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女生 完本 排行 书单 专题 原创专区
汀兰水榭 > 耽美同人 > 厨子老谭的北方往事 > 第5章 交谈

厨子老谭的北方往事 第5章 交谈

作者:猎狼啸风 分类:耽美同人 更新时间:2021-10-30 15:48:21

老谭和张丽分开五年后再次见面,都十分感慨。

五年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在人的一生里只是个片段。我们感叹时间的飞逝和岁月的无情,同时又挣脱不了岁月的枷锁。

在时间的长河中活着,只想把日子过的有滋有味。

生活中的酸甜苦辣,用人生中的悲欢离合调味,才有了味道。

“什么时候到的?”张丽亲切的问。

“到半天了,里外转了一圈。”老谭笑着说。

“感觉怎么样?”

“挺好,不错。”

“二楼还没去吧?”

“没呢,刚要上去。”

“走吧,我领你转转。”

张丽领着老谭上了二楼,指着大厅说:“格局和老根山庄的时候不一样,现在是农家院,咱们省城最大的。大厅接待散客和结婚包席,能摆五十桌。”

大厅分成东西两个区域,东边是四人到六人台的方桌,西边是十人台的圆桌。没到饭口时间,服务员刚打扫完卫生,正在摆台。

张丽领老谭进了一个包房。

包房很有特色,和农村家里一样,盘着火炕,炕中间放着方桌,方桌上摆着居家的大红茶盘,茶盘里的茶杯是七十年代结婚时带着红喜字的玻璃杯。方桌周围有六个红绸子面的棉垫子,估计是怕客人硌屁股。

炕梢摆着炕勤被阁,被阁上象征性的叠着一套被褥。这种老炕勤在农村都很少见了,不知在哪陶登来的,很有代入感。

屋地中间摆着十人台的圆桌,桌后的茶几上摆着旱烟篓,里面装着搓好的烟叶和卷烟纸,旁边放着老式火柴。

墙上订着木头衣挂,衣挂旁边挂着几串辣椒和玉米棒子,辣椒鑹子、一把过去的老虎钳子也挂在墙上。

靠墙摆着一对老式箱子,箱子上面是一台现代化家用电器——收音机。收音机旁边立着个手电筒。

整个包房给人回到了农村老家的感觉,乡土气息非常浓郁。

“包房利用率挺高吧?”老谭问。

“嗯,挺高,每天都得提前预定”张丽说。

“这样的包房几个?”

“八个。”

俩人从包房出来上到三楼,三楼的格局和以前一样,没咋变。

吸引人的是走廊上的老照片,全是二、三十年代的。有走街串巷的剃头匠,有庙会上刷杂耍的,有站街的妓女,有闹市口背包扛活的劳工,有拉人力车的车夫------

这些民国时期的老照片向人们讲述着老省城的过去的历史。

没在三楼过多停留,上了四楼。四楼也是两个区域,北面是宴会大厅,南面是办公区。

张丽领着老谭来到董事长办公室,给徐总介绍完之后出去忙了。

徐总看上去比很年轻,文质彬彬的,脸上带着和煦的笑容。

他招呼着让老谭坐下,倒了杯水递过去,然后坐回到办公桌后面的椅子里,微笑着问:“谭师傅以前在哪干了?”

“在临江轩干过,最近几年一直在外地了,年前从滨海回来的。”老谭说。

徐总说:“临江轩是咱们省城老饺子馆,做得非常好,你在那的时候是厨师长?”

老谭点点头,实话实说:“刚开始是厨师,后期做的厨师长。”

徐总接着问:“在滨海哪家做了?”

“青花阁。”

“青花阁?”徐总想了一下说:“青花阁做得挺好,我记着去年东方美食专门对青花阁做了报道。”

说完打量着老谭,能上东方美食的饭店都是全国餐饮业的佼佼者,他也想把关东人家做成那样,叫全国同行来参观学习,于是看老谭的眼光有了异色。

老谭说:“嗯,报道过。”

“怎么不在青花阁做了?”徐总问。

“掌舵人换了,跟着下岗了。”

“哦——”徐总思索了一下,问:“谭师傅家是省城的?”

“不是,外地的,在松山路住。”老谭回道。

“那离这挺近。”

徐总又问了几个问题,老谭一一作了回答。

这些都是老板在雇人之前常问的问题,也就是初步了解。毕竟之前没合作过,连认识都不认识,这个了解是非常必要的。

问完之后有了初步了解,徐总觉着老谭挺实惠,稳重,在青花阁干过,有管理经验,当厨师长应该没问题。就是形象差点,光头,土匪像,有点像黑社会的。

这些不是主要问题,只要有能力就行。

现在的厨师长王刚跟着他干了十年,人没啥说的,性格耿直,脾气倔,实惠能干,尽心尽力,只是没管理能力。以前是小饭店,厨房十多个人,他管起来没毛病,嚎嚎两嗓子全都听。现在店大了,厨房六十多人,管理起来有点费劲。

主要是以前没管过大厨房,没经验,从开业到现在厨房一直没理顺,菜品总被投诉,伤了不少客。

开业一个月的时候王刚找他谈过,说自己属实能力不行,管理不了这么大的厨房。哥们是哥们,不能因为哥们把买卖耽误了。叫他找个有能力的厨师长来管理,自己跟着学习,等跟人家学的差不多了再管也行。

