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女生 完本 排行 书单 专题 原创专区
汀兰水榭 > 历史 > 跃马大唐 > 第九二八章 豪族

跃马大唐 第九二八章 豪族

作者:大苹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1-11-14 03:24:43

(谢:moshaocong兄弟的打赏。谢:李又猛、跳动的心丶、剑舞三千尺、蜜蜂小小、张膑等兄弟的票。)

王源心中的感激无法形容,秦国夫人将她所能拿出的全部力量都奉献了出来,甚至包括了她的儿子的性命,这已经是她能做到的极限了。面对如此沉甸甸的馈赠,王源不知道该如何承受。

“夫人,玉环小姐。这……”王源轻声开口道。

“不必再说了,你若推辞,便是轻视了我们的一番心意。我们杨家和你王家早已连为一体,若不能渡过此劫,这些东西也会沦入他人之手,我们也都将命丧他人之手。所以你不要有顾虑,这也是为了我们自己。”秦国夫人摆手道。

王源无言以对,话虽如秦国夫人所言,帮自己便是帮她们渡过劫难,但毕竟她们奉献出了全部。王源心中还是难以平静。

“钧儿,跪下。”秦国夫人朝一旁呆呆而立的柳钧喝道。

柳钧不明所以,略一发愣,旋即跪倒在地。秦国夫人道:“你向你义父发个毒誓,从今往后,对你义父全力尽忠。就算是你娘和你的小姨遇到了危难,你也要先尽忠再尽孝。忠孝不能两全之时,你要尽忠为先。你义父如举兵征伐,你必须是第一个替你义父冲锋陷阵之人。”

柳钧立刻明白了秦国夫人之意,若王源决意逐鹿天下的话,自己必须要表态尽忠于他。毕竟以前自己还是大唐的将领,宣誓效忠之后,自己便抛弃了大唐,只效忠王源一人了。无论成败,王源都将是自己唯一的效忠对象。

“柳钧在此立誓,从此以后,唯义父马首是瞻。义父剑之所指,便是柳钧冲锋之向。从此效忠义父,绝无二心。若违此誓,天诛地灭。”柳钧拱手向天,沉声立誓。

王源忙伸手扶他起来,口中道:“这是作甚?这还用发毒誓么?哎,夫人呐,你这是逼着我要做逆天之事啊。”

秦国夫人静静道:“或许是逆天,但或许也是顺应天意。兴亡更替,古来有之。大唐代隋而立,难道也是逆天之行么?于公于私,你都别无选择。”

王源叹了口沉吟道:“夫人,玉环小姐,我知道我别无选择。然而你也知道,这件事一旦决定下来,便再无回头之路。但当真做大事,却也不那么简单。我如果一旦决定行事,便不会去考虑失败的可能,我也不允许自己失败。所以在此之前,我需要考虑的清清楚楚。李瑁虽不足为虑,然而一旦起事,我面对的可不是他一个人,而是与整个大唐为敌。”

秦国夫人微微点头道:“我懂,你无非是担心民意所向,还有便是担心我大唐中的豪门世家大族站在李瑁一方。民心我不懂,但世家大族一旦站在李唐皇族一边,即便李瑁倒了,任何一名皇子即位,他们都会全力支持他。你若得不到他们的支持,怕是很难成功。”

王源一怔道:“夫人也明白这当中的内情?”

秦国夫人微笑道:“我岂会不知?你当我这个秦国夫人白当的么?别的不说,我夫家柳家便是大唐一姓豪族。大唐五姓七族,皆是财力物力雄厚之家。大家族联手之下,无人可与之匹敌。”

王源双目放光道:“这么说来,夫人对此倒是很是熟悉咯?何妨说来听听?”

秦国夫人微笑道:“二郎,看来你心中早就有了准备,今日我这番苦口婆心的劝说倒是多余的了。若你没有起事之心,又怎会关心这些事情。我本以为你会深思熟虑不会轻易下决定,但现在看来,你却是早有此心了。”

王源微笑道:“夫人,我还有退路可走么?或者如你所言,要让玉环小姐重回李瑁身边为我们续命?你那激将之法倒也不甚高明。”

秦国夫人横了王源一眼笑道:“然而你还是被激将了,你怒气冲天,就差掀桌子骂人了。哦,我明白了,你是舍不得小……小……”

秦国夫人话说了半截,忽然发现有柳钧在场,不该当着柳钧的面说这些话,于是连忙将话头咽下。那边杨玉环却已红晕满脸,起身道:“你们两个聊,这些事我也不懂,也插不上话。钧儿,陪小姨出去走走,小姨好久没见你,想跟你说说话。”

