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女生 完本 排行 书单 专题 原创专区
汀兰水榭 > 耽美同人 > 厨子老谭的北方往事 > 第38章 筹建

厨子老谭的北方往事 第38章 筹建

作者:猎狼啸风 分类:耽美同人 更新时间:2021-10-30 15:48:21

转眼到了八月份,老谭来甘旗卡一个半月了。

三楼宾馆客房的装修已经接近尾声,现在就剩下往里装家具和一些细节的小活,还有打扫卫生。布草房的设备已经到位,这两天正在安装调试。原计划把客房打包给七天管理了,七天集团没瞧得起这小地方,不予合作。没办法,只好自己打理。

超市这边十天前完事,各种商品已经摆上货架,招了一名营业员,试营业两天。卖的效果和预计的一样,一点不好。只有园区内部的保安、工人、办公室人员来买几盒烟、饮料、矿泉水、牛奶和面包,外来的顾客没有。

袁姐说没事,主要是造势,给外面的人看这里是个市场就行。两年之内不会有什么效益,甚至赔钱,主要为以后打基础,现在属于拓荒期。

她也确实有拓荒精神,一个多月的时间把一楼的门市全部租了出去。有卖农机的,卖种子化肥的,卖五金的,还有两个农用车修理,一个建材商店等等。这些商户之所以过来开店主要也是看准了以后的商机,并且在这开店半年内不用交税,免三个月水电,房租是街里的三分之一。

整体来看这里是个位置不错的地方,现在处于初期阶段,还没发展起来。前面守着国道,交通便利。后面有大型产业园,甘旗卡镇这两年把发展的重心往北半部转移,很多小型的乡镇企业也都搬迁到国道南和铜厂挨着的地方,现在那里成了工业区。

还准备把早市、夜市也迁到这里来,已经规划好了,过年在产业园西侧建农贸市场,农贸市场的西面建蔬菜种植基地。如果全部按着规划进行的话,那么不出两年,这里将是一个繁华的、有发展潜力的地方。

酒店的装修比较慢,厨房刚刚装完,大厅和包房没啥进展。主要是厂内工程队对这种细致、需要技术的装修不专业,不敢轻易动手。

袁姐也不吱声,就等着他们装。

前天工程队王队长实在没办法了,找到高厂长说酒店装不了,得找专业装修公司才行。

高厂长找到袁姐商量这事,袁姐不紧不慢的说找装修公司是行,但价钱贵呀,这样就超出预算了,再说时间上可能也来不及。袁姐最初在会上提出酒店找装修公司装,被高厂长拦了下来,说厂内工程队就能干。

袁姐没说啥,知道是不行的事,但人家是厂长,不试试直接说不行不好,好像坚持找外面的装修公司干自己要从中吃回扣似的。现在工程队自己说干不了,找装修公司就名正言顺了。

高厂长说预算可以增加,只要在九月底完工,能正常开业就行。于是袁姐开始联系省城的装修公司,还得是专业的,人家来了后三天拿出效果图,袁姐和高厂长看过之后表示满意,然后开始装修。

袁姐很少在,把整个装修的事交给老谭负责。用她的话说我不懂就不参与,不去指手画脚,最后看结果就行。她的任务是花钱,和领导沟通,跟商户拉关系,通过社交手段与镇里的、旗里的、市里的各级主管部门、领导打好关系,为产业园的发展铺平道路。

老谭负责现场,和工程队王队长俩人在一起合作,关系处的很好,隔三差五的在一起小酌几杯,街里几家有名的饭店都吃个遍,对当地的饮食习惯和文化有了大致了解。

甘旗卡蒙族人和汉族人半对半,在饮食上已经互相融合不分彼此了。蒙族人能吃猪肉炖粉条,汉族人也能吃羊肉喝奶茶,并且成了习惯。蒙汉通婚是正常现象,往往男的是汉族人,女的是蒙族人,居家餐桌上有酸菜白肉,也有奶茶奶皮子。

上饭店吃饭,人们往往会点上一斤手把肉,然后再点几个家常小炒,半斤饺子或者几碗荞面条。喝的酒是扎兰屯二锅头,也有蒙古王和草原白,大多是通辽酒厂产的,度数在三十八到四十五度之间,酒性并不烈。蒙族人爱喝酒,但像北京红星二锅头那样的高度酒不咋喝,喜欢喝本地小酒厂烧的纯粮食小烧。

国道南面是金星铜厂,北面是产业园。厂区和产业园的主负责人是高厂长,高厂长下边有一个主管生产的方厂长和一个主管产业园的张主任。

铜厂是零五年建的,现在已经正常生产三年时间。产业园九六年立项,九八年破土动工,今年一月份完事。建产业园的时候总厂准备叫袁姐负责,袁姐身体不行,出过车祸腰受过伤,加上感觉岁数也大了,不想再操心受累,准备提前退休在家休息,就推掉了。

