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女生 完本 排行 书单 专题 原创专区
汀兰水榭 > 历史 > 跃马大唐 > 第二三九章 度势

跃马大唐 第二三九章 度势

作者:大苹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1-11-14 03:24:43

天明时分,王源离北海城启程上路,王大黑的伤势比较严重,北海小城中医馆的郎中水平有限,勉强帮着止血稳定住伤势,但王大黑整个人失血过多昏昏沉沉状况不是很好。王源要了一辆大车铺上棉被将他放置在车厢内带回京城进一步的医治。

一行人晓行夜宿,路上顺风顺水再无什么差错,五日之后过洛阳抵达长安境内,见到灞河边婆娑绵延的绿柳河堤的时候,王源一路上悬着的心算是放了下来。最担心的便是沿途会出现状况,现在抵达京城,明着的偷袭是不会再有了。但问题接踵而至,北海城之行闹的翻天覆地,回到京城之后很多事都需要掩饰解释,这才是最大的难题。

路途中,王源和公孙兰讨论过回京之后的形势。柳绩和李邕都已经死了,杜有邻的案子应该是无法再有新的发展了。除非杜有邻自己脑子坏了去承认自己搞阴谋牵扯出太子来,否则再无人会想着在这件案子上做文章。

而李邕的案子却是另一个局面,由于李邕已经招供挪用公钱,加上北海郡官员的口供均被杨慎矜取得,淄川太守裴敦复也已认罪,这件案子早已经不可控制。李邕的口供中涉及李适之裴宽等人,显然此事将进一步的发酵。除非李林甫并不打算再未扳倒太子之前便将李适之扳倒,否则李适之裴宽受牵连几乎是一定的。

问题的难点在于,如果李林甫在杜有邻一案无法进行下去的时候选择不去扳倒李适之,而将李邕一案大事化小的话,那么王源所处的位置便尴尬了。

审案时王源知道李邕的案子牵扯到李适之裴宽等人,李邕招供时他就在当场。如果王源保持沉默的话便等于变相保护了李适之和裴宽。这样一来杨钊欲借此谋求右相的企图便打了水漂,白白的在派王源任查案副使的事情上跟李林甫翻了脸。

王源若是不想保持沉默的话,李适之和裴宽两人便将要遭到牵连,倒台是一定的。但这对王源来说有些违背内心,毕竟这两人并非大奸大恶之人,和自己之间虽有恩怨,但起码李适之在无意之间给了自己机会;而且李适之虽然漠视王源的生死,但起码他并没有对王源进行主动的迫害。

这件事确实处于两难的境地。即使王源无数次的说服自己,从自身的利益考虑,李适之和裴宽倒台协助杨钊夺取右相的位置是最佳选择。但如果这个选择真正到了面前的时候,王源还是犯了一般人都会犯下的错误。

公孙兰给出的建议是,先不要急于表态,看事态的发展。李林甫杨慎矜他们若是不愿拉李适之下马,便需要篡改李邕被迫画押的口供,涂改掉其中关乎李适之裴宽等人的语句。李邕已死,他的招供画押反倒很好伪造,但口供上正副查案使的签名却无法伪造。也就是说就算杨慎矜要这么做,还是要来找王源签字。这种可能性几乎便不存在,因为如今要杨慎矜低声下气的来找王源合作,这绝无可能。

另外一点,原本李林甫等人担心在太子倒台之前扳倒李适之,会让朝中李适之一党的官员尽数倒向太子,给未来扳倒太子党增加更大的麻烦。但现在,形势明显已经不同了。杨慎矜在北海郡吃了这么大的亏,李林甫手下的忠心耿耿的狗腿子吉温也命丧北海,无疑让李林甫威风扫地。在这个时候,李林甫是会选择隐忍,还是会猛然爆发用横扫李适之一党来重振士气立威朝堂,这都很难预料。

听了公孙兰的剖析,王源心中茅塞顿开,原来自己所纠结的问题是自己给自己设了个死循环,其实问题很明显,目前这个局面中最纠结的不是自己,而是李林甫和杨慎矜等人才是。他们才是在北海郡铩羽而归而一方,而自己刚刚在北海打了漂亮的一个翻身仗,不但成功达成了保护太子的初衷,还极有可能借此将杨钊送上右相的宝座。就凭这两点,王源脚下踩的这两条船便已经生根了,更加的稳当了。

灞桥西岸长亭之中,杨钊亲自设宴迎接王源的归来。在桥头见到王源,杨钊做足了架势,亲自上前替王源牵着马缰,王源下马之后被杨钊挽着胳膊极度热情的迎到席上。

两日前,王源便将北海郡发生的绝大部分事情让张五郎快马送回了长安。确切的说,是送到了杨钊手中。说实在的,对于王源去北海办案,杨钊从内心里是并不抱着太大的希望的。他知道王源并非是外人所认为的文士,但和杨慎矜一起去北海,就算王源有些本事,怕也是难以斗过杨慎矜。

