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女生 完本 排行 书单 专题 原创专区
汀兰水榭 > 历史 > 我在民国打酱油 > 第两百一十五章 东北虎与西北王

在汤皖的印象里,菊长好像从来没有这般过,那个满嘴粗话,动不动就张嘴骂人的人,什么时候竟然也变得多愁善感了。

菊长只端着一杯酒,凝望着夜空,不喝也不放下,但最终酒还是入了喉咙,就像是所有的河流终将归入大海,所有的苦难也终将会释怀一般。

汤皖从脑中的历史书上,已然翻阅到了启瑞的这一篇章,这是个大时代,但凡是个野心家,都是把自己当成这个国家的救世主。

可是,身处当前这个大时代的人,又有谁能有资格去定义救世主的含义?

“你来找我,应该是系和奉系的问题吧?”汤皖直言不讳道。

菊长倒是有些诧异,没想到自己遇到了个明白人,于是,也不藏着掖着,耻笑一声,便说道:

“是啊,到处都不安分,就像是一锅烧开的汤,锅盖一揭开,汤汁就都扑出来了!”

汤皖顺着菊长的话,往下一想,大概就能明白这锅盖下,盖住的究竟是什么了。

黎黄陂与启瑞的不和,首当其冲,经过经过卜五先生调节之后,双方的不和也只是稍稍缓解了一些,但是根本性问题还是没有得到解决。

如今,国内山头林立,光是有影响力的山大王就有东北虎、西北王、南方系,不上台面的山大王就更是不计其数。

大家明面上都支持共和,其实私下里都各怀心思,打着小算盘,都在谋求壮大自己的军事实力。

因此,启瑞才会生出了梧桐的心思,得要有一支能抗能打的军队,来实现自己的野心和抱负。

而南方系则是力求共和,因此在本质上与启瑞形成了实质上的冲突。

再往下看,明面上支持启瑞的东北虎,雄踞东三省,虎视眈眈中原大地,麾下人才济济,军力强盛,岂是郁郁久居于人下的。

西北王那就更不用说了,可誉为现阶段华夏陆军战力天花板,第一次直奉大战,打的东北虎落荒而逃,著名的第二十九军便是出自于此。

第二次直奉大战后,东北虎一雪前耻,直系就此湮灭了历史的长河里。

二十九军被少帅收编,一路飘零,辗转反侧至驻扎在首都东边的“喜峰口”一带,此一战打出了华夏军人的赫赫威名。

西北王和东北虎的强盛,单靠皖系很难独立支撑,是直接促成启瑞与曰本人秘密借款的理由,况且启瑞压根就没想还过!

汤皖不知道该如何与菊长讲这其中的厉害关系,唯有想起了曾经与迅哥儿、钱玄闲聊时,说起的房子理论,但愿菊长能理解吧。

“一间房子,摇摇欲坠,恰巧天上下着雨,而在房子的前面,站着一帮人,大家都想住进去,因此争论不休。于是,有人提议道,干脆我们都住进去;有的人则不愿意,想着谁的拳头大谁住,所以就会大打出手!”

“我这么说,你可明白了?”汤皖问道。

菊长却是把杯子猛地往桌上一放,酒液摇晃着溅到桌面上,愤愤不平的说道:

“日踏马的,劳资就是一个小人物,哪管得这些狗屁倒灶的事情,劳资就是不想无缘无故的死在自己人手里!”

“劳资在鲁省打的是自己人,劳资在平津打的是自己人,劳资在首都打的还是自己人,劳资真是打够了,什么时候是个头,艹踏马的!!!”

“快了!”汤皖说道,“这个世道总不会一直这样下去的,你耐心点,别在里面把自己搭进去了!”

菊长对汤皖的话嗤之以鼻,嘲讽着说道:

“算了,算了,你一个拿笔杆子的,哪里懂得打打杀杀,劳资也就一说,你就随便听听。”

“笔杆子有时候,比枪杆子厉害多了,你可是小瞧了!”汤皖玩味的说道。

“你们文化人,写写画画骂骂人还成,少掺和那些事。”

在菊长的心里,历来扛枪上阵都是大老粗干的活,若是真有一天需要这些文化人扛枪上阵,那就说明已经到了最关键的时候了。

想到这里,菊长忽然觉得自己好像有些不对劲了,怎么忽然变得有些惺惺作态,变得有些文里文气了。

大概是憋在心里久了,也没个能说话的人,所以才会如此,不过菊长又一想到,自己好歹也算是半个文化人,有这样的惺惺作态,也在情理之中。

“哦!“菊长拍了一把自己的大脑袋,懊悔道:“光给你说那些破事了,差点忘记给你讲正事了!”

