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女生 完本 排行 书单 专题 原创专区
汀兰水榭 > 历史 > 大汉第一太子 > 第154章 唉~手足相残呐···

大汉第一太子 第154章 唉~手足相残呐···

作者:中丞佐吏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1-12-26 19:25:55

听着陈平讳莫如深的给出结论,刘邦神情百转,终还是阴沉着脸抬起头。

“除此奏疏,酂侯另言托驿卒请于朕:于赵王,该当如何处置。”

“又昨日,燕王卢绾来报:春正月,陈豨遣使北出雁门,请引匈奴骑卒南下,以为外援。”

“若燕王所探属实,匈奴果真遣军南下,只恐代赵之战事,非三五月可平啊······”

略带阴郁的叹了口气,便见刘邦又稍摇了摇头,目光晦暗的盯着陈平,看了好一会儿。

待陈平都有些忍不住心虚起来,才见刘邦抿着嘴一点头,重新坐回了软榻之上。

“长陵,乃朕百年之后,肉躯长眠之所;太子与长陵遇刺,朕不可不问!”

“然代、赵战事连绵,朕分身乏术,班师遥遥无期。”

“朕欲遣曲逆侯回转长安,传朕口谕于太子:此番,长陵田氏哄抬粮价、淮阴侯行刺太子、赵王同田氏粘连不清等事,皆由太子处置!”

“此行,曲逆侯当切记:太子闻知朕口谕,当立时言复;得太子之复,曲逆侯便即刻折返!”

“万不可使太子请皇后、酂侯,以此间事相教!”

面带郑重的道出这番华,便将刘邦朝身侧轻轻一挥手,立时便有一名甲士上前,将一杆挂有牦尾的节杖,递到了陈平面前。

“臣!”

“谨受诏!”

郑重其事的对刘邦一拜,又对那杆节牦深深一拱手,陈平才面带庄严的伸出双手,结果那杆节杖。

只不过,受了节杖,陈平却并没有着急退出军帐,而是又面带迟疑的望向刘邦。

“还请陛下示下:臣此行,当以何为纲要?”

语带心虚的发出一问,便见陈平又赶忙补充道:“长陵田氏,已为皇后抄斩满门,太子于长陵田氏······”

“莫非陛下所欲问,乃此番,太子兴‘粮市’之策,以平抑关中粮价之详略、细策?”

待刘邦面带淡然的微微一点头,陈平便又面带迟疑的问道:“于淮阴侯······”

“陛下临出征之时,曾遣绛侯回转长安,以淮阴侯事告与酂侯。”

“此番,淮阴侯遣士行刺于太子,若论国法,淮阴侯坐谋反,当族!”

“然太子年齿尚幼,若使太子亲杀淮阴,恐‘弑戮功臣’之污名,或于太子之威仪不利······”

稍带困惑的发出此问,陈平望向刘邦的目光中,已是带满了迟疑。

“陛下若无意易储,便当护太子,免受此污名。”

“然若陛下仍欲易储,又因何言‘处置赵王一事,交由太子定夺’?”

将心中的困惑尽数道出,陈平便自顾自摇了摇头,对刘邦又是一拜。

“臣愚钝,还请陛下明示······”

却见刘邦听闻此言,神情满是萧瑟的长叹口气,将眼角稍眯起,瞳孔涣散的呆愣许久。

最终,还是身侧暖炉中,燃烧的柴火发出一声‘噼啪’声,将刘邦的思绪拉回。

便见刘邦又是摇头叹息着起身,将双手背负于身后。

“易储一事,关乎国本,今战事未平,不宜操之过急。”

“曲逆侯但去,以朕口谕面闻太子,得太子应对之策而还便是。”

“与淮阴行刺一事,太子无论如何处置,曲逆侯皆只需闻而折返,面呈于朕。”

“及赵王······”

说到这里,刘邦话头稍一滞,又是一阵长吁短叹。

“唉······”

“手足相残······”

“手足相残呐············”

沉吟好一会儿,才见刘邦面带沧桑的稍叹口气,望向陈平的目光中,也是隐隐带上了些许疲惫。

“若太子欲罪赵王,或面不罪,暗布绯言于长安,曲逆侯便凭天子节,携赵王、戚姬同还邯郸。”

“若不罪,曲逆侯便往告酂侯:赵王同田氏粘连一事,万不可为物论所议。”

“若太子但不罪,反回护赵王······”

说着,刘邦又是话头一滞,面带自嘲的笑着摇了摇头。

“嘿······”

“得皇后在,又赵王指使田氏,于关中粮价事作梗,太子怎会不罪?”

