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女生 完本 排行 书单 专题 原创专区
汀兰水榭 > 耽美同人 > 五代梦 > 第二百一十八章 唐末风采

五代梦 第二百一十八章 唐末风采

作者:宝庆十三郎 分类:耽美同人 更新时间:2021-10-02 01:15:25

看世间百态,想钱塘一派繁华气象。登高望远,不由都得感慨,如今天下景胜之处当属吴越。

虽然如今盛唐不再,这辈人也根本就没有见识过当年的风采,可是历代承袭的记载,无不浓墨重彩的描绘当年。

当然也有无数人相信,这个世界上是有神仙的,他们隐居在深山浩泽,行走于世间的时候,一定见识过大唐当年的风光。何况世上不泛好事之人,偶尔见识到这些高人,乃至于他们的神迹,自然会渲染于世间。而听说的这些人,不管是不是亲眼见识过,无一不会耳口相传于世间。

当代世乱几十年!自后梁替唐以来,天下陆续便经历了后唐、后晋、后汉。如今中原更是被周国把持,隐隐为天下间诸国之首。但是短短几十年间,中原战乱不断,纷争不停。老百姓哪里能够得见盛世。

反倒是自后梁以来,同时在中原各地割据雄起的地方割据势力,因为远离中原纷争,不少地方多多少少承袭了,不少当年盛唐的风采。尤其是因为各自割据势力的精心打理,加上几十年的基本安定,使得这些地方相对于中原来说,无异于人间天堂。

虽然这些地方和当年盛唐比起来,已经相差甚远,但是当今世上,要说百姓安定舒适的去处,想必人们首推便是吴越国。

本来当年各地割据,最早雄起的便算是蜀中王建的蜀国;楚地湘中的马殷;江南一带的杨吴;以及钱王钱缪占据的吴越国。可是随着西南王家子孙的败亡,马殷逝后众驹争槽子弟互攻的楚地,还有被李唐取代的杨吴,几乎都发生过不少的征战,百姓自然是叫苦连天。

故而最终影响最大的,反倒是一直由钱家把持的吴越。

吴越国创建人钱鏐,字聚美,小名婆留,据说乃是临安人。对于在这个时代的人来说,海龙王钱鏐可以说乃是家喻户晓的人物。

当初化外之地岭南初立,岭南少主刘龑曾经对着天下自夸,当世三条龙:胡子独眼龙李克用,江南海龙王钱鏐,岭南天龙王刘龑。

刘龑这话当时虽然有些狂妄,后来他不但真正成为岭南之主,还成为了名扬天下的奇艺榜第一高手,这段话后来自然成为了一时的美谈。

不过就当时的局势来说,因为岭南刘龑在五岭之外,中原政权无法管辖。加上刘家在岭南气候已成,刘龑自然便想独据一方想称帝。临近的杨吴不宵和岭南争端,马楚霸主马殷也无可奈何,于是岭南便有些不服中原的管辖,刘龑自然有意抬高自己身份,想和后唐李家还有吴越钱家一样。

马殷因为刘龑娶了自己女儿,认为岭南成了自己的后花园,没有再次对岭南做出行动。而同样作为江南名人的钱鏐,刘龑却是想远交近攻的交好,因为中间还隔着杨吴子弟,所以便大胆的如此出言扬名天下。虽然后来刘岩被人笑话,因为刘龑其实有个外号叫真蛟蜃,有人便偷偷笑话他是真天子假龙王。

不说刘龑自语自话的称赞,事实上他最少也坐了几十年割据天下,这段佳话一直流传出去。倒是说说这段佳话里面的另外一个主角,那便是吴越国的天子钱鏐。这个箭射止潮的天子,留在世间的种种传说,到如今已经有了一些神化。

据说当初钱王年少之时,和普通的少年没有特别的不同。而且迫于生计,还曾经跟随一些乡人偷卖私盐。

不说在唐末那逐渐动荡的年代里,各地割据藩镇逐渐成了气候,就是在任何时候,盐业作为朝廷主要的资源,一直便禁止私底下贩卖。而那些贩卖私盐的人,轻则抓捕重监入狱;重则就地处决斩杀。而当时胆敢跟随一起贩卖私盐为生,想必钱王年少时的胆魄非是常人可及。

如今钱王已经不在,但是钱家子孙依旧把持着吴越天下,三代袭位以来,已经延续了五位吴越王。只看如今吴越的景胜,百姓都估计钱家自会世代荣昌下去。家家都把钱王当成了生佛,如同圣人降世一般。故而平时乡间对钱王各种各样的传说,自也是褒奖之余屡禁不止。

但是大家都比较认同的便是,有人说他自小常常和伙伴游戏,便喜欢到居住的石镜镇附近看镇守的兵卒跑马射箭。然后他便会把小伙伴们组织起来,编队如同兵卒一般进行操练。当时乡里有相士看到之后,对乡人赞言:“此真贵人也!”

