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女生 完本 排行 书单 专题 原创专区
汀兰水榭 > 历史 > 跃马大唐 > 第九三五章 夺城(六)

跃马大唐 第九三五章 夺城(六)

作者:大苹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1-11-14 03:24:43

(谢:不念浮生sama、李又猛、沧寒寻宝、Cz林生、100个可能等兄弟的票。)

攻城进入第三日。第三日的攻城更为猛烈,李光弼几乎派上了全部的兵马从上午巳时起便开始猛攻长安。近十万攻城兵马轮番不断,潮水般的不断冲击着城墙和城门。

午后时分,芳林门一度被攻破城门,但在叛军悍不畏死的猛烈反击下,城门被夺回。数万新募的长安百姓被逼着用**堵住了城门缺口,然后以泥包沙袋石块将整座芳林门的城门洞全部堵塞,让攻城兵马无功而返。

城墙也数度被攻破,回纥士兵和唐军登上城墙,叛军在史思明的严令下拼了老命的死战,芳林门西侧的城墙几度易手,但终于被叛军抵挡住了凶狠的攻击而夺回。攻城方因为投石车的损耗严重,士兵的伤亡实在太过惨重,所以即便李光弼红着眼睛要不间断的继续攻城,但遭到了李瑁和乞扎纳力的一致反对。终于在傍晚时分鸣金收兵。持续了四五个时辰的第三日的攻城战也宣告失败。

第三日的攻城战之惨烈远甚前两日的攻城,死伤的人数也甚至超过了第一天和第二天的总和。攻城方的死伤人数超过了四万余人,守城方的死伤人数也超过三万人。整场战事从一开始便是不断的死伤人数的兑换,战场就像是一个巨大的绞肉机一般隆隆吞噬着血肉和生命。战事结束后的黄昏,如血残阳照耀之下,城上城下遍地是尸首,几无立足之处。在长八里纵深三百步的战场上,人马的尸体堆叠,地面上的冻土都成了红黑色。冷风呼啸而过,让血液都凝结成了血冰,在夕阳下反射出晕红炫目之光。

即便是红了眼的李光弼,也面对如此巨大的伤亡而瞠目结舌。三日攻城,十六万兵马阵亡近四万人,伤者六万,其中近一半的伤者恐怕难以康复或者沦为残废。伤兵营地里人满为患,被拖回来的伤兵满地都是,到处充斥着凄厉的惨叫和痛苦的呻吟声。

李瑁大帐中,李光弼和乞扎纳力又争吵了起来。而李瑁则脸色苍白的呆呆坐在椅子上,听着两人的互相指责。

“李光弼,没见过你这样攻城的,你这是完全不拿我回纥兵马的性命不当回事。莫以为你们和我们签订了借兵的协议,你们便可如此不拿我回纥兵马的性命当回事。我回纥的每一名勇士都是千金难买的战士。你们那两座城全部抵给我们,也难以弥补我们的损失。我的士兵只剩下了五万能战,你告诉我,我如何交代?”

乞扎纳力头上的小辫子飞舞着,手臂挥舞着,口中喷着吐沫,高声怒吼道。他已经顾不得礼仪,顾不得大唐的皇帝陛下在场,他只想大骂李光弼的无能。他后悔的要死,悔不该在那天被李光弼的断指行为所感动,当时自己应该自断二指和他对着来,这样便刻意不必答应他回纥兵马全部听从他的差遣全力攻城了。现在十万兵马死伤过半,自己恐怕没法跟骨力裴罗交代了。现在可不是两根手指的问题,而是头上的脑袋的问题了。

李光弼却也不甘示弱,他也正心情焦躁的很,闻听乞扎纳力又在耍横,毫不客气的便怼了回去:“乞扎纳力将军,你回纥兵马死伤惨重,我大唐兵马便安然无恙不成?我六万兵马如今只剩下了一万余。这一万人还是陛下的亲卫兵马,也就是说,五万参战兵马几乎全军覆没,你还跟我算这笔账?你们回纥人是人,我大唐士兵便不是人么?我还告诉你,今日之局面便是你导致的。前日攻城你若听我军令,第一日便攻破城池了,怎还有这后两日的惨烈?”

