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女生 完本 排行 书单 专题 原创专区
汀兰水榭 > 历史 > 上党旧事 > 第43章

上党旧事 第43章

作者:弓庆安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1-07-08 08:17:19

第43章

刘福禄先是扮演着一个将泥胎像捣成面粉充饥的饥民,然后口渴的喝了几口水就被活活胀死了。

再之又扮演一位食子肉的父亲,儿子被饿死了。一边吃还一边对天喊,那声音嘶哑嘶哑的:“老天爷呀,你惩罚我吧,我儿子饿死了,就要暴尸荒野了,他会被那些狼虫虎豹,乌鸦野雀吃了的。啊——老天爷啊,我们做什么孽了呀——”

靳义堂扮演一位拿着银子到处买不到粮食的灾民,最终买了罂粟制成的“福寿g”,命勉强是保住了,可现在成了一位烟民,离开这东西是不能活了,家里的东西已经变卖完了,倾家荡产了,就剩一个女儿,他还想卖给那个东家做妾来换取那点鸦片吃。

靳义堂这个角色是刘福禄故意安排他演的,还说他这才是亲身经历的,靳义堂知道班主的用意,可他不是故意要吸食这东西的,他也是为了孩子们啊,可他又知道自己是很难戒掉这东西的,只是演戏而已。

刘福禄知道他不是故意的,可是刘福禄又是想让他赶快戒掉这个东西,明里不好意思说,就让他来演戏。

靳义堂边演边想,我是不会走到倾家荡产卖妻卖儿那个地步的,这东西是有它的坏处,可也有它的好处,你刘福禄是体会不到的。

剩下的角色就是程班主来演了,他没有亲身经历,他领着一驮戏班在潞府,不亲自演还不知道外面发生的事是这样的恶劣。

刘保金尽演小一辈,男的女的都是他来演,在刘福禄眼里,刘保金真的是比他强,这功劳也该归靳义堂这个师傅,更主要的是儿子随他母亲赵英子的演技。

整个如意班就他们这些台柱子能够凑合到一块,戏班的其他成员还没有整合,大灾荒的那个余味还没有从大家的身上消散。

就在刘福禄他们给游风约乡民如约演出的时候,不知道是谁通到了县衙门里,县衙听说这演戏的目的主要是演给那些种植罂粟的大户看的,这还得了,这不是跟上面唱反调吗,上面可是提倡乡民种植罂粟的,再说方圆每县之田种罂粟者不下十之三、四。

县令知道游风约有个京官冯弘儒,上一任岳琅逢就是栽在了这位京官大人的手里,听说这次演出就是冯弘儒的儿子冯光道指使的,他也快到京城去做官了,调令文书也下来了。这很明显是他们这些县上的小芝麻官不能惹的。

可是要不制止,这个新安里乡的种植大户如果都放弃种植罂粟,他县衙的税赋可从哪里来?要知道一斤鸦片可值七两白银。县衙不缺粮,体会不到乡下老农的担心,这次大灾荒饿死了几个县衙里的官?也难怪县令只是惦记着税赋。

县令不敢直接到新安里跟冯光道作对,就把这个情况上诉到潞府,同知大人一贯来就欣赏游风约这些官民,不是他跟冯鸿儒是官官相护,而是游风约一带的官民真真切切是好样的,他们那些自己制定的乡约值得推广。

说起这次大灾荒就是游风约一带的乡民只进不出,他们官民团结,把粮食都用在了赈灾上,使灾民没有多大伤亡。其内因就是没有大量种植罂粟而才能积草囤粮的。就连同知大人也在夸耀游风约乡民都是好样的。

“虽然上面鼓励乡民自己种罂粟,只想着怎么让中国人少买洋人的鸦片,免得国家的钱流向外国,但是也没有强调非种不行,里面却有隐晦之意。”同知大人给那些告状的解释。

“即是这样,种植罂粟的大户就像一阵瘟疫蔓延,一时间漫山遍野都长满了罂粟,从不在考虑粮食的囤积。”

“你们县官也只是为了税赋好收,自己还能在这上面沾点小光才随着上面的意思吹风打气。是也不是?” 同知大人问道。

同知大人早已看白了这些,但他是不提倡种植罂粟,看到遍地那些瘦骨伶仃的吸食者都已丧失了做人的本性,甚至是一点廉耻都不要了,他真是感到惭愧呀。

面对来府衙告状的县官,也不能说人家告的不对,也不能说罂粟不能种,还不能说让大家都种。

“乡有乡规,家有家规吧,只要他们乡首们能保证给你交上赋税,管他们种什么不种什么,上面只是提倡,又没有强逼让种那些东西。”同知大人成了和事佬。

县令大人觉得这同知大人还是跟游风约那些乡民合穿一条裤子,知道说多了也无用,不如回到县衙另想办法,他也掌握着一个尺寸,只要是上面提倡的,即是含含蓄蓄的,他照做了也犯不了什么大错。

