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女生 完本 排行 书单 专题 原创专区
汀兰水榭 > 历史 > 我在曹营当仓官 > 第525章 以不变应万变?

我在曹营当仓官 第525章 以不变应万变?

作者:一剑绯雪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1-08-19 17:28:02

“你小子终于能开点窍了。”

楚云难得一次对王平露出这般欣慰的神情。

“学生让老师费心了……”

生怕楚云对自己的悟性之低感到失望,王平面露惭愧之色。

但他没想到,楚云会在这个时候,突然用开玩笑的口吻,说出一番真心话。

“不,我从来没有觉得你的悟性不够。”

闻言,王平眼神一怔。

他没想到楚云如此直接地看穿了他心中的想法。

楚云一直鞭策王平,严格来说也是有私心包含在其中的。

虽然明眼人都看得出,曹操已经隐隐有将未来辅佐曹昂的重任交到两人的手上。

其一是楚云,其二则是郭嘉。

但楚云心里另有打算,他并不想在天下太平之后继续执掌大权,而是计划着急流勇退,另有打算。

可是要把如此繁重的任务全部压到郭嘉一个人身上,身为挚友也是老友,楚云还真有点儿不好意思。

所以,楚云才会冒出把王平培养成自己接班人的心态,对他极力鞭策。

然而王平毕竟年纪尚浅,要在短期内达成楚云那高得几乎不合理的期望,完全是不可能的。

楚云揠苗助长般的教育,也难免给王平造成了过重的负担。

但楚云并没有改变心意的打算,想做非常之人,就要行非常之事。

要做楚云的弟子,享受这种智慧的传承,以及身为楚云弟子的特权,王平自然也就要付出与之相应的代价。

这天下,本就没有白吃的午餐。

听完楚云这句莫名其妙的安慰,王平却没来由地感到心情大好。

“老师,学生还是有不懂的地方。”

“你尽管问。”

“老师先前已经‘投石问路’试探过,咱们无论跟这酒楼里的人说什么,恐怕那些细作也一定会对酒楼的人刨根问底。

这样一来,如果酒楼里的人说漏嘴或者出卖咱们,咱们的真正意图不就暴露了么?”

王平的担忧并非毫无道理,如果刘琦、刘备还有诸葛亮知道这伙“信使团”真正的来意居然是散播流言蜚语,从拉拢民心到瓦解城内守军的军心,恐怕他们会一声令下,把包括王平和楚云在内的所有人都关进大牢。

若是再一个不小心,被人认出楚云的真实身份,那可就真成“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了。

楚云本来很想说“这你都想不明白吗”,但是心想近来自己已经把王平的自信心给摧残得不成模样了,如果再这样打击下去,他这个唯一的得意弟子,怕是要彻底步入自闭状态。

“好吧,我简单解释一下你就懂了。”

楚云假意在等着美酒佳肴上席,实则一边观察着远处那伙荆州细作的动向,一边跟王平加以解释。

“你认为,现在襄阳城内的百姓,知不知道我军与刘备、刘琦联军之间孰强孰弱?”

“学生以为,如此明显的事,百姓们不可能被蒙在鼓里,他们自然知道我军实力远在襄阳守军之上。”

“嗯,你自己也说了,这是人尽皆知的事。

那么,百姓们现在对城内守军的敬畏之心,怕是也不复以往,只要我们以金银收买,再交他们一个用来搪塞细作们的借口,这些平日里本就喜欢传播流言的市井之徒们,还会对刘琦、刘备他们抱有绝对的忠诚么?”

