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女生 完本 排行 书单 专题 原创专区
汀兰水榭 > 历史 > 跃马大唐 > 第五九一章 相隔

跃马大唐 第五九一章 相隔

作者:大苹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1-11-14 03:24:43

大唐兵马再次来袭,吐蕃王廷上下却以早已预料到这个结果。早在石堡城之战大败王忠嗣之后,大丞相倚祥叶乐便上奏吐蕃赞普尺带珠丹(赤德祖赞),提醒尺带珠丹做好唐朝报复反扑的准备。

这位尺带珠丹赞普便是金城公主的丈夫。中宗时金城公主入藏嫁给此人为妻,大唐王朝本拟以和亲之策保证吐蕃和大唐之间的和平,然而事与愿违,尺带珠丹人也要仗也要打,和大唐之间的战事不断。金城公主早已于开元末年香消玉殒,吐蕃和大唐之间最后的一丝亲情纽带早已断绝,这也是自开元末年到天宝七年之间大唐和吐蕃之间爆发大规模战事最为密集的时间,双方早已撕破脸了。

尺带珠丹当然知道大唐不好惹,但他却从未惧怕过唐朝。吐蕃国立足高原之地能屹立而不倒,成为仅次于大唐的第二大强国,并非没有原因。大唐和吐蕃之间的战争虽然吐蕃大多数时候落於下风,然大唐却无能力深入吐蕃腹地,对吐蕃产生真正的威胁。

吐蕃立国之地多为高原雪域之地,环境之恶劣令人难以想象,若不做好充分的准备,别说打仗,便是走上一遭也吃不消。另外吐蕃国的战力也非一般。吐蕃国常备兵马虽只有二十万,但吐蕃国男子大多善于骑射勇武无比。在高原雪域中张大的吐蕃人有着一种超乎寻常的彪悍和坚韧。一旦国有战事,吐蕃国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扩充兵马数倍。

当年和大唐的青海湖一战,大唐兵马出兵十八万进攻,当时以为只有吐蕃十万兵马迎战,但在短短半个月中,吐蕃国竟然增兵达四十万之众。大唐朝固然宣称青海湖之战是大唐大获全胜,但其实各有胜负,并未能取得战役的全胜,部分原因便是大唐兵马完全没预料到吐蕃国会有如此多的兵马。这一切便得益于吐蕃国可以迅速征集兵马加入军队作战,而吐蕃国的成年男子又都是善于骑射的彪悍秉性,募集至军中几乎无需多加训练便可参与作战。

这一次尺带珠丹当然不可能掉以轻心,预料到大唐将展开大规模的报复行动之后,尺带丹珠立刻下令在吐蕃全国募集兵马,到大唐三路兵马开始进攻吐蕃时,尺带丹珠在短短三个月的时间将兵马扩充了一倍有余,总数高达四十三之众。

吐蕃人认为,唐军主攻方向无非是北境和西境,那里是唐军重兵驻扎之地,也是最容易深入吐蕃境内的入口,所以新募集的二十万兵马除了一半留在逻些城和匹播城纳木湖一带拱卫都城的安全之外,剩下的十万兵马一分为二均增援西境和北境。事实证明,西境的大勃律国首先遭到了高仙芝的攻击,北境也发现了唐军兵马的踪迹,可见他们大唐的进攻方略是被他们洞悉的。

他们唯一觉得意外的便是东境的剑南军。倒不是他们的疏忽,而是按照常理而言,剑南道的大唐兵马数量不多,又有沙漠隔绝,唐军若从沙漠进军深入吐蕃腹地进攻无异于找死。唐军一旦越过沙漠之地,便等于自断后路。匹播城驻扎的近八万大军将会立刻增援牦牛城。只要数日时间便可将唐军堵在牦牛河一带,到时候唐军退无退路,进无进计,只能被吐蕃大军包饺子。

当然,剑南军唯一可以进击的道路是东南方向的姚州,从姚州沿金沙江上溯进入吐蕃境内倒是可免除沙漠之险,但金沙江上游的律賁城驻扎有四万大军,正是为了扼断这条唯一可行的进攻路线。律賁城坐在之地山谷纵横树林茂密,除了从律賁城所在的要道深入吐蕃国境之外,几无其他的路径。而律賁城的大军显然足以阻挡住唐军意图从东南攻击的路线。

当大唐剑南军真的从沙漠之中进军之后,接到禀报的匹播城大将军额那儿古当时便惊愕了,但也仅仅是惊愕而已,接下来便是觉得好机会来了。牦牛城的守军发出求救之后,额那儿古按照预先的计划立刻率兵六万前来增援。从匹播城到牦牛城只有七天的行程,而牦牛城的守军是在沙漠中发现剑南军的,算算时间要抵达牦牛城起码要三四天,只要牦牛城守军能坚守两三天,援兵一到便可将剑南军尽数歼灭在牦牛城下。