钱王在十六七岁时,再次真正苦练弓马长矛,更是熟读《孙子兵法》,及冠之年后到石镜镇投军。当然他真正出人头地之时,便是乘着黄巢起义天下大乱。当时他跟随在镇将董昌身边屡立战功,光启三年(887),董昌因功升任越州(绍兴)观察使,自钱塘(杭州)移镇浙东,朝廷便升任钱王为杭州刺史。

自此钱王独据一方,渐成气候。

后来不管是率兵翦除薛朗、刘汉宏,还是奉朝廷旨令围剿妄自称帝的狂人,也是他的故主董昌的过程中,朝廷都任其独自发展,使得钱王剿灭董昌之后,真正的占有了两浙之地。

随后朝廷因为政事无法南顾,更以钱王为镇海、镇东两军节度使,赦封为朝廷外姓亲王。自此使得钱王一飞冲天,从地方藩镇诸侯,真正做到了外姓亲王。从最初的越王到后来的吴王。真正改为后世人知晓的吴越王,却是到了代唐而立的朱温后梁手里。

有人诟病钱王作为大唐朝廷的亲王,不去为国出力肃清,却去效忠篡位代唐的后梁。但是只有少数人明白,吴越国历来便因为地狭兵少,如若真的完全独立,或者不思自度,只怕很快便要灭亡。因为当时吴越国左有五代兵力雄壮的杨行密,右有不甘寂寞守在尾后的小闽国。

当时依附于中原朝廷,在得到朝廷的一些认可后,既可以免于轻易被周边势力围剿,免除了境内百姓的刀兵之苦,还有重要的一点便是独立。

因为钱王一边向中原称臣之后,一边则在境内自为地方割据******。不管钱王当时的选择如何,境内的诸多百姓却因此而太平。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大家感恩钱王的功德是必然的。

从钱王就职几十年以来,境内百姓延续了几代人。大家不知道有中原朝廷,只知道天下是钱王子孙的。而从钱王到文穆王钱元灌,也正是中原从后唐到后晋更替的十年。中原政权反复更替,而吴越钱家国祚不止。

尤其到了钱王第三代,虽然受位的子孙时间不长,胜在都顺利过渡。就是有老臣三朝宿将胡进思欺主,却也因为钱王的威信,和钱王在两浙境内的口碑,使得这些以臣欺主的老人,都不敢自己取代钱家子孙。

如今从钱王儿子文穆王之后袭位的,乃是文穆王第六子钱弘佐,虽然袭位不过几年,但是也顺利的交替到第七子钱弘倧,其中曲折不亚于历朝历代政权的更替。这两位主子也是颇有抱负之人,无奈钱弘佐英年早逝,这钱弘倧却是被老臣赶下了台。

帝王之家的凶险,历来便不是普通人可以参与。如今钱弘倧逊位软禁,吴越国的大位过渡到了文穆王的九子钱弘俶手里,如今转眼已经有十余年!

罗衫叶叶绣重重,

金凤银鹅各一丛。

每翩舞时分两向,

太平万岁字当中!

虽然这首诗最初描述的不是吴越国,但是也算是对五代繁华的一个极好的陈述。

如今天下间放眼所见,到处都是征战不断,百姓流离失所背井离乡。真正能够过上安稳日子的藩镇,居然是没有几家可以安定超过十年的。

据说因为这种纷乱,许多有意识的家族,纷纷迁入不毛之地,或者进入像岭南这种化外之地,希望可以谋求家族的生存和安定。至于像沿海的江南之地,有些家族甚至举族迁往海外,虽然不少人被大海吞噬,至少好过被藩镇屠杀。

如今只有在吴越国境内的街上,可以看到来往的百姓脸上充满的自然,这是极为难得的现象。这里的百姓还算安居乐业,他们的笑容都是发自内心,当然他们身上的服饰图案,也都是极为精巧美观。不说一般的百姓之家,但凡是那些几代居住吴越国的小康之家,哪些人不都是生活安逸。

他们身上所著的罗衫便服,不是一些花鸟为主的服饰图案,便是一些吉祥的边饰图案。身上团花服饰绣在帛纱轻柔的服装上,真是花团锦簇、争艳斗胜。凡是到过两浙尤其是靠近杭州府附近的人,莫不是以为吴越国是天堂。

啪的一声!

一块醒堂木在台上拍响,让大家从故事里回过神来。

刚刚所说的,只怕是两浙之地的百姓,早已经是滚瓜烂熟。可是坐在酒楼中间一张椅上的说书人,面前摆着一张窄窄的长方桌,仅仅配有一壶龙井。便坐在那里口沫四飞,说的摇头晃脑津津有味。

这个说书人年纪不大,留着两撇漂亮的八字须,看起来让人感觉多了几分凝重。双眼扫过酒楼里熙熙攘攘的食客,大家都聚精会神的看着自己,说书人眼里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轻轻咳了一声,代表着自己稍作停顿,端起那茶碗轻轻吸了一小口。一旁伺候的小二知机的给她加上热茶,听他讲的正是一部吴越国钱王传。

大家传颂钱王的故事,这在吴越国境内并不稀奇,就是市井乡间的普通人,都会知道一两段。如今朝廷和钱家子孙并不干涉百姓,对钱家和钱王的传述。因为几乎人尽皆知的事情,只要不恶意攻击和诋毁,没有人会在意这些。反倒是对于钱王当年起于乡里的故事,大家听了一遍又一遍,反而是越听越有味。

