衣旦、花旦、武旦他都演了。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小保金头一台戏就叫红了。

公演是给龙王爷献戏的,足足唱了三天三夜大戏。四方乡亲都喜气洋洋地来看戏,看着今年的大秋是丰收在望了,老天爷昏昏沉沉睡了三载,可算睁开眼了。

乡民们还是把这个功劳归了龙王爷,没有记恨龙王爷在这三年给那些饿死的灵魂做的孽,这好年景还归功于是龙王的恩典,永不敢得罪了龙王,万一那一天惹怒了龙王,再天降大旱,颗粒无收,这饿殍遍野的滋味是太不好受了。

所以乡民要对龙王有一个由衷的敬奉。

从遥镇开始,方圆各庄要在每年六月十五龙流给龙王爷唱戏,还要把龙王从山上请到村里,今年在遥镇,明年就会轮到下一个庄,由下一个庄的组织机构来遥镇把龙王请到该村,同时搭台唱戏,还要组成赛事小组举行评比,看看那个村组织的好,让龙王爷时时刻刻享受着村民的敬奉。

各村成立的赛事组织机构,共同筹资举办。赛事的内容就是请工匠雕塑龙王神像,准备八抬大轿、衣服鞋帽以及乐器等用品。届时八抬大轿就是专门抬龙王塑像的。

大家组成迎送队伍,敲锣打鼓,喜气洋洋,唱歌跳舞,由四个壮汉用骄子抬着龙王塑像从山上请到遥镇大庙,期间,各村村民几乎全民上阵,人山人海,香厅台上摆满供品,神盘有一米之高,庙里庙外鞭炮声不断,香烟缭绕,从当日晚上献戏三天。

就从这年起,遥镇周边数十个村开始了每年一次的用八抬大轿抬着龙王的塑像从上一个村转到下一个村,最后叫顺口了,就叫做“转赛”,几个村轮流就叫“几转赛”。四个村轮流叫“四转赛”,八个村轮流叫“八转赛”,十个村轮流叫“十转赛”……

从此以后,像丁戊年间这样奇异的灾荒没有了。后来这种敬奉龙王的大转赛也越来越火了。

这个规矩是刚刚成为遥镇的镇长栗永禄兴开的。

接下来,就是栗永禄集中精力安置八房小妾的事了,他也是先公后私的,若六月里头伏没有那场透雨的话,他栗永禄也没心思操办这些事情。

八房小妾虽然在遥镇是多了点,在外面还有的大户十几房的也有,都是在这特殊情况下,纳一房妾就等于拯救了一个家庭。当时他要不带头,其他大户也不会以此来效仿赈灾。

按照遥镇的风俗,娶妻纳妾都要办理婚事。娶妻是八抬大轿走正门,纳妾是四抬轿子走偏门。就算是纳妾,没有婚事即是纳进来也不光彩,也不是光明正大,不知道的还以为买的是奴婢侍女。

栗永禄是一镇之长,祖宗留下来的规矩他不能带头不遵从,甚至还得给乡民做一个榜样。

八房小妾自纳进来,在没有举行一个仪式前,他还没有“宠幸”她们的份儿。

现在,他的心情是最好的时候,乡民从灾难之中终于闯过来了,他的脸上也有光了,新宅子也告竣了,每个小妾都有了她们的安身之处。

“转赛”过后,就该栗永禄正式纳妾了,还是如意班的乐队。

每个小妾从旧宅迎到新宅,迎娶时按照规矩都走偏门,从旧宅偏门迎出来,到了新宅再从偏门迎进去。来回都是四抬大轿。

纳进房的小妾,到了晚上就能圆房,圆房也是有规矩的,妻子栗氏跟通房丫头布置好新房,等到晚上圆房前,还要在床上摆上白色的布料,为了检验小妾是否纯洁之身。如是,即可为正式之妾,如不是,或卖掉或赠与或沦为婢女,可由主人随意处之。

圆房第一晚那些女孩子就像是过堂一样,有的知道做妾意味着什么,怕自己通不过检验,那才是一生中的羞耻。

做妻通不过检验会被休掉,甚至连累家里的声誉,一辈子不能抬头,遭人唾弃。做妾通不过检验会被卖掉或者当牛做马沦为婢女。

做妾最怕的是那个亲自检验她的正室,若遇到一位贤惠的女主还好,若遇到一个尖酸泼辣的女主,弄不好你就会被冤枉,还有可能故意让你通不过。

栗永禄虽然是一镇之长,他也不全懂得这里面的规矩,有的小细节还都是家族里的长辈或村上的媒婆。

头一房是从外地逃荒来的一个女子,父亲把她交给栗永禄就走了,至今也不知道落脚到了那里,走的时候说是叫秋儿,栗府上下就管她叫秋儿,是姿色最好的一个。

栗永禄就是凭着这个姿色先选她入房的,进洞房的时候这个秋儿就是浑身直打哆嗦,栗氏跟通房丫头已经把炕铺好了,见她这般知道是害怕的。

刚入洞房的女子害怕也是很正常的,毕竟她们还不知道这到底要干什么,有的甚至连听说都没有听说过。也许这个外地女子见了栗氏和通房丫头眼生的缘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