柳钧忙沉声应诺,杨玉环站起身来,伸手搭着柳钧的胳膊,脚步轻移,到院子里去了。

屋子里只有王源和秦国夫人两人时,王源可不再客气。上前一把抱住秦国夫人,对着她的小嘴便狠狠亲了上去。秦国夫人呜呜连声闷得透不过气来。香舌被王源吸得吐出,连舌根都被扯得发麻。感觉到王源完全是在作践自己,动作剧烈而粗暴,弄得嘴巴舌头一起生疼。头晕目眩之际,心一狠咬了王源一口。王源吃痛,哎呦一声松开了秦国夫人的嘴巴。

“你真粗鲁。”秦国夫人嗔道。掏出手帕擦着被王源弄得乱系八糟的纯红。

王源抚摸着被差点咬破的下唇嘿嘿笑道:“叫你以后还敢随便的激将我,故意惹我发火是么?”

秦国夫人啐了一口道:“你个小没良心的,我杨玉蓉什么都给了你,你还来怪我。我浑身上下哪一根毫毛不是向着你的?我不过是想激起你的血性罢了,否则任谁听到我建议举兵造反的话不吓得尿了裤子?我也是多虑了,你早就有了僭越之心了。”

王源叹道:“莫这么说我,若我有第二条路走,我会走这条路么?”

秦国夫人轻叹道:“是啊,世事弄人,身不由己。罢了,不说这些了,还是那句话,左右是个死,还不如搏一把大的。赢了通吃,输了也不过是那个结果罢了。”

王源点头笑道:“还是和夫人说话干脆利落,夫人若是个男子,必是个果敢利落干大事的。”

秦国夫人一笑道:“莫跟我闲话,你还要不要听豪门士族那些事了?你若不想听,我可要陪钧儿去了,我们娘儿两好容易才见一面。”

王源忙道:“听听,当然要听。快详细的跟我说说。”

秦国夫人整理衣服坐下,恢复端庄之象。仰头微微想了想开口道:“我大唐开国之处,士族大户之间林立。其中实力最大的便是七家。这七家中两个姓李,两个姓崔,故而称作五姓七家。他们分别是陇西李氏、赵郡李氏,清河崔氏、博陵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和太原王氏。其中陇西李氏,便是当今皇族之家。高祖太宗便是陇西世家之人,而陇西李氏之所以能夺得天下,其余几大士族也出力不少。钱粮兵马都支援了不少。”

王源道:“原来如此。一个士族之家能建立大唐,光是这一点我便明白士族大家的力量了。”

秦国夫人微微点头道:“那是自然。五姓七族皆为豪族世家,其家族渊源可追溯至魏晋南北朝甚至汉朝之时。以清河崔氏为例,其家族渊源可追溯至春秋之时。崔氏祖先便是齐国公卿之一,至汉代已成山东望族,南北朝时,北魏开国更是一等大姓,位列五大豪族之中。直至我大唐立国,依旧绵延蓬勃,势力不减。大唐以前之事且不谈,光是清河崔氏在我大唐立国之后,便有数百余人为官,官至宰相者二十余人。大唐开国之初,有官员修订《氏族志》,曾将崔氏列为第一。后太宗帝下旨说:李氏贵为皇族,怎可以崔氏为首,难道崔氏比皇族还高贵不成?这才将陇西李氏立为第一,皇后长孙氏立为第二,崔氏等诸豪族在其后排列。由此可见,崔氏豪族实力之强。”

王源听的津津有味,赞道:“原来这当中竟有这么多的掌故。夫人当真博古通今,无所不知。”

秦国夫人轻拢发丝,微笑道:“你也莫夸我,我一个妇道人家,能知道什么?这些不过是我听亡夫谈论时得知罢了。亡夫是个书呆子,醉心于这些掌故,闲暇时喜欢和我说这些事情。我其实不爱听这些,但久而久之不想知道倒也耳濡目染知道了些大概。”

王源笑道:“原来如此。”

秦国夫人继续道:“其余几家也都是渊源颇深的豪族,家族势力在我大唐也是根深蒂固。家族众人为官入仕者不知多少,倒也不用一一赘述了。”

王源皱眉问道:“但为何我鲜少听到这些豪族的消息,朝中那些官员出自这些豪族大姓之家呢?为何怎么都好像销声匿迹了一般。”

秦国夫人点头微笑道:“他们确实销声匿迹了,这里边是有原因的。大唐立国之后,五姓七族除了陇西李氏为皇族之外,其余各家势力庞大,家族子弟遍布朝野。朝政几乎为均为他们所掌控。且豪族之间相互通婚勾连,关系越发的紧密。有此对身为皇族的李氏产生了极大的威胁。世家大族出身的皇族李氏虽得其余各家支持而坐拥江山,但大唐建立之后,这些世家大族便是一种潜在的威胁了。这个道理我不说,你也该明白。”

