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女生 完本 排行 书单 专题 原创专区
汀兰水榭 > 历史 > 跃马大唐 > 第六五八章 达成

跃马大唐 第六五八章 达成

作者:大苹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1-11-14 03:24:43

倚祥叶乐当然想一走了之,但是他不能。躺在逻些城王宫中的尺带珠丹冰冷的尸体,挂着眼泪哇哇啼哭的即将继位的小赞普,吐蕃国百余年的基业。这些都在提醒倚祥叶乐不能冲动,要以大局为重。今日无论如何是要达成和议的,哪怕再受羞辱,也不能放弃。这是自己在尺带珠丹弥留之际的承诺。尺带珠丹临终时告诉倚祥叶乐,宁忍一时之辱,也要保证吐蕃国的基业不至于土崩瓦解。

倚祥叶乐没有走,反倒重新整理思绪开始认真的就这三个条件进行讨价还价。事实上高仙芝口中的这三个条件确实是漫天要价,就连他们自己也不会相信倚祥叶乐会同意这三个条件。但所谓求高得中,求中得低。在占据绝对的心理优势的情形下,满天要价或许会得到不错的结果。

第一个割地的条件的谈判便进行了两个时辰。围绕着这个和议的条件,双方唇枪舌战争论不休,摔碎了数个茶碗,掀翻了几张桌子,甚至还互相问候了对方的亲属,终于在夕阳落山之前达成了共识。

割让唐古拉山口以北之地是不可能的,青海湖一带是吐蕃的命脉,吐蕃决不可能放弃北边的沃野。但倚祥叶乐做了关键性的让步,那便是两湖一带的石堡城。倚祥叶乐同意将石堡城和多玛城割让给大唐驻军,这也是正是问题的关键所在。本来此战便是因为石堡城而起,围绕着石堡城进行了数场大战,双方投入的总兵力超过了二十万,最终互有胜负。这石堡城也是大唐玄宗皇帝一直心心念念要得到的地方。倚祥叶乐同意割让石堡城,这一点是肯定能让玄宗高兴的。

两湖三城中割让了一湖两城。东边的羚羊城虽然没有割让给大唐,但倚祥叶乐承诺,决不在羚羊城囤积重兵,而只是象征性的驻扎守军五千。对于大唐而言,能拿到石堡城和多玛城之后,整个吐蕃北境的格局便有了巨大的改变,大唐的兵马终于能从碎石山大营往南推进两百里,在石堡城建立大营。这样一来,以石堡城为核心,掌控住吐蕃北境方圆百里之地的控制权,将来随时可作为跳板,威胁吐蕃的腹地,战略意义不言而喻。

至于羚羊城,那曾经是李光弼率兵轻松夺取的城池,吐蕃人为了面子保留这座城池在两湖之地,但其实要想拿下此城易如反掌。而且吐蕃人也不允许驻扎超过五千兵马,这便是说,其实两湖之地尽归唐军掌控。

对倚祥叶乐而言,保住了青海湖周围的大片沃野之地意义重大,石堡城虽然割让给唐人,但吐蕃可以在南边两百里处格里木河和通天河两条大河的沿岸重新扩建城池驻扎大军。一来可以掌控青海湖之地,二来也可作为唐古拉山口以北的重要防线。这两条大河足可将唐军往南和西南两个方向的进路截断,起到很好的防御效果。而能够保留羚羊城的控制权也是意义重大,羚羊城无需驻扎太多的兵马,那只是一个摆在唐人身边的钉子,通过羚羊城可随时刺探唐军的动向,起到预警的效果。

总之对双方而言,各有所得。吐蕃人虽然吃亏,但却在接受的范围内,所以倒也皆大欢喜。

西边的大勃律国之事,倚祥叶乐并未做更多的争辩。大勃律国已经为大唐兵马所征服。高仙芝在大勃律国重新立了国主,那国主已经宣布效忠大唐成为大唐属国。对于吐蕃而言,虽然失去了西边的缓冲之地,但于目前而言,这些事还不能危及吐蕃的存亡,最多是格局上的被动,所以倒也无需在这上面太过较劲。

争论的第二焦点便是吐蕃东边的城池。按照高仙芝的说法,牦牛河和金沙江以东的所有土地割让给大唐,那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律賁城是东境的门户,那也是不可能割让的,但却是大唐最想要的。双方围绕着律賁城的归属相互扯皮,陷入僵局之后,最后王源出来说话,提出了将野牛城永远割让大唐,并附带野牛城周边方圆一百里的地域统统归属于大唐作为交换条件,然后大唐放弃要求割让律賁城的请求。

王源的要求让倚祥叶乐喜出望外,野牛城的割让是必然的,根据王源的提议,实际上只是将野牛城周边的百余里土地换取了律賁城的保存。那百余里地可都是沙漠啊,就算不割让,又有谁去在乎那百里的沙漠之地?