然而,额那儿古还只行军到了一大半的时候,便传来了牦牛城被拿下的消息。额那儿古这一回是真的惊愕了,算算时间才过去四天,唐军出沙漠便需要三四天,也就是说唐军几乎刚出沙漠便立刻攻下了牦牛城,这是难以想象的。即便吐蕃兵马一向不善于守城,但总不至于一万多守军连一两天都撑不住。

接下来,额那儿古遇到了一个难题,是继续进军牦牛城还是退回匹播城?继续进军牦牛城便是要同唐军在牦牛城展开攻城作战,这是额那儿古所头痛的。这次救援是要和唐军正面作战,六万兵马以骑兵为主,可没带什么攻城的器械。骑兵攻城可连步兵都不如。而且牦牛城一失,唐军有数条道路可撤,一则往西向吐蕃纵深挺进,威胁逻些城北部的一些小城池,二则往东南攻击律賁城,三则可以铤而走险直接往南攻击律賁城后方的墨脱城,自己不可能率军跟着唐军的屁股后面跑。

唐军往西还罢了,因为逻些城北的纳木湖一带重兵云集,唐军去了那里便会陷入重重包围。但如果唐军选择往南攻击律賁城或者墨脱城,甚至很可能趁着匹播城空虚威胁到匹播城,那可不是闹着玩的。作为负责吐蕃东境防御的大将军,他决不能让逻些城遭受来自东边的威胁,而匹播城便是最后一道通向逻些城的屏障不容有失。

考虑再三之后,额那儿古决定派一万骑兵去牦牛城左近侦查唐军动向,其余兵马打道回府归于匹播城。同时向墨脱城和律賁城的守军发出警告,要他们密切注意敌军的踪迹,一旦确定唐军的攻击方向便立刻禀报自己,自己将率兵增援。

……

牦牛城中,剑南军稍作整顿便弃城而走,城中的一切物资被一扫而空。王源本想的是派部分兵马占据牦牛城,这样可将吐蕃南北两地进行有限的隔绝,同时可解除野牛城的威胁。但王源忽然发现这个想法不切实际。派兵留守牦牛城是不智之举,不但削弱了自己的兵力,而且将这一部兵马陷于险境之中,对于南北的隔绝也起不到大作用。所以王源选择了搜刮毁城之后立刻撤离。

当额那儿古的一万骑兵在两日后赶到牦牛城时,牦牛城已经成了一座废墟。城中的所有房舍设施均已被捣毁烧毁,城中已经空无一人。在询问了在旷野中游荡的吐蕃百姓之后,他们得到了大唐兵马已经在两天前放火烧了城池,并向东南方向进军的消息。骑兵将领立刻掉头赶回匹播城禀报消息。从唐军的动向来看,定是奔律賁城而去了。

四万剑南军在两天前便撤出了牦牛城直奔律賁城。牦牛城距律賁城四天的路程,算算时间足可赶上同李宓和阁罗凤大军的汇合日程。只是越往东南,山岭纵横,道路难行,地势险要,大军的行进异常的艰苦。但好在沿牦牛河而下便是律賁城的方向,倒也不虞认错道路。苦于无战船可用,否则大军沿激流而下倒也轻松,如今却不得不在越来越高深的两岸山峦和峡谷上方行军,甚是艰难的很。

牦牛城而下六十余里便可称作金沙江了。滔滔江水穿越峡谷往东,水势汹涌澎湃,泥沙滚滚,甚是骇人。大军行进在峡谷北边的高岸上,数万兵马绵延数里之遥,却在大江的衬托下如蝼蚁一般。

第四天傍晚时分,前方探路的斥候飞马赶回来禀报前方已经抵达律賁城。王源忙骑马赶往前方观瞧,但见夕阳照耀之下,一座大城盘踞在金沙江南岸的山崖之上。绵延数里的城墙看上去坚固高大,高高的城墙上的箭塔密密麻麻,一派森严之象。

好消息是,并无交战的迹象,说明李宓和阁罗凤的大军并未遭受攻击,虽然王源预计他们已经抵达了律賁城下。坏消息是,自己的大军同律賁城隔着一条深邃的峡谷,峡谷之下是滔滔的金沙江的激流。

王源并非不知道律賁城在金沙江南岸,攻下牦牛城后大军也有机会泅渡水势不急的牦牛河直接从南岸抵达律賁城。但王源不能那么做。以为一旦渡河进军便无退路。金沙江南边还有一条江叫做澜沧江,若大军行军于两江之间的山崖地形中,无异于是出于绝地。这种地形一旦被堵截在当中,除了死战之外几无退路,所以王源宁愿从北岸进军,让大军有回旋的余地。

眼下要做的便是和李宓阁罗凤的兵马取得联系,再勘察一处可渡河的地点渡江汇合,之后从东边攻击律賁城,这是最稳妥的办法。

王源下令大军在峡谷之北的山谷中扎下营盘。由于不知李宓和阁罗凤的位置,王源决定和公孙兰渡江去找到他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