乞扎纳力怒道:“你又来旧事重提,那还不是你们要招降史思明,才导致第一日攻城不力?要怪便怪你的计谋不力。怪你事前根本没有谋划得当。”

李光弼反唇相讥道:“你倒是会推卸责任,莫以为我们不知道你回纥人的伎俩。你们说了借我们十万雄兵,然而你摸着良心告诉本帅,你的十万兵马全是精锐么?本帅领军多年,什么样的兵马我一目了然,你回纥借给我们的十万兵马中有一半是滥竽充数之辈。都是老弱残兵和吐蕃降兵。战场上贪生怕死乱跑乱叫搅乱局势的便是你们这些废物士兵。我们都知道,只是没有点名罢了。你还在这里蹦高骂低的胡闹,你们回纥人的信用低下,心怀鬼胎,不可与谋。”

乞扎纳力被戳破了真相恼羞成怒,高声怒道:“我们回纥人好心助你们平叛,却被你们如此诋毁。不可与谋是么?那好,咱们一拍两散,我马上带着我的五万兵马离开,你们的事情自己去办去。”

“你敢!”一个阴冷的声音在两人的身后响起。

李光弼和乞扎纳力回过头来,见李瑁面如寒冰,脸色阴沉如墨,整个人散发出一股凌厉之感。和平日李瑁的温和平静的外表迥异。两人感觉到了李瑁身上散发出的愤怒和阴沉,均吸了口凉气。

“当着朕的面,你们已经吵了无数次了,你们还把朕放在眼里么?朕是大唐天子,在朕面前的不庄重便是死罪,你们是不是觉得朕根本就是个摆设?嗯?”李瑁缓步走来,一字一句的说道。

“臣不敢!”李光弼赶忙跪地磕头,连声告罪道:“臣失礼死罪,请陛下惩处。”

李瑁皱眉看了一眼李光弼,转头又瞟了一眼依旧梗着脖子抱臂而立的乞扎纳力,脸上怒气升腾。忽然间李瑁厉声喝道:“乞扎纳力,你这蛮夷,还敢对朕无礼么?还不跪下。”

乞扎纳力惊愕不知所措,他确实没把李瑁放在眼里,事实上整个回纥人都没把李瑁放在眼里。然而李瑁毕竟是大唐帝国的皇帝陛下,其身上自有天子之威。作为域外野邦之民,对于实力雄厚的大唐帝国的威严和崇拜一直存于心间,此刻竟然有些腿脚发抖,喉咙发干。

“你回纥人受我大唐恩惠多年,否则你们早已被突厥所灭。现在我大唐有难,本拟你们是因为心怀感激才出兵助我。却没想到,你们并无感恩之心。若不知感恩,跟禽兽何异?朕对你们已经百般容让,甚至愿意以两座城池为交换条件,你以为朕不知道你们的心思么?朕只是不愿对你们太过苛刻罢了。而你们却非真心助我,十万兵马半数老弱,而且还不听我大唐将帅号令。现在死了点人,便要吵着闹着要带兵离开。朕只警告你一句,今日你敢率兵离开,你们回纥人便是我大唐之敌。待朕平叛之后,第一个灭的便是你回纥人,叫你们知道背信弃义忘恩负义的代价便是全族皆灭。朕也不拦你,你要领军离开,那么现在便给朕滚。”

李瑁一番训斥,骂的乞扎纳力不敢抬头。他有心抬脚便走,但他也知道,面前这个大唐皇帝的话绝不是说着玩的,大唐一旦稳定下来,怕是回纥人真的会遭殃。回纥人若是实力强劲可抵挡大唐未来的报复倒也罢了,偏偏和吐蕃大战之后,北方草原上死伤惨重,损毁严重。回纥部落现在需要的是休养生息,根本没法跟实力强大的大唐周旋。即便大唐现在千疮百孔,但也绝不是回纥人所能抗衡的。这个后果可不是他乞扎纳力所能负责的。