“什么事情?”汤皖好奇道。

“劳资前几天和老范聊天的时时,顺便说起了你的事情。”菊长见汤皖不知道老范是谁,就又解释道:“就是教育部的总长范静生。”

“哦!”汤皖恍然大悟道。

“劳资顺便和他提了一嘴,就是你那个学校教师编制的问题,他让你这几天去找他一下。”菊长无所谓的说道,像是一件不起眼的小事。

但是对汤皖来说,却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立刻就来了精神,赶紧给菊长斟上一杯酒,感谢道:

“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是个好消息,正好解决了一个大麻烦。”

“小事,都是小事,劳资想的是,与其钱花在给那些软骨头身上,倒不如给你这学校的老师,至少你人品没的说!”菊长无形之中,再一次鄙夷了那十几个人,却也是对汤皖信奈有佳。

一想起这十几个人怂样,菊长心里就没来由的生气,当即就骂道:

“日踏马的,读书人的脸都丢光了,劳资只往那一站,你猜这么着?”

“怎么了?”汤皖不解道。

“劳资什么话都没说,一个个就争先恐后的互相检举,揭黑料,跟身上没骨头似的,看的糟心,真是当汉奸走狗的料子!”菊长唾弃道。

“乱世之人,为求生路,很多人都会昧着良心的,以前有,以后也会有,任何时候都不缺这种人。”汤皖说起这段话的时候,脑子里浮现出了很多事例。

然后,又补充道:

“不单单乱世有,就是盛世也会有这样的人,古往今来,历来如此,能耐何?”

“反正别让劳资遇到,保准让他吃不了兜着走。”菊长冷哼道。

“吃菜,你来,光顾着说话了!”汤皖打岔道,“别让这些人饿了肚子。”

菊长大肆的发泄一通,心里好受多了,飞快的一顿风卷残云,就拍拍屁股走人了。

他就是这样的人,一个捉摸不透的人,汤皖不禁想到,像菊长这样的人,应该还有许多吧,只是还没有遇到能让他们追随的那一道光而已。

“不过快了!”汤皖又欣喜道,不由得举起杯子,对着月光吟诗道:“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没有三人作陪,但是有两个时空作伴,也不算孤单。”

翌日,汤皖掐着衙门上班的时候,心里惦记着菊长昨晚说的话,满怀欣喜的去找秋明先生。

因为今天还需要秋明先生打个掩护,便是要争取一些福利待遇,既然机会来了,岂能不多捞一些。

秋明先生刚好上午没课,一看到汤皖来了,立刻大倒苦水,迎面就指着汤皖轻责道:

“好你个汤皖之,昨天在刚把我放倒,怎的,今日又想把我放倒?”

汤皖先是行礼,而后特意解释道:

“秋明先生,我今日来,可不是喝酒的,而是有大事需要你相助。等办完了这件事,想怎么喝就怎么喝!”

秋明先生把汤皖迎进客厅,倒上茶水,好奇道:

“什么大事,昨天不说,今天来说?”

汤皖把菊长昨晚说的话,说了一遍,然后又特意嘱咐道:

“我想,单就一个编制,显得有些单薄,是不是能在教师工资上,向教育部讨些补贴。”

秋明先生在脑子里细细的过一遍后,觉得也不是不行,却是怕一次性要太多,会不会落得个两手空,毕竟教育部也不是金山,要钱的手太多了。

汤皖却是觉得刚好趁此机会,向教育部伸手,分析着说道:

“秋明先生担心不无道理,但是一个漫天开价,一个漫天还价,另外,教育部此番裁了这么多教授,省下了不少钱,我们这个小娘养的,奶喝不到,水总能喝一口吧。”

“试试也好!”秋明先生说道,不过又提到:“还是老样子,你主攻,我见机行事!”

汤皖回复了一个没问题的表情,喝完一杯茶,两人旋即出了门,招来两辆黄包车,直奔教育部而去。

范总长最近的一些日子,总体过得还是很舒适的,趁着此次汤皖名誉事件的机会,大手一挥,裁退了不少平时被广为诟病,风评不佳的教授。

省下了不少经费不说,还赢得了诸多师生和老百姓的一致好评,为之后孑民先生的改革,提前做好了准备。

秋明先生和汤皖来的正是时候,赶上了范总长的好心情,不光得到了范总长亲手泡的茶,还得到了亲切的问候。

“皖之先生,请些日子受苦了,病可好了些?”