张主任之前在总厂是宣传干事,和副总有些亲戚关系。副总见产业园这边缺负责人,把他举荐了过来过。

产业园的对外招商、宾馆酒店的装修以及筹备营业,还有门市房的对外出租这些事都归张主任管,集团计划五一开业,可是张主任搞宣传专业,对招商、筹建不是强项,工作迟迟没有进展,集团这才叫袁姐过来。

袁姐过来之后接管了宾馆酒店的筹备和运营工作,以及门市房的对外出租,张主任觉着有些丢面子,自然不爽。他直接主管产业园,手中有权利,对宾馆酒店的大兴土木在配合上有些消极,总以各种理由推三堵四。

袁姐不想和他闹矛盾,毕竟自己是过来帮忙,属于拓荒来了,把什么都理顺之后还得回集团,在这里连一年都待不上,犯不上得罪人,什么事都叫老谭出面。

老谭不管那些,不惯毛病,一次因为用水的事和张主任俩人懆懆起来,进而发生了肢体冲突。

事后老谭没通过袁姐直接找了高厂长,高厂长从中调解一下就算过去了。打那以后张主任对老谭客气起来——主要是那天两个保安加上他也没打过老谭。

事后袁姐知道了,对老谭说在外面干就得这样,只要不打出事随便干,她兜底。话虽这么说,但能不干架最好,万一失手把人打坏了谁也兜不了底,坐牢的还是自己。

除了和几个领导处的不错之外,跟招租过来的商户处的也很好。在水电上给给照顾,尤其是商户在装修门面的时候,用水用电一句话的事,他都叫工程队的给与帮忙和照顾。

这些商户中和卖种子化肥的老板巴特关系铁,俩人总在一起喝酒。

巴特蒙族人,实惠豪爽,典型的蒙古汉子。老谭身材微胖魁梧,大光头,脸上有蒙族人特有的血丝,为人大方,办事利落。巴特最初认定他是蒙族人,加上性格秉性相像,都爱喝酒,很快就成了朋友。

巴特媳妇也是蒙族人,在街里经营着以前的种子化肥店。隔三差五的会到这里来看看,有时会在门市里做手把肉。每当巴特媳妇做手把肉的时候巴特都会把老谭喊过去,俩人热闹的喝上一顿。

酒店开始装修之后老谭开始招兵买马。客房服务员、房嫂、收银员,布草员、酒店服务员、领班、经理、传菜生、后厨人员等等。

他以为在这地方招工好招,把招聘广告挂出去之后才发现不是那回事,这里根本没人来看,上哪招人去?

巴特看着他挂出去的大广告说:“兄弟,你这样招不着人,谁上这来呀。”

老谭为难的问:“那咋整?”

“把广告摘下来给我,我拿到我街里的店门口挂上,那人多,都看着了,你挂这根本没人来。”

于是老谭把广告布摘下交给巴特,巴特拿到街里的店门口挂上,这才陆续有人过来应聘。

考虑到这里开业以后客人不会太多,主要是内部招待,没招太多人。宾馆这边招两个房嫂,一个服务员,连带着收银,外加一个布草员。酒店这边准备招两个家常菜厨师和一个蒙餐师傅,一个凉菜,一个面点,加上砧板、打荷、洗碗、摘菜的一共十五个人。前台一个经理,一个吧台,一个领班,五个服务员,两个传菜生加一个保洁和一个洗小件的。

袁姐说开业的时候集团领导、镇里领导、旗里和市里的领导都会过来,开业头一个月得整好,不能叫领导挑出毛病来。

老谭知道袁姐说的整好啥意思,必须吃好喝好,还得住好。至于玩好则不算在内,没有领导会在这需要玩好,他们的玩好都是悄悄进行的。

住的地方不用说,就是这样一个环境,客房条件已经定型,比上不足比下有余,领导不会挑什么,剩下的就是吃好喝好。

袁姐说集团的大领导喜欢吃海鲜,尤其对赤身情有独钟。这点倒是需要好好研究一下。整个甘旗卡没有卖海鲜的,有的只是水库和鱼塘里养的鲫鱼、鲤鱼、草鱼,还有一些野地里的泥鳅。海里的鱼都是冰鲜的,以带鱼居多,其次是小黄花鱼、大王鱼和镜鱼。

