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女生 完本 排行 书单 专题 原创专区
汀兰水榭 > 耽美同人 > 五代梦 > 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预兆

五代梦 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预兆

作者:宝庆十三郎 分类:耽美同人 更新时间:2021-10-02 01:15:25

东京城里到处都在传着,检点做天子这件事情!

此前先皇帝北征契丹的时候,就出现过这样的预兆,在朝臣的启奏下,郭荣一度停止,都点检这个职务,却没有明面上的宣旨。如今依旧在位的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却安然无恙。

本来在太祖手里,张永德就是先皇帝柴荣的竞争对手!作为太祖皇帝的女婿,寿安公主的驸马,张永德在显德元年进一级。皇帝郭荣为了显示亲热,把寿安公主进封为晋国长公主。

太祖还在的时候,张永德在朝廷的威势,而且一度还强势过郭荣。毕竟郭荣还只是太祖的妻侄,而寿安公主可是太祖亲生的第四个女儿。后来郭荣上位,但是并没有清算张永德!

如今东京再传这个谣言,自然让人心里不安似乎皇帝虽然不会听到这些话,可是皇帝身边有多少耳目?

要知道京城里的事由,还不是一句话的问题!至于同来的魏王妃,上次就和驸马张永德一起进宫,和先皇帝为大相国寺求情。

“王妃笃信沙门,倒不可辜负了她一番苦心!但是相国寺的秃驴实在可恶,居然胆敢干预朝政,勾结朝廷的官员,这让本宫如何是好?”看向了外面的陈守元,一副求教的意思。

当初符涤青是符家这一代里,唯一一个可以自由出入内宫的人。作为符家子弟,她只是符家庶出的女眷,和符彦卿庶出女儿符洚绿一样,两个是符家庶出的女儿里,最杰出的代表。

但是如今符洚绿,不具有符涤青一样的特权,所以宣慈太后才有感慨。

“先帝英明神武,早年洞透民情。如今境内政治清明,百姓富庶,中原各地,因为战乱的地方,正在逐渐的复苏。”陈守元说的是套话。

“自前朝以来,天下间凡各朝各代,无有能比拟太祖和先帝者。某认为不用考虑,符家和王妃的感受,太后心里是如何的想法,直接按心行事便好!”似乎是稍有所思,陈守元却也回声。

“先生此言深得本宫之心,如此便传宰辅范仁浦、参知枢密范质、中书王溥进宫议事!传魏王妃、张驸马偏殿见!”宣慈太后语气平淡了许多,看起来整个人的精神都好了一些。

看着内侍领旨出去,宣慈太后看了陈守元一眼。看着身影消失,陈守元忽然出声:“太后有想法?”

“是有一些,不过本宫倒是忽然想明白了,符家有国丈在,以国丈大人聪明的所在。能够教出那么多的武将,又能培养出这么多优秀的女眷,只能说明这个家族是真的优秀!”

“能够屹立几十年,就是一直清晰的明白,家族在这个时代的位置!”宣慈太后忽然有些感慨,想到已经过世的先帝,双眼居然有些湿润了。

“保重!,,,,,,!”陈守元的声音很平静,但是在这偌大的宫殿里面,却让人听来多了几分伤感。他也算是修行有道,脸上却没有丝毫的神色波动。

“李郎中昔事先朝,称得上勤劳王事。自佐国以来,暨登上相,佐佑朕躬。如今称疾,忧国而有加。其志避权而知足,烦变调而斯久,释难重以为宜矣!”本来神色淡淡的宣慈太后,忽然提到了礼部郎中李谷。即使话里是套话,但是也依旧说着。

这些人不知道用意,忽然听到宣慈太后开口直接称赞三个人,一时间都有些紧张了起来。

因为魏仁浦三个人,不是在东京城只待了一天两天,而是伴随着周国建国以来,就在朝中用事的。

常言说的好,反常即妖。听到这话,虽然听不出有反话的意思,却也有些令人深思。

太后对着慢慢说着,三个人暂时不敢开口回应。尤其本来称赞着三个人,忽然又转到了李谷头上,自然更令人感觉到云里雾里。

毕竟这位郎中大人,及冠之后便中进士,属于朝中难得的人才。先后在后晋、后汉、乃至本朝为官。所任职的不是监察御史、太常丞,就是如今的吏部。

世人都知道他为人,厚重刚毅,且十分的善谈。当世人称王朴能荐士,而李谷能知人!

三个人虽然听到称赞自己,甚至是一副担当大事的情形,但是想到提到的这个李谷,却没有进来,王朴也没有现身。当着魏王妃,和张永德的面这么说,于是有人心里,不由便有些忐忑。

一旁的张永德,那也算是一个官场的老油条。已经做到了位极人臣,但是毕竟也算是从基层,起来的领导。对于上位者驾驭手下这一套,他还是懂得一些的。

听到宣慈太后突然提到这一茬,而偏偏李谷这人,又没有叫过来,心里自然也有些惊讶。张永德比这些人更明白,李谷此人不管是在庙堂,或者随侍皇帝于帷幄之中,皇帝对他的宠信,都超过许多人。

要说朝廷的事情,可以说是事无巨细,很多都必须要有他的参与才行。以及如今朝廷对他的依赖,都是一般大臣无法替代的。

当然,这个李谷还有一样事情,最为群臣津津乐道。他和南唐的韩熙载友善,有人传说他当初和韩熙载乃是同窗。不管这事的真假,但是东京城里,一直盛传一桩美谈。

据说当初,韩熙载在正阳,和李谷分手时,曾经有一番豪情壮语。当时的唐国还是杨吴,他便说如果吴国用我做宰相,我必将长驱以定中原。当时李谷笑言道:中原如果以我为相的话,我取吴国当如探囊取物!

这事不但群臣都知道,就是太祖和先皇帝都知道。先皇帝采用李谷为相,征询了他的谋略,三征南唐夺取了淮南之地。

虽说李谷胆小,不适合征战,但是谋略却是指导了,中原三次南征,所以可以说得上,是他取了吴国之地。

而且皇帝也是把范质、李谷、王溥列为了宰臣。倒是远在南方的韩熙载,到如今依旧郁郁不得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