见乞扎纳力低头不语,李瑁的语气缓和了些。今日他心中也极为的愤怒和焦躁,听到李光弼和乞扎纳力又在争吵,终于忍不住暴起斥责。但他可并不希望乞扎纳力真的跑了,那攻长安之战便无疾而终,而且他也成了光杆皇帝,手中也没什么实力了。

“这三天来连番攻城,虽然大军损失惨重,但还未到胜负之时。叛军的损失便很小么?朕看到的是,叛军同样伤亡惨重。跟我们相比,叛军应该更难承受才是。因为史思明现在是孤军,他的兵马死一个便少一个,根本无从补充。今日之战,他已经被迫驱使百姓作战,这表明他已经兵力严重不足。他的十余万叛军恐也剩下不足五成了。在如此情形下,谁能咬牙挺住,谁便是胜利的一方。况且,朕已经有了决定,给史思明施加最后的压力,逼着他向朕投降。在这个时候,你二人却乱了阵脚,教朕着实失望。”

李光弼叩首道:“陛下明鉴,是臣的过错,臣辜负了陛下的期望。”

李瑁摆手道:“你们的心情朕能理解,你们也想尽快拿下长安,这也是朕心中迫切希望看到的。朕不怪你们心情迫切,朕只是不希望你们因为受挫便互相指责,大吵大闹。朕无退路,你们同样没有退路,史思明也没有退路。但是跟史思明相比,朕还有另外的手段。李光弼,你起来吧,朕要和你商议一件事。”

李光弼谢恩起身,垂手站在一旁。乞扎纳力也收敛了吊儿郎当的样子,毕恭毕敬的站在一旁。还是第一次,他对眼前这个大唐皇帝有了发自内心的敬畏之感。大唐的新皇帝这份处惊不变的气度,便昭显了他的威严,他很想知道大唐皇帝有什么新的办法能打破僵局。

“二位,朕认为,在如此情形下,攻城之战可以暂停一日。我大军能战之兵不足七万,朕不想将他们全部葬送在这里。李光弼,你再派人去送劝降信进城,告诉史思明这是他最后的机会。朕会立刻下旨,命王源的神策军立刻逼近长安。当此之时,史思明一旦发现神策军抵近长安的消息,那将是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李光弼,你认为朕的主意如何?”李瑁缓缓道。

李光弼冷静的想了想,开口道:“陛下圣明,此法可行。唯一需要担心的便是王源趁机攻城夺取长安。陛下在圣旨中一定要严令王源不得攻城,不能让王源趁火打劫。臣担心的正是这一点,所以才迟迟没请陛下下旨。”

李瑁点头沉思道:“朕明白你的担心,朕其实也很担心。但眼下这似乎是唯一的选择了。朕料那王源也不敢公然抗旨,朕会在措辞上小心些,多加宽慰王源。他不是和高仙芝联名上贺表恭贺朕登基了么?我想,王源他对朕还是忌惮的,朕只要给他些甜头,他恐怕便不会有何异动。此事若是你无异议,便立刻去办,以免夜长梦多。”

李光弼躬身道:“臣遵旨。”

……

清晨的长安城从清冷的晨雾之中醒来。已经很久没有顺天门的钟鼓之声入耳了,城中的的数十万百姓反而觉得心中空落落的。以前傍晚和清晨的钟鼓声是最让人痛恨的声响,一旦响起,人们便仓皇往居住的民坊中狂奔,否则便要被武侯抓捕鞭打。清晨的钟声也会让酣睡的百姓心中焦躁的醒来,迎接这严酷的求生的现实。若论长安城何事最令人厌恶,怕便是这晨钟暮鼓之声了。

然而,在被叛军占据的这近一年的时间里,没有逃离长安的百姓们却无比的怀念起晨钟暮鼓之声来。叛军在长安城中的所作所为,让他们无比怀念一年前的日子。虽然那时候的日子并不好过,但比起现在的日子,那时候的日子便是天堂一般。