高仙芝觉得很意外,他不知道王源为何要提出这明显吃亏的条件。但王源作为议和正使,他既然说出的话,高仙芝是不会反驳的。高仙芝和倚祥叶乐哪里知道,野牛城才是王源真正想要的城池,那里可是自己的聚宝盆。如果在野牛城和律賁城之间二选一的话,王源毫不犹豫的会选择野牛城。而以野牛城周边的百里空间换取对律賁城的不再坚持,实际上也是为了野牛城的安全着想。为了保卫野牛城,王源不得不驻扎重兵于此,很担心被吐蕃人夺回。那么一旦野牛城及周边的土地都归于大唐,便再也无需担心这个问题了。王源可以安安心心的让那块聚宝盆给自己源源不断的提供财富。

夕阳西下,谈判还在继续,简单吃了些饭菜喝了几杯酒后,双方挑灯夜谈,围绕着后面的条款继续扯皮。

战争赔款的数量上,一千万贯显然是不可能的,吐蕃国一年的财税收入都只有五百万贯,那岂非要吐蕃国两年的财税全部给了大唐。本来这种赔款就是极其无理的要求,在争辩上其实王源和高仙芝也没多大的底气。于是终于在倚祥叶乐死缠烂打之下,这个数字一路往下降,最终一千万缩水为三百万,整整少了七成。但即便这三百万也是意外之喜,王源和高仙芝甚至都没想到吐蕃人还真的愿意付这笔钱。

第三条中关于称臣于大唐这一条是最难以达成协议的。倚祥叶乐明确告诉高仙芝和王源,称臣是不可能的,可以岁岁进贡,但绝不会接受大唐皇帝的分封,成为大唐属国。称臣等同于灭国。

倚祥叶乐态度坚决的坚持这一点,王源和高仙芝又很想竭力的达成这一点,以为如果能让吐蕃成为大唐属国,便大大的束缚了吐蕃的手脚。起码在道德上对吐蕃是一种约束。将来吐蕃再有异动,首先从道义上是站不住脚的。这年头什么都要讲道义,所谓正义之师师出有名,对于军队的战力貌似好像大概可能有所加成,总之很重要便是。

但围绕着这一点,闹腾到三更之后,双方四个人都累得半死,王源已经开始半躺在椅子上了。倚祥叶乐更是老骨头酸痛,用拳头捶打着后腰,摇摇晃晃的坐不住。但他还是死命的坚持着。

王源终于不耐烦了,低声和高仙芝商议,这种名分上的东西其实并没有什么用,不如做出让步。否则没完没了。

高仙芝也很累,点头答应了。虽然也许会让玄宗不开心,但谈不拢便要各退一步,否则和议便无法进行了。

闻听王源和高仙芝不再坚持,倚祥叶乐长舒了一口,终于扳回了这一局,保证了吐蕃国最大的尊严。倚祥叶乐建议称之为兄弟之国,被王源一口否决。虽非大唐属国,但也不能平起平坐,兄弟之国,想得倒美。

“我看就叫叔侄之国吧,我大唐为叔,你们吐蕃是侄儿,这样比较好。我大唐金城公主不是嫁给了你们的赞普么?听说育有一子,将来此子继位,不是我大唐皇帝陛下的侄儿辈么?叔侄之国的名分名副其实,就这么定了。再闹你们便是连伦常也不顾的野蛮之国了。”

当王源说出这番话时,倚祥叶乐和额那儿古吓得差点滑下椅子,难道唐人竟然知道了国内的剧变不成?想了想不太可能,当真知晓国内的剧变,怕是早就趁乱进攻了,还怎会同意和议?

倚祥叶乐也不再坚持,叔侄便叔侄吧,也不是什么太丢人的事情,事实也确实如此。只要不是臣属,一切都好办。然后双方又重新协商了每年进攻的驼马牛羊的数量,定为每年各一万头的进贡量,双方也都觉得还算满意。至于什么雪豹之类的附带的贡物倒不是倚祥叶乐不肯,而是这等野物踪迹难觅,连吐蕃国赞普自己的后花园都没有一只,更遑论每年给玄宗献上一对了。

王源倒也不在乎玄宗能不能得到雪豹,后世这神奇的物种几乎灭绝,那么自己权当当一回动物保护组织的人,为后世子孙从这时候开始便保护他,于是亲自宣布取消了这个附加的条件。

和议终于达成,双方都是筋疲力尽。看看天色已经是黎明时分,东方已经有了亮色,双方终于可以松一口坐在一起轻松的聊一会天。天亮之后便可各自将你和议的条款送回各自的朝廷让皇帝和赞普确认之后成为正式的协议。但作为谈判双方而言,任务已经了解,可以聊一些无干的话题了。

倚祥叶乐终于还是忍不住翻出了王源的旧账,展示出在嶲州时王源亲笔写下的和吐蕃联合的那张协议,尽情的奚落王源。王源当然也不甘示弱,挖苦了倚祥叶乐被自己耍弄的团团转。两人一番撕逼,终于相互都解了气,天亮后各自满足的各回各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