这里是钱王故里临安府辖下,一个叫溪口的小镇。

因为挨近有名的东西天目山,加上又是钱王故里范围的原因,所以溪口小小的一个集镇,倒是比一般的县府还不小。

说书人所在的地方,更是溪口镇有名的龙归酒楼,如今正是午时用餐的高峰期,酒楼里自然是人山人海。

虽然不过两层的格局,但是可见食客盈门。虽然乡里不过简单吃食,但是传说当年钱王在这里吃过饭,所以这里的生意可以说是十分的火热。何况江南一带历来食材丰富,加上两浙一带太平日久,故而大家在吃食上,比一般的藩镇还是要精致讲究了许多。

这留着八字须的说书人,虽然不是溪口本地人,但是说的一口浙西腔也算是有些味道。这些年两浙也迁来不少人,大家对这个口音操着官话的说书人,还是极为欢迎。看他虽然一袭布衣芒鞋,虽然不是小康人家,但是谈吐不凡倒也气宇轩昂,大人想必认为他也是两浙的人氏。

不过他在这龙归酒楼说书,虽然时间不是太长,但是因为他说的故事逻辑合理,比别人多了几分风趣,更是加上一些世人的见解,倒是比书上记载,和老学究来说有趣的多。从开始到已经有半年多了,大家都喜欢听他讲故事,便也都知道他叫谢先生。

而且此人自称谢灵运之后,这倒是令人极为惊讶,虽然有些无从考究,当然没有人真去查询此事的真伪。安定的世人多包容,不管这谢先生表现如何,但是至少对于他多才多艺的表现,如今倒是很多人喜欢他。

这日听他洋洋洒洒的说了一阵钱王,许多在座的老顾客早就有些厌了,但是大家还不能公开说不能说。毕竟如今两浙是钱王子孙的天下,而且还是天下太平的日子,谁愿意闲的去得罪朝廷。不过看他们不以为然的神色,自然是有些不耐烦了。

倒是几个浙东口音的外地客人,在一旁一边吃着,一边听得津津有味,还不时出声询问谢先生,无非就是钱王当年的八卦。因为有这几个人的搀和,自然便使得气氛格外好,就是一些往常听过的老客,都会不时回应着。那些有些不耐烦的食客更是不敢张扬,这时看到谢先生停下来,倒是长长的舒了口气。

酒楼的老板张福全,据说是这溪口本地人,祖宗四代便是以这酒楼为生。今日看到食客盈门,本来在二楼有些老客户在作陪,听到一楼阵阵问和,便也负手下来看看场面。他虽然不过三旬年纪,如今在这溪口镇也算薄有名气。因为开酒楼赚钱只是其中一点,倒是为人口碑还算不错。

缓缓的扫了一遍场中诸人,熟客看到自然颔首点头示意,张福全满脸堆上笑意,因为这些可都是自己衣食父母。最后眼光落在谢先生身上,张福全眼中更是欣慰,感觉自己当初眼光不错。这说书的谢先生当初能够在酒楼立足,倒是因为当初张福全没有去干涉的缘故。

他历来知道,世间多奇人,自己充其量不过一世俗商户。历来便说侠义多是屠狗辈,张福全深深明白这一点,所以当初谢先生要在酒楼说书,他竟然没有拒绝谢先生的要求。如今看来这个选择是正确,不但天天生意爆满,而且龙归酒楼大有成为溪口第一的迹象。

酒楼里的小二们,也都对这个说书的谢先生十分崇拜。因为谢先生说书精彩的原因,不但招来不少的客户,往往有些食客一高兴便会打赏。不但有谢先生的,有时一些小儿自然要沾光。就是一些小儿没有沾到打赏,谢先生必定会大方的把自己得到的,拿出来一部分给大家分享。

如今小儿们倒是比这老板还喜欢谢先生,这点张福全也是知道的,于是平时对着这谢先生更加看重。因为这种对钱财丝毫不在意的人,岂是普通百姓和学究可以做到。即使不是江湖上的奇人,那必定也是游戏人间的洒脱人物。

唐人洒脱不羁,五代时几乎延续着这种风气。两浙之地繁华,自然比着别处更是胜过。平时在这酒楼虽有不少各家的女眷,但是张福全看来也是有数的。不过如今张福全倒是看到一个奇怪的现象,那便是因为谢先生的到来,不但食客增加了许多,就是各家女眷都增加了很多。

平时最盛时,往往就有人提前预定座位,如今在溪口镇已经成为了美谈。张福全自然得意,可是他也没有得意忘形,因为他深深的知道,厨师还是那个厨师,小二还是那些小二,老板也还是自己。唯一不同的是,生意比以前好上了太多,这原因不用说,也是得益于谢先生这个人。

张福全极目四望,今日果然又有不少女眷,而且有几家还带着面纱。张福全虽然有些惊讶,但是也没有太在意。因为几天前,据说镇东林家的大小姐就来过酒楼,那可是朝廷侍郎本家的子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