王源点头道:“我懂。同为豪族出身,一族夺得天下,自然是担心其他豪族也有争夺的可能。再说,天下已归李氏,其余豪族也尽了力,该到了过河拆桥,兔死狗烹的时候了。”

秦国夫人微笑道:“兔死狗烹倒是不至于,但豪族大家越发的掌握朝政,他们的家族成员入朝为高官,很多事情上一起相互呼应,已经威胁到了皇权的威严。所以打压豪族是一定要做的,但还不至于敢对他们赶尽杀绝。因为即便坐拥天下的皇族李氏,也不敢公开的对这些世家大族发动剿灭之事,而且也剿灭不了。这么多年下来,五姓七族之间早已利益与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如泥水交融一般,根本就分不开了。但虽然无法灭族,但限制他们的权力,打压其他豪族确实必须要做的,否则皇族岂非要沦为其他豪族操控之下。”

王源思索道:“确实如此。只能打压而无法斩绝。这也是保持稳定维护皇权的唯一办法。”

秦国夫人点头道:“是啊,他们这些事情太复杂,我也说不大清楚。总之,随着豪族的势力不断壮大,皇族终于出手。高宗时便开始颁布了旨意,限制其余豪族之间私自姻亲相结姻亲,但凡豪族之间想要通婚,必须经过皇族批准。”

王源微笑道:“这倒是绝妙的一手。虽然看似不是什么激烈手段,但绝对是很有效的阻止世家豪族之间私相结盟的手段。短时间内恐无效果,但十年二十年时间内,便割裂了世家子弟之间本该建立的姻亲联系。这是温柔的一刀。”

秦国夫人微笑道:“温柔的一刀,这说法倒也新奇贴切。高宗在位三十四年,共下达过三次针对世家豪族的限制之令。限制姻亲之令后更有限制世家子弟入朝为官的命令,规定了世家大族入朝为中枢官员的数目,平衡各方势力。现在看来,这都是驱逐世家大族把持朝政之举。”

王源深以为然,高宗治下的永徽之治是贞观之后的另一个和平盛世,高宗这个人虽然是个烂好人,但在这件事上倒是颇有策略,循序渐进。

“武帝临朝之时,对于世家大族更为苛刻。武帝手段凌厉决绝,对于五姓七族大肆压制。分而治之。各大世家为了自保,曾暗中支持李氏诸王起兵。但因为各自为保,又被武帝分化治之,力量难以集中。故而越王李贞、琅琊王李冲等人的起兵均告失败。武帝由此展开大清洗,对世家大族李氏一族展开雷霆手段。然毕竟豪族实力犹在,武帝亦知若逼得豪族世家联手反抗,后果堪舆。据说神功元年,武帝同豪族世家达成妥协之议。从此后,几大豪族迁移东南,不在干涉政务。家族子弟为官不至三品。而朝廷许以怀柔之策,不再对豪族世家进行清洗打压,并许以东南茶粮盐铁经营之权。硬生生将几大豪门世家从朝廷剥离。但豪门世家从此失去进入朝廷中枢之机。以朝廷给予经营财富之利换取了相安无事。”秦国夫人轻声道。

王源呆呆道:“原来这当中竟有如此隐情。虽然这是传说之言,但却也不无道理。世家大族拱手让出权力,换取避居东南各道经营财富之权,倒也是一种不错的交换。否则便是两败俱伤之局。但总体而言,世家大族吃了大亏,恐怕便就此没落了。难怪我入朝这么多年,没有太多关于世家豪族的声息。”

秦国夫人点头道:“是啊,虽然是吃了亏,但总比灭族了好。武帝之后,当今太上皇即位为帝,也绝不永许这些豪族之家再次渗透入朝,不过和他们之间的关系倒是缓和了不少。几姓豪族得太上皇赐婚联姻,为官之限也有所放松。据说陛下曾召见几姓大族族主,施以恩惠。几姓大族也表示全力支持李氏皇族,财力物力上给予全力支持。因有武帝荼毒之威,几姓豪族倒也不愿再冒险,遂成双方和解共处之局。这便是我所知的大唐豪族的一些掌故了,有些事只是道听途说,倒也无确凿证据。至于豪族同皇族之间有些什么约定,具体有些什么勾连,那我却是一无所知了。”