徐总想想也是这回事,于是前后找了两个。

第一个是汉斯啤酒城的总厨。

汉斯啤酒城在省城有名,做得很好。觉着人家的总厨一定有能力,于是通过关系聘了过来。

这个总厨要的工资很高,是王刚的两倍,徐总也答应了。但是汉斯啤酒城以粤菜和川菜为主,路子和关东人家不一样,经营模式也不一样,这个总厨干了一个星期不干了,说自己玩粤菜和川菜拿手,整不了家常菜,做不了。

第二个厨师长是做家常菜的,管理过大厨房。但人很傲,第一天上班对整个厨房工作一顿批,说这不行那不行,这不合格那不合格,这需要换那需要改进的。徐总说暂时就这个条件,如果生意上到一百五十万全按照他的意思整改。

结果干五天说不适应走了,整的徐总很郁闷。

之后没再找过厨师长,和王刚说俩人研究着弄,只要不赔钱就行,一点点总结经验,慢慢就能理顺。

他亲自进厨房待了三天,直接指挥,结果是越指挥越乱,被王刚撵了出来,说你还是上办公室当老板吧,厨房不是你来的地方。

春节这段时间有年夜饭跟着生意挺好,加上初六、初八有给老人过六十六、八十八大寿的,出现几天冒高的营业额,当月达到了开业以来最好成绩——一百一十七万。可春节过后又恢复了原样。

上两天王刚跟他说这样下去不行,现在前台的工作上去了,厨房还是老样子,没啥进步。主要他就这大能耐,只能管成这样。还是得找个能人过来,哪管来干三个月呢,跟人家学学,看看人家咋管,然后自己再接着弄也行。这样闭门造车指定不行,整不好能把饭店整死。

徐总接受王刚的建议,这才有了老谭的应聘。

“谭师傅,现在咱家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厨房,菜品质量不稳定,忽好忽坏,上菜慢,客人总投诉,你干这些年了,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吗?”徐总问。

老谭说:“菜品质量不稳定,上菜速度慢,表面上看是砧板配菜慢,厨师炒菜水平不行造成的。虽然也有这方面原因,但这不是主要的。主要还是菜品结构没设计好,工作流程不顺畅,出品没标准造成的。”

“谭师傅能不能说得详细点?”徐总好像抓住点什么,赶紧问。

老谭说:“菜品质量不稳定,上菜慢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不但咱家这样,别人家也这样。想要抓菜品质量,需要有顺畅的操作流程和严格的制作标准,这两样缺一不可。想要提升上菜速度,需要解决的不是人的问题,而是菜品结构。好的菜品结构不但盈利,上菜速度还快。”

徐总在纸上记下流程、标准和菜品结构,拿笔在八个字上面点着,沉思一下对老谭说:“我打个电话。”

电话拨通之后说:“你上来一下。”

然后问老谭:“谭师傅是不是听过关于流程和标准的讲座?”

老谭说:“没有,没那个条件。”

“家里没有电脑吗?”

“没有。”

“哦。”徐总点点头,然后问:“你刚才说的菜品结构,能不能说得详细点?”

老谭组织一下语言,说:“菜品结构指的是咱们所经营的菜品组成,说菜谱更准确些。我们对菜谱的理解是把厨师会做的菜写在上面,尤其是拿手的,当做特色菜来着重展示。在制定菜谱的时候首先考虑的是每道菜能不能做好,好不好吃,确定之后形成菜谱。

说得简单点菜谱是按着厨师来定的,里面的菜大部分体现的是厨师的拿手菜,而不是饭店的特色菜。挣不挣钱都不能确定,只要不赔钱就行。”

老谭要接着往下说,办公室的门被推开,进来一个三十六、七岁的男的,黑脸堂,身高在一米七五左右,身材匀称,双眼炯炯有神,一脸的朴实与憨厚。

徐总脸上露出无可奈何的表情,对来人说:“又不敲门。”

来人嘻嘻一笑,友好的冲老谭点下头,然后对徐总说:“忘了,下回注意,叫我上来啥事?”

徐总指着老谭对来人说:“这是谭师傅,来应聘厨师长。”然后对老谭介绍道:“这是王刚,跟我干十年了,咱家厨师长。”

老谭站起来和王刚握手,王刚热情的说:“你好谭师傅!”

老谭友好的笑笑。

徐总对老谭说:“谭师傅,刚才说到哪了,接着说。”

话说到一半被打断然再接着说是件很困难的事,老谭不得不重新组织语言。

他先咳嗽一声清清嗓子,说:“菜品结构是饭店特色的体现,也是盈不盈利赚不赚钱的保障。好的菜品结构是一个盈利模式,同时能营造出相对应的营销模式。如果菜品结构设计的不合理,不但菜品质量难保证,还影响上菜速度。

简单点说,就是菜谱越薄利润越高,菜谱越厚利润越薄。”

“菜谱越薄利润越高,菜谱越厚利润越薄。”徐总小声的念叨一遍,然后把这句话记下来,低头沉思起来。时间不长,两分钟后抬头问王刚:“王刚,你感觉咱家的菜多吗?”

“谁知道了,都是你定的。”王刚的态度有些抱怨,紧接着补充一句,“我感觉谭师傅说的对,我知道那个意思,就是说不出来。”

徐总对王刚的态度没怎么在意,老部下了,俩人总是这样,都习惯了。但王刚确实和他说过菜品多的事,他认为这么大店面菜品应该多点儿,少了寒酸。

现在听老谭这么一说,感觉是那么回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