说到这里,王平终于后知后觉地把楚云的话给消化了。

“学生明白了,刘琦、刘备在襄阳城中的威信远非昔日的刘景升所能比拟。

百姓们的心思也并非向着他们,只要有利可图,就算让这些人出卖刘琦、刘备他们,也是轻而易举。”

“正是这个道理。”

楚云终于由衷地点了点头,虽然为了蒙蔽远处一直时不时偷偷观察着这边的襄阳细作而板着个脸,但他心里还是很欣慰的。

大概是因为王平给的赏钱足够多,众人没久等,店小二就将已经做好的香气四溢的菜肴,一盘又一盘地接连端到了方桌上。

在闻到菜香的时候,楚云顿时就明白,为什么这家“天喜楼”明明看起来规模不大,却能被百姓们公认为“襄阳第一大酒楼”。

这些菜肴的香气实在诱人,卖相也是非常出色。

如此手艺,放在这个时代,确实足够惊艳。

因此,一行人的目的尽管不是吃吃喝喝,到头来却无意之中大快朵颐,饱餐了一顿。

酒足饭饱之后,王平在楚云的暗中授意下,将店小二喊道面前,先是把帐结得清楚明白,又示意他将店掌柜喊来共饮几杯。

早就听闻贵客登门的店掌柜不敢怠慢,楚云和王平眼看着一位看似慈眉善目憨厚非常的中年人缓缓走来,彼此打过招呼,才得知此人就是这家“天喜楼”的掌柜。

王平请这位掌柜入座之后,先是自称外地人,跟掌柜套起了近乎,绕了一大圈之后,直到掌柜都有些不耐烦的时候,王平才突然话锋一转,压低声音,聊起了请他帮忙散播谣言的事。

一听这话,掌柜马上变了脸色,不过他并没有翻脸或者表现出与王平立场分明划清界限的意思。

反而,他的脸色虽然变得更为严肃谨慎,眼眸中却流露出渴望与贪婪。

很显然,他知道办好这件事的背后一定隐藏着巨大的利益,也大概猜到了眼前这看似出身不凡的少年人背后,是怎样庞大的势力。

为了避人耳目,掌柜的请王平亲自到后堂一叙,王平也不多说废话,将身上早就预备好的一袋金子塞到掌柜的手里,让他注意散播流言蜚语。

其内容,无非是竭力夸大曹操善待百姓的壮举,再尽可能贬低刘备、刘琦,捏造影响他们风评的不实传闻。

这种手段虽然完全算不上光明正大,但论起效果,对目前的刘备、刘琦而言,简直就像是在他们各自的心脏上狠狠捅上一刀。

掌柜当然知道,一旦接下这个“任务”对他自己,以及整个襄阳而言都意味着什么。

但正如楚云之前所猜得那样,他压根就不在乎。

王平再三叮嘱,将已经准备好的借口告知于掌柜,让他务必做到烂熟于胸,若是被其他人问起,也要对答如流。

之后,楚云与王平一干人等,便从容离去,寻找下一个能够诱劝的目标。

至于那些一直当做跟屁虫一般,跟在楚云和王平后面的襄阳细作们,自然如同审问犯人一样,陆续询问那些被楚云和王平盯上的人。

“您问的是刚才那十几位客官?没说什么,我们只是随便聊了几句而已。”

被盘问的掌柜摆出一副有恃无恐的样子,大概是因为提前打了“预防针”,所以即使面对一看就来者不善的襄阳细作,仍然能保持着淡定。

“随便聊聊?如果是随便聊聊,那为什么还要躲到后堂?”

对于这么敷衍的回答,襄阳细作的首领——一个长着鹰钩鼻脸色冷清的年轻男子,正对着掌柜继续冷声追问。

“您这说得是哪儿的话啊?我们虽然愿意跟客人攀谈,但‘天喜楼’毕竟是打开店门做生意的酒楼,我身为掌柜如果跟其他客人在本来应该照顾客人的大堂里攀谈,这未免对于其他客人太不尊重了吧?”

这位看似慈眉善目的掌柜,说气话来倒是滴水不漏。

掌柜的理由听起来还算充分,但细作认定事情绝对没有他所说的这么简单。

“你所说的‘随便聊聊’,到底是聊了些什么?”