王源点头道:“多谢夫人,这些事叫我大开眼界。我便像是井底之蛙,今日之后方知另有天地。无论如何,这些豪族世家和李氏的联系是割裂不断的,这也是他们死命支持李氏的原因。在这种情形下,若不知他们之间的关系,贸然起事的话,怕是会遭到巨大的打击。开元天宝这数十年的盛世太平期间,这些大姓士族得朝廷特权,在东南恐已经遍地开花盘根错节。东南之地财物丰饶,若不能斩断其支持李氏皇族的这条线,那便是大麻烦。”

秦国夫人点头道:“我同意你所说的,即便他们衰落了,但他们联手支持一方,力量将是可怕的。天下财富之地为他们所占据,数家之财力恐要占天下财富三成,若他们决意支持李氏,天下间恐无人撼动。莫看安禄山之乱风生水起,但他们若不能夺得东南之地,那便注定要失败。”

王源重重点头,沉默思索了片刻道:“夫人,你方才说,你夫家柳氏也是世家大族,为何不在五姓七族之列?”

秦国夫人笑道:“我夫家柳氏乃河东望族,河东三望族柳氏裴氏薛氏乃是大唐立国之后才新近崛起之世家望族。三望族之崛起一部分原因也是皇族刻意为之之结果。要知道,大唐立国以来,河东三族子弟光是成为大唐驸马的人数便达五十余人,由此可见李氏皇族便是以姻亲之约扶持三族崛起。这三族均为皇亲。裴氏一族更是出将入相之人不少。近年来还有韦氏崛起。以我浅见,朝廷并不想让五姓七族中的皇族外姓坐大,便以扶持忠于李氏的外姓豪族崛起而抗之。然而实际是,河东三族以及韦氏等大唐新贵虽然崛起迅速,但和东南几大豪族相比,却是不可同日而语。那几族经营数百年,有的甚至达千年绵延之久,无论其底蕴气度乃至家族枝叶都不可比肩。”

王源笑道:“我明白了,李氏是想借新贵崛起而摆脱几大豪族的控制。毕竟虽然形势有所好转,但几大豪族家底殷厚,源远流长,无人与之比肩。若有新贵与之抗衡,倒也可以相互钳制,活着是分化治之。”

秦国夫人点头道:“你说的应该不错,我记得亡夫曾经跟我说过,我夫家柳氏曾经同如今居于钱塘郡的五姓七族之中的崔氏联姻。亡夫上一辈仅有我公公一名男丁,其余皆为女子。其中两名便嫁给崔氏旁支子弟。据说是当时陛下亲自下旨赐婚准于联姻。你方才一说,我猜想,朝廷是否是想以新贵和世家联姻之方式,从而拉拢一家,分化崔氏和其余各家的联系。毕竟姻亲是最为快速的拉近双方关系的办法。”

王源抚掌道:“恐怕正是如此。五姓七族之间内部已经不准联姻,以外族与之联姻,正是能起到加速分化他们之间关系的作用。此事无可怀疑。我只能说,李氏皇族为了这件事已经想尽了办法了。他们对这些豪族世家既是倚重又是忌惮,这就叫做又爱又恨。然则,你夫家柳氏和崔氏之间必有联系咯?”

秦国夫人想了想道:“那毕竟是上一辈的事情,我夫家一脉自上一辈开始便人丁凋零。亡夫兄弟姐妹十一人,本有两个哥哥。然而都在少年时夭折而死。全族仅余亡夫一名男丁成年,其余皆为女子。亡夫身子孱弱,且也命薄的很,也只留下钧儿这根独苗便撒手归西。柳家其实已经败落了。和崔氏也早已断了联系,也不知嫁过去的那两位长辈是否健在。若是在的话,怕也是过花甲之年了。自从亡夫死后,我其实也和夫家来往不多。他们不喜我杨家之名,我也懒得去搭理他们。柳钧的几位姑母大乱之后也都轶失了消息。”

王源皱眉道:“可惜了,我倒是想见一见东南世家豪族,和他们聊一聊。”

秦国夫人诧异道:“你想和他们见面作甚?”

王源道:“若我起事,能割裂他们和李氏皇族之间的联系,那才是关键之举。若有机会和他们见面,我倒是想去试一试。”

秦国夫人微微摇头道:“你这想法有些不切实际,不过你若真想见他们,我倒是可以以柳氏一门的身份去探访一番。毕竟两位姑母嫁给了崔氏,我也有理由去探望。但愿她们还渐在。只要她们有一人渐在,此举便不唐突。然后或可替你牵线搭桥,见上他们一见。”

王源大喜道:“若真能如此,那可就太好了。这样吧,年后天气回暖春暖花开之时,我命人护送你们去南方。你也正好去散散心。能够接引见面那是最好,若不能也没关系。我可以另想他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