轮流各村唱完如意班自编的戏后,也到了大秋金黄的时节,今年的庄稼就像是憋足了几年的牛气,狐假虎威地撑长着,就像要补足前几年欠下的收成似的。

冯光道赴京上任的时候到了,众乡民都是依依不舍的样子,就连知府大人也率领着众官员来惜别相送了。

刘福禄跟儿子刘保金自来到新安里就没有走,他有他的那个意思,他想让儿子多多见见这个京官老爷,日后总不吃亏,虽然双方都没言明,但是他们都知道刘保金是冯光道的亲生儿子。

冯光道更是心知肚明了,刘福禄没有嫌弃他这个亲生儿子他就已是感激不尽了,现在他不敢来认这个儿子。

两个人心里都是清清楚楚的,现在赵英子不再回来了,唯一的连接他们关系的这根线就是刘保金了,表面上是断了,但实际上是连的更紧了,只有连的紧了,才会断不了对赵英子的念想。

冯光道走后,游风约一带有些早收了庄稼的大户就挑那些上好地悄悄种上了罂粟,半个月就出苗了,那苗子绿生生的,地里的墒情也好,苗子又肥又大。

这些敢种罂粟的大户就是县令在做的保护,意思是出了问题他负责,他会按照大清律例毁坏青苗罪来治他们。现在冯光道走了,县令就不再怕惹了这位京官了,他们弄他的“乡约” ,他发他的号施他的令,互不侵犯。

这些大户巴不得让县大人给他们做主,这种粮食跟种罂粟可是天上搁到地底了,种一亩罂粟顶种十亩粮食,谁不会算账。

看到大户有种罂粟的了,那些小户也大胆种植了,几天后那些罂粟苗都出来了,跟麦子青苗一个样,可比麦子好看多了,活灵活现的,忍不住还直流哈喇子。

乡里的乡首知道这是县令大人做的保护,这些大户才敢种植,随之那些小户也跟上了。这明明是违背了乡约之规定的,若是真的按照乡约去毁苗,跟县令大人过不去也不是个办法,但是乡约就是乡约,不能将乡约当做儿戏。

李三太跟书房和拳房里的众乡首们商议,如何来维护乡里共同定制的乡约之规定,乡保龙关根给李三太出主意说:须得如此这般这般。

于是就在一个晚上,凡是那些大户小户种植的罂粟青苗一律铲除的一株不剩,这是拳房组织乡里的乡民给铲除的。这样就不怕县官来归罪惩治那个人了。

罂粟苗子毁坏了,是谁干的谁也不知道,你县令大人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啊,那些种植罂粟的大户就是知道是谁干的又怎么样,乡规就是乡规,跟家规族规不是一个样子吗,你违背了就得受到惩罚。

那些违背乡约种植罂粟的乡民自吃了这个哑巴亏就再也不敢种了,其实他们也懂得这个道理,也知道罂粟这个东西粘上了的乡民是吃不消的。就是世上兴种这个,也不犯法,那家不愿意多收一点利益。

刘福禄回到遥镇,就把在游风约这里的情况说给了镇长栗荣禄,栗荣禄如今可跟从前不一样了,大灾荒期间他将祖上留下来的罂粟ke全部做成福寿g变卖,既拯救了乡民,也发达了自己,还得到了县衙乡里之荣誉,他对这个种植罂粟还是挺赞成的。

刘福禄摇摇头,知道他的几句劝导是说不通这个镇长的,想当年他的堂叔栗四抽大烟从一个商人变成一个穷鬼,最终遍地乞讨要了命,当时他还活着的父亲就叮嘱他不能染上这个东西,他还曾经唾弃过堂叔。

如今,他也染上了这个东西,每天尽情地享受着这个东西带来的欢快,沉迷于酒色之间,把整个镇子都带着走上了这条道路,满大街都是烟馆,男的女的都在吸。个个都是面黄肌瘦,精神颓废,犹如病入膏肓一般。

最让他头疼的就是靳义堂夫妇,他给镇长提倡游风约的风气就是为了靳义堂能够改变这个习惯,当然他们是因为自己的孩子能够活着回来才染上这个东西的,自己也不好意思埋怨他们。

看着遥镇一带那些大户都在种植罂粟,刘福禄也是无能为力。

忽然他想起来家里的那几十亩上好地,这个山来不会背着他也种上这个东西吧,他可是没有强调他不能种这个东西,再说今年的秋成这么好,他也该去看看了,虽然他对山来是最放心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