“诶.....这不是已经真相大白了么,还得感谢教育部为我主持公道,至于生的小病,不足挂齿。”汤皖恭敬的回复道。

“皖之,你这人,永远都是这样,把委屈往肚子里咽!”秋明先生开始发挥表演,详细的给范总长说道:“那事情一出,皖之根本就不敢出门,被成千上万的老百姓指着鼻子,戳着脊梁骨,谁也受不了,可不就得了大病。”

“诶呀,也怪我们教育部,没有管理好,倒是让皖之先生受苦了!”范总长抱歉道。

“一切都过去了,不必再说了。”汤皖再次自谦道。

范总长很是满意汤皖这般态度,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亦或者学识,皆是不卑不亢,踏踏实实。

“如此便好,我还担心孑民先生回来,找我的麻烦呢,他可是特意跟我提到你,一定要把你汤皖之留在北大,等他回来钦点你的卯。”

“孑民先生无论是学识亦或者品德,都是我辈应该学习的榜样。”汤皖继续客套着。

喝了一杯茶后,汤皖见时间差不多了,便开始说道:

“范总长,其实此次前来,是有一事,需要你的首肯。”

“哈哈哈.....”范总长却是哈哈大笑,直接说道:“我知道你为的什么事情来,可是那学校的教师编制?”

“正是!”汤皖答道。

“明天开春就有十一所,在加上后面的二十所,也就是说,到明天秋天,一共建成三十一所,可对?”范总长继续道。

“分毫不差!”汤皖肯定道。

“没问题,这个编制给了。”范总长欣然答道。

汤皖先是舒了一口气,这个问题总算是解决了,立刻说道:

“感谢教育部!”

“不用感谢,你汤皖之不是说过么,教育要两条腿走路,不能光顾着大学教育,也要顾着基础教育,我深以为然啊!”范总长感慨道。

汤皖露出惊奇的表情,这话怎么传到范总长这里了,旁边的秋明先生立刻补上,说道:

“是我和范总长说的,对的事情,就应该让对的人知道。”

“原来如此!”汤皖明白了,敢情秋明先生给范总长吹得“枕头风”,递过去一个感激的目光后,又犹豫了一番,才勉为其难道:

“不过我斗胆,能在向范总长提个建议么?”

“皖之先生说,我洗耳恭听!”范总长道。

“教育要两条腿走路是不假,但是这两条腿最好要一样高,否则走起路来,就要一走一跛,速度走不快不说,还容易浪费时间!”汤皖说道。

“此话何意?”范总长问道。

“我看你这是揣着明白装糊涂,明摆着的么,大学教育投入那么多,基础教育可是啥也没干。”秋明先生直接抱怨道。

范总长算是听明白了,继续道:

“皖之先生,可有什么建议?”

“教育部应当把基础教育纳入教育体系,在名正言顺的同时,还应做一些投入,比如对教师的工资做一些补贴。”

“可以具体的建议?”范总长深思道。

“现今大学普通教授工资是120大洋,我们基金会没那么富裕,所以准备一所学校暂定一位校长和一位普通教师。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加,一个学校的最终大概会是一名校长和十名普通教师,校长的工资暂定为30大洋一个月,普通教师为20大洋一个月,因此,希望教育部能承担一半。”汤皖如实道。

范总长只心里一过,就大概算出,一个月要补贴给基础教育的钱,大概是7000多大洋,也就是差不多60多个普通大学教授的工资。

刚好与此次裁定的教授数目,节省下来的经费相差不大,不禁笑道:

“果然是来者不善啊,我这刚腾出经费,你们就立马就查漏补缺来了!”

“这可不多啊,相比较大学教育可是一个在天,一个在地,而且皖之说的是三十一所学校全部招满。现如今在才几所啊,教育部初始补贴的,还不够一个张之维的工资。”秋明先生立马就解释道。

这么一说,范总长立马就想明白了,这新式学堂要是全部招满还需要好几年。

另外,范总长本身就是支持基础教育的,再者说了,几年后自己还在不在位子上,都不一定。

于是,大手一挥,豪迈的说道:

“既然如此,索性送佛送到西,应了皖之先生的要求,若是将来新式学堂能多出几个栋梁之才,也不算枉费了!”

“感谢!”汤皖立刻站起身来,作辑鞠躬道,一脸的兴奋,十分确信的道:“汪总长定然会看到新式学堂教出的栋梁之材。”

“皖之的人品没得说,他说可能,那边真是有可能!”秋明先生适时补充道。

.........

(今天就更两个大章了,主要是不好分章,断断续续,影响阅读体验!!)

7017k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