在被叛军占领的这一年中,长安城中的百姓经历了无数次的洗劫和抢夺,经历了被叛军和胡人支配的恐惧。虽无晨钟暮鼓武侯当街的恐惧,但他们经历的恐惧比之那些东西存在的时候更为巨大。叛军士兵在长安城中胡作非为,每日都有百姓被枉杀,都有女子被奸.淫侮辱,都有财物被抢夺。人们战战兢兢的活着,均有朝不保夕之感。

而且,叛军在城中几乎每时每刻都在拉丁入伍,城中的青壮男子几乎都被搜刮干净了,以至于十三四岁的垂髫少年,五六十岁的老年男子都难以幸免。

在叛军严酷的政策下,所有的财物粮食都被搜刮一空,叛军实行了配给制,每日一家七八口人,只能有半升米粮的配额。而且为了这半升米粮,还要被驱赶着去加固城墙,挖掘工事,筑建箭塔等等苦重的劳役。全城百姓如猪狗一般的活着,苟延残喘,不知这场灾难何时才是尽头。

而现在,就连最基本的糊口的粮食配额也被停止了,在朝廷兵马开始攻城的前一天,城中几十万百姓断粮了。叛军不再发给百姓粮食,这让全城百姓一下子进入了巨大的危机之中。

断粮已经三天了,除了那些以前偷偷藏匿起粮食的人家还能勉强支持之外,大部分百姓之家已经无法支撑。饿了三天,连大人都受不了,更别提那些孩子和老人了。而在这样的情形下,叛军为了补充消耗的兵马,在城中连续再此驱赶百姓参与守城之战。让那些皮包骨头的老人和妇孺都参与到战斗之中,更是无异于将百姓们逼到了悬崖边上。

在这种时候,百姓们内心中最后的一丝怒火终于在生死之际被逼迫的蓬勃而出。左右是个死,他们开始意识到,再不能当沉默的.羔羊了。

事情的起因源于凌晨的一次强行征兵之事。昨日之战,叛军守军伤亡惨重,死伤兵马逾三万五千余。面对这种情形,史思明再一次下令手下将领在城中强行征兵。长安城中经过很多次的征兵之后,虽然百姓的人数还有数十万,但大多为老弱妇孺病残之人。被篦子般的篦了十几次之后,能够充军为兵的已经少了的可怜。

面对这种情形,叛军们只能将就行事,但凡还能动弹的男子,无论老幼一律拖拽抓走充军。永安坊西边的永平坊不过是长安西城的一个普通的民坊。这里和永安坊一样,住着的都是普通的老百姓。也正因如此,大难来临之时,他们和其他大部分的普通百姓一样没有机会逃离京城。在经过多次的征兵之后,永平坊中也只剩下了大多数的老弱病残之人。

凌晨时分,饥饿寒冷和惊惶中的永平坊中又迎来了如狼似虎征兵的叛军士兵们。坊北李家是一户普通的百姓人家,住在北坊街口第一家。家里只有老夫妻两个和一个死了丈夫在娘家居住的女儿。老翁年近七十,之前在长安城中给人帮工做苦力,倒也身子尚算硬朗。但因为年纪太大,之前的几次征兵都没有被拉去充军,而这一次,他躲不过了。

老翁这几天饿着肚子,身子虚弱的厉害,夜里又受了凉咳嗽了一整夜。老妪伺候着老翁喝了一碗热水,希望老伴儿能快些好起来。就在此时,叛军破门而入。他们掀开被子,将老翁抢拉下炕,要拉他参军。老妪忙上前求肯,告知叛军老翁年迈,且这几日身子生病虚弱的很。叛军那里肯理,执意拖着老翁出门。拉扯之间,老妪被叛军士兵踹倒于地,一头撞到了墙角,顿时一命呜呼。

老翁见数十年的老妻死在眼前,心中悲愤难当。奋起余力抢过士兵腰间的佩刀斩杀了一名叛军士兵。叛军士兵们惊骇怒骂,顿时抽出兵刃将老翁斩成数段。这一切都被躲在偏房中的老翁的女儿看在眼里。眼看老父老母惨死在眼前,妇人翻院墙出门,大声呼叫救命。