但当王源的信送到手里,看着信,听着张五郎绘声绘色的描述,就算杨钊不信,他也不得不相信王源在北海干的漂亮。李邕的案子牵扯出李适之等人这是事前便可以预料的。但王源居然在北海动手,一举将吉温和柳绩都给宰了,这件事可真是让杨钊意想不到。杨钊自问,如果自己亲自出马,有没有这个胆量这么干,答案是否定的。可见,王源的胆量和谋略远不止自己看到的那么简单。

虽然杜有邻的案子对杨钊来说很无所谓,站在杨钊的立场上,最好陛下的太子们都倒霉,个个死绝了才好,永远是陛下坐在皇位上,这样杨家才有容身之地。

王源阻挠杜有邻的案子,保护太子李亨之事,在出发前便和自己沟通过。王源当时说,保护李亨对自己有利,当时自己虽表面同意了,其实心里还是有些小小的疙瘩的。但这段时间杨钊想了又想终于彻底想明白了这个问题。特别是当初的设想即将成为现实,自己已经为接任右相卯足了劲准备之时,杨钊越发的感觉到了李亨存在的必要。

在推荐王源为查案副使的事情上和李林甫唱了反调,接下来自己还要攫取右相的位置。实际上自己已经和李林甫走到了对立面上。这时候有个李亨立在前面当挡箭牌,显然是最好的靶子。如果李亨倒下了,自己将直接面对李林甫的愤怒了。越是这时候,杨钊便越是觉得当初王源的话是多么的正确,同时也对王源在北海郡所做的一切越发的钦佩。

杨钊私心中已经认定,王源的谋略智慧是在自己之上的,虽然自己很不情愿这么想,但事实就是如此。杨钊不能说自己没有嫉妒的感觉,但他最多的感受还是庆幸,自己就这么从李适之这个有眼无珠的人手里抢了个人才来为己所用,有了王源的帮助,事情明显有了更大的成算。

“难以想象,难以想象,王小兄你真叫我惊讶,居然办成了此事。”落座之前,杨钊口中翻来覆去的便是这几句赞叹之语。

落座之后,王源终于能够插嘴谦虚一下了:“在下幸不辱命。虽如履薄冰,但终于还是办成了此事。”

杨钊举杯敬酒,和王源连干三杯,抹着唇边的酒渍道:“你知道最精彩的是什么吗?是你居然在那样的情形下还能设局杀了吉温和柳绩。吉温可是李林甫真正仰仗的手下之一,这一次怕是李林甫要吐血三升了。而柳绩一死,杜有邻的案子也走到了死胡同,你又有了钱三通等人的口供证明柳绩是被胁迫诬告,吉温私自去北海胁迫柳绩诬告他人,便成了被通缉的要犯。虽然他死了,就算他活着怕是也露不了面了。”

王源呵呵笑道:“他是死是活我可不知道,吉温这个人我也没见过,我只是在北海带人杀了上百个不知死活的盗匪罢了。”

杨钊哈哈大笑道:“是是,说的很是。吉温还逍遥法外,各地衙门该加紧捉拿才是。吃菜吃菜,这是终南山的野鹿肉,味道很好,多吃多吃。”

王源嚼了块鹿肉低声问道:“杨慎矜该回到京城了吧,他这一路上怕是昼夜不停的赶路了,生恐我找他的麻烦。”

“听说是昨夜进的京,比你们早了大半日。”

“李林甫那边有什么动静?”王源问道。

“这我可不知道,这个时候我可不去触霉头。我只关心李邕的案子什么时候呈报上去。我现在已经得到消息,李林甫今天早晨去兴庆宫呈递了相关人等的口供和证词,宫里传来的消息说,陛下大发雷霆,我因为要来接你,所以没功夫去探听后续。但显然陛下是亲自求证李适之和李邕之间的关系了。”

王源一惊道:“李林甫竟然这么快便将供词证词报上去了?”

“怎么?你觉得意外么?”杨钊疑惑道。

王源忙摆手道:“不意外,不意外,只是觉得他太急了些,我这个查案副使还没回京呢,他就已经这么做了。”

杨钊微笑道:“别放在心上,李林甫自然不会照顾你的情绪,他现在正怒火中烧,李适之这回算是完蛋了,李林甫被你搅局,若不立刻在朝中立威,如何咽得下这口气?”

王源长吁一口气,事实证明,自己之前路途上的纠结是多余的,李林甫果然不顾一切的动手立威,公孙兰果然是看透权谋,她的预言得到了证实。

王源抬头朝自己的随从队伍中看去,却找不到公孙兰的身影,召来一名随从一问,那随从回答,公孙大哥早就带着受伤的王大黑直接进城去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