海鲜也就是农贸市场两家卖冻货的有,全是冰鲜的。有海虾、切蟹、鱿鱼、墨斗、冰虾、扇贝肉、蚬子肉之类的,鲜活的根本没有。

街里的饭店没哪家卖鲜活海鲜,就连规模最大的浩翔酒店也没有,前面的鱼缸里养的都是鲫鱼、鲤鱼和草鱼,还有河蟹。菜谱上的海鲜类菜品全是用冰鲜海货做的,有“香辣虾”“铁板鱿鱼”“铁板三鲜”“软炸虾仁”等等,活的海鲜根本没有。

老谭把目光瞄准了国道上每天跑两趟的省城至通辽的大客上,先和他们谈好,从省城给捎带海鲜,正常给运费。大客司机爽快的答应下来,因为客车都是私人承包的,能在不拉人的情况下还能挣到运费谁不愿意干。

然后和省城海鲜行的老板联系好,自己要什么海鲜叫他们提前准备好,第二天送到长途客运站交给大客司机,大客在返回的时候直接就带回来了。一共三个小时的路程,鲜活海鲜打上氧气之后能活八个小时,根本没问题。

货源问题解决之后,着手解决店内养殖问题。在酒店前面的鱼缸上加了两组海鲜缸,专门养海鲜。还设计了贝类池,准备养一些小海鲜:花蚬子、毛蚶、文蛤、扇贝、赤贝之类的,这在甘旗卡也是首创。

在装修一楼大厅的时候老谭要求加一个舞台,袁姐一开始没明白什么意思,等老谭说完之后才恍然大悟。

大厅不大,能摆二十桌,同时容纳二百人就餐没问题,如果当会场的话能容纳四百人。老谭以餐饮人的眼光看出大厅以后的商业价值。

这是一个多功能宴会厅,正常营业的时候用屏风隔开是就餐的雅座,有宴会的时候把屏风撤掉就可以接待。

舞台设计的功能全一些,既可以主持婚礼,还可以做培训用的讲台、开会的时候还可以当主席台用。这样可以接待不同的宴会,能够赚钱。

他考察了街里几家大的饭店,都有宴会厅。但每家宴会厅的装修设计都十分简单,虽然也有舞台,但没有LD大屏,音响设备也不完善,只是有个话筒能讲话,背景常常是拉块红绸布,上面挂满五颜六色的气球。然后再拉上一个红条幅,写上宴会的主题就可以了。

装修风格还停留在九十年代中期。

把这里的大厅设计成现代实行的,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远远超过街里的饭店,会增加不少收入——散客也许嫌乎远不愿意过来,但是但事情订酒席都希望找一家像样的饭店,无论是在场地上还是饭菜上都希望整得好点,不丢面子,也就不在乎多走二里地,并且这里的停车场够大,宽敞,随便停都行。

有一个像样的大厅能接待不少婚宴、会议、寿宴。

并且酒店上面就是客房,在这里举行婚礼娘家人可以直接住在客房,不但省事,还方便。另外这里肃静,没人打扰,适合开会。来这里开会不能开完会就走吧,咋说也得吃一顿。要是一天开不完还有住处,住在这里第二天接着开,不耽误事。

既然散卖打不开局面,可以在宴会和团餐上做文章,也是一条生财之路。

袁姐愉快的接受了老谭的建议,并且感触地说老谭就是她的福星,有他在啥都事半功倍。

在这里我们简单的介绍一下袁姐。

袁姐,袁桂芳,省城一个普通工人家庭的孩子。从小聪明,爱说爱跳,有一副好嗓子。长大后考上了省城艺术学校,毕业后在家待业两年,找了一个在有色金属厂当销售的男人结婚成家,男人的父亲是有色金属厂厂长,她也顺利的进入厂内宣传科工作。

后来,金属厂和金星铜业合并。那时她公公已经退休,老公由于搞销售在外面人面广吃得开,自己开了一家小公司,还养了女人,于是两人离婚。

由于她姿色出众,能说会道能歌善舞,很快从宣传科调入新公司的市场部工作,专门负责开发和对外合作这一块。她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成绩斐然。当然也饱受非议,毕竟是个漂亮女人。

四十岁那年和集团领导出去考察旅游,不慎发生车祸,腰部受损,瘫痪在床半年。人们都认为她不会再站起来,没成想慢慢好了,又恢复到以前模样。

离婚后孩子归她抚养,对一个女人来说带个孩子属实不易,好在熬出来了,孩子很争气,考上一所不错的大学,再有一年毕业。

现在她算是功成身退,没啥后顾之忧。这次接手产业园属于对单位的一个回馈,毕竟集团待她不薄,奋斗二十多年,有房有车有存款,衣食无忧,孩子还优秀,对一个女人来说还求什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