左近相邻们闻听哭诉尽皆骇然,一听到叛军连七十岁的老翁都不放过,联想到家中的幼儿和老者,恐尽皆难逃被征兵的命运。一名老者气急了,怒声道:“左右是个死,与其被这些吃人的恶狼拉去和朝廷兵马对抗,还不如和他们拼了。宰了一个是一个,朝廷兵马也少一个对手。”

没想到这句话居然引起了极大的共鸣。已经被逼到绝境,觉得了无生路的百姓们纷纷叫嚷起来。一时间老者幼.童妇人老妪纷纷响应,莫说人无志气,蝼蚁尚且有反抗之力,更何况是被逼到了绝境的百姓。很快便有数十名百姓拿着草叉扁担捣衣木棒赶到了李家院门前。七八名杀了人的叛军士兵正抬着同伴的尸首往外走,见到气势汹汹冲来的众百姓,他们兀自恐吓斥骂耍横。百姓们一涌而上,在被叛军士兵们杀了五六个人的情形下,将七八名叛军尽数杀死。

这之后,全坊都震动了,百姓们越聚越多,他们在坊内扫荡而行,将进入永平坊中的两百余名征兵的叛军士兵尽数杀死。然后他们关上了四面坊门,拒守于民坊之中。

此事迅速震动了全城,永平坊中的百姓的举动让全城百姓内心中的火苗腾腾而起。不久后,左近的永安坊、延福坊、嘉会坊纷纷效仿。进入这三坊之中的数百叛军被愤怒的百姓们所击杀,他们同样将坊门关闭,依靠着高大的坊墙拒守于此。

消息很快传到了史思明的耳朵,史思明怒不可遏。先是大骂负责征兵的将领一番,然后下达了立刻镇压惩办百姓的命令。民坊坊墙虽高,但毕竟只是一道墙。百姓虽愤怒,但毕竟只是百姓,他们是无法和全副武装的兵马抗衡的。叛军调集了数千兵马前来攻打,很快便将四座民坊攻破,同时血洗了四座民坊,杀了六千多人。所有参与其中的百姓几乎无一幸免,统统被杀死。

史思明就是要以这种残酷的手段震慑百姓,因为他已经明白过来,城中百姓已经民心浮动,压制不住了。

民变虽然暂时被弹压下去,但史思明心里清楚,若不赶紧解决一些基本的问题,百姓们的变乱还会发生。百姓们断粮三四天了,这时候什么事都有可能发生。而这时候能够抚慰百姓,让他们的愤怒稍微平息的,无外乎便是停止征兵行动,而且要迅速的给他们分发粮食。

为此,史思明再一次将史朝义叫过来臭骂一顿,告诉他,今日必须打通粮道,就算是死,也要快些弄些粮食进城来再死。史朝义无可奈何,他只得带着三千兵马偷偷开了南城门出城,打算偷偷前往潼关方向去运些粮食来救急。然而他的三千兵马刚刚出城不到两个时辰,便在长安西南三十里处被唐军的五千骑兵追上。负责封锁粮道的唐军骑兵冲杀过来,史朝义吓得拨马便逃,惊慌失措的逃回了长安。手下的三千兵马也损失了一大半,只剩下数百人惊魂逃脱。

史思明几乎要气的吐血。不但粮食一粒没见到,还折损了宝贵的三千兵马。这无异于雪上加霜。史思明亲自动手,用皮鞭将史朝义打的皮开肉绽,死去活来。若不是身边的人劝阻,史思明几乎要将他活活打死。天黑之后,屁股和脊背上没一块好肉的史朝义被抬回府中,趴在炕上哀哀地哭泣。这顿鞭子挨的虽然痛彻心扉,但更让人担心的事情还在后面,那便是自己被抬下来时,史思明指着史朝义的鼻子说:明日我要你第一个去城头迎敌,要你第一个去死。

史朝义看得出,史思明在说这句话时眼中毫无父子之情,残酷决绝。史朝义知道,父帅不是在开玩笑。在如此严酷的情形下,父帅是不会考虑自己的生死的,他更在乎的是城池的得失以及他自己的处境。史朝义越想越怕,趴在床上痛哭不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