细作的首领青年犯了一个显而易见的大错误。

继续追问,并不会有任何的结果,因为对方已经摆明了没有“合作”的意向,这种时候如果还想通过问话从对方的嘴里套出真相,就等同于自欺欺人。

正确的做法,是应该就此告辞,然后另想办法,通过观察、调查掌握其他线索或证据,再去深入了解真相。

可惜青年并没有这样的智慧,所以再纠缠这掌柜,最后也是一无所获。

这伙细作们仅剩的优良品质就是“执着”,没错,在快步离开“天喜楼”以后,他们又一路跟随楚云、王平一行人到各种酒楼、米铺等地,甚至连诸如青楼一类的烟花之地,他们都硬着头皮一路跟了过去。

结果就是,他们还没从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姑娘们口中问出半点有用的消息,就已经先被姑娘们纠缠着难以脱身。

楚云让王平带着弟兄们来烟花柳巷,可不是为了带着弟兄们寻欢作乐,而是楚云认为,如果要论散播谣言,那些酒店掌柜、店小二虽然是行家里手,但那些沦落此地的烟花女子们,手段还要更高一些。

几乎只用了不到两个时辰的时间,在楚云的帮助和提示下,王平就完成了这项任务。

他们最多只是这项艰难任务的发起者,真正卖力去付诸行动的,反而是那些收了王平好处的人们。

“老师,当真是‘有钱能使鬼推磨’啊!”

天色渐晚,在返回驿馆的途中,王平不禁向楚云这般感慨起来。

今天事情进展得格外顺利,比王平预想得要好太多了,他知道老师的计划一定会实现,但着实没想到会实现得如此轻巧。

当然他明白,这并不是他们的运气好,而是老师的计划看似简单,实则细腻到天衣无缝,连后手都准备了不只一条。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这个道理,你明白得是越早越好。”

有些时候,楚云会觉得王平在某些方面太像自己,少了几分市井之气,这样既有好处,也有坏处。

好处是出淤泥而不染,不会被一些利益蒙蔽双眼,屈从于自己的**。

坏处就是,一些看似简单通俗的道理,这样的人偏偏就不明白,在人情世故上,往往容易闹出笑话,特别是在处理最基层的人际关系时,更是如此。

“学生记下了。”

只要是楚云的教诲,无论王平是否能当场立刻领悟,但他至少会牢记在心,事后再自行去细细品味消化。

这也是他最让楚云欣赏和感到满意的优点。

——

之后的三天时间,楚云和王平一直都老实地待在驿馆,似乎在耐心等待着刘备、刘琦的接见。

虽然他们突然变成了一群“乖宝宝”,但是收到细作回报消息的刘备和刘琦还有诸葛亮三人,还是不大放心。

只是不放心归不放心,他们也找不到任何证据,或者蛛丝马迹,来证明楚云他们做了什么不合规矩的事。

如果没有证据,本着两军交战不斩来使的原则,刘备、刘琦等人自然也不能动楚云他们分毫。

最后,他们三人探讨了一个多时辰,要没探讨出个所以然来,只是商量出了一个决策。

那就是,且不管这伙信使团究竟心怀什么鬼胎,不要再拖延接见的时间,尽快见他们,尽快把事情处理完毕然后撵他们走人。

这样一来,似乎是一个以不变应万变的好办法。

通常来讲这确实不失为一个良策,然而即使是诸葛亮也没想到,楚云早就已经把真正需要做的事全部安排下去,即使他们现在就留动身离开襄阳,城内的那些商贩、掌柜、跑堂还有烟街柳巷的姑娘们,也会将谣言无止境地传播出去,直到城内人尽皆知为止。

当日,刘备和刘琦就正式接见王平了,楚云为了避免露出破绽,选择与部分人留在驿馆。

虽然单独面对这么多大人物让王平心理压力倍增,但跟老师楚云朝夕相处过一段时日之后,这种大场面他也能够迅速适应。

州牧府的大厅之中,刘琦坐在正中央的毛皮椅上,刘备则坐在他的右侧不远处,至于诸葛亮则在二人的授意之下,藏匿于屏风后,偷听这场与曹军信使团使者的会面。

王平在经过搜身之后,独自一人走进大殿,向刘琦、刘备二人依次行礼。

“在下王羽,见过刘琦公子,见过刘皇叔!”

王平当然不会蠢到用自己的真名,虽然他在曹营之中不算出名,但楚云有一位名叫“王平”的弟子这件事,早就在朝廷中不胫而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