似是自语般道出这番话,便见刘邦讥笑着抬起头:“总之,曲逆侯此行,只需谨记此三事。”

“其一:面问太子平抑粮价之详略、细策,以面呈于朕。”

“其二:以朕口谕,许太子亲判淮阴之罪,观太子应对之策,面呈于朕。”

“其三:令太子决赵王同田氏粘连之事;若太子欲罪赵王,便以‘陛下诏令赵王就国’之名,携赵王、戚姬同归邯郸,若太子不罪,则罢。”

“无论太子于赵王罪否,皆明告萧何:此事,万不可外传!”

说到这里,刘邦的面容之上,已是隐隐带上了些许警告。

“曲逆侯,可都明白了?”

听闻刘邦这一番极其具体的任务描述,陈平反复默念几遍,才终于对刘邦一拱手。

“臣,领命······”

便见刘邦面色阴沉的稍点点头,坐回软榻之上,又疲惫的揉搓起了额角。

“除此,曲逆侯此回长安,亦可稍探关中水利整修之事,及朕出征至今,太子之所为。”

“若有何不妥之处,可独会萧何以告;若无,则一切如故······”

说完这句话,刘邦再也压抑不住如潮水般袭来的倦意,飘然向后躺了下去。

待刘邦平躺在软榻之上,有气无力的挥了挥手,陈平才对刘邦深深一拜,旋即整理一番衣冠,便挺直腰杆,手持节杖退出了大殿。

待软榻旁的宫女、宦官悄然退远,瘫在软榻上的刘邦,终是疲惫不堪的长叹一口气。

“易储······”

“废后······”

“嘿······”

·

画面回转,长安未央宫,太子宫凤凰殿。

不出刘盈所料,得知刘盈‘我打算上门拜访’的通知,萧何几乎是第一时间派人入宫,告诉刘盈‘别!我自己来!’。

萧何‘盛情难却’之下,刘盈也只好勉为其难的换上一身稍正式些的衣冠,在太子宫西殿的侧殿,等到了萧何和阳城延二人的到来。

君臣两相对拜,又分而落座之后,刘盈几乎是第一时间,便道出了自己的想法。

“昨日,孤闻少府言:往十日,少府于粮市货米与民之时,得民以‘三铢钱购少府粮’之事相问。”

说着,刘盈不忘稍瞥一眼阳城延,旋即回过头,稍带强势的望向萧何。

“孤已言令少府:不可明言拒收钱三铢,只以色不足、重不足等诸般搪塞之言,勿受钱三铢即可。”

“酂侯以为,如此可否?”

见刘盈几乎不做丝毫铺垫,便如此直白的道出这句话,萧何先是下意识一愣。

待看见刘盈目光中,那一抹若有似无的不容置喙,萧何终是面色不定的抬起头,对刘盈拱手一拜。

“家上如此处置,甚好······”

见萧何只不咸不淡的说出这句‘甚好’,丝毫没有就‘三铢钱的流通价值’深入探讨的意思,刘盈只眉角稍一扬。

看了看阳城延,见阳城延也是面带迟疑的低下头去,刘盈面上那一抹淡笑,终是在顷刻间化作虚无。

“萧相莫非,仍于此不以为意?”

以稍带些责备的口吻发出此问,刘盈面色一沉,又将话头突兀的一转。

“春正月,孤欲整治长陵田氏,震关中诸地粮商以平抑粮价。”

“亦因此事,孤便往会田子庄,而遇刺长陵。”

“彼时,孤以粮价平抑之策言与萧相,萧相言:孤之策暴戾过甚,无异于杀鸡取卵;可先令关中粮商,以石二千钱之价售米于粮市。”

说到这里,刘盈望向萧何的目光之中,已满是严峻之色。

“今,十日已过,长安粮市之内,仍只少府售评价之粮米,以为百姓吃食。”

说着,刘盈又侧身撇了眼阳城延,继续对萧何说道:“又孤自田氏得粮七十余万石,与少府修渠所用十万石、与萧相输父皇大军之粮草四十万石。”

“余二十万石,为少府售于粮市,今不过十日,亦余不足十万石。”

满是严肃的道出这番话,便见刘盈将上半身稍前倾些,凝望向萧何目光深处。

“再十日,少府之粮米便当售罄,故所设之粮市,便当再无平价之粮。”

“敢请问萧相:除孤‘杀鸡取卵’之策,萧相可还另有妙策,以平抑关中粮价之即沸?”

“若视若无睹,待岁中季夏,关中米价逾五千钱,关中民近百万户,岂不皆无米粮为生,只得易子相食?”

“如此,待父皇平定代、赵,班师回朝,孤,当如何以面父皇?”

“萧相,又于父皇之信重,作何交代?!”

言罢,刘盈望向萧何的目光之中,已不见丝毫敬重之色!

那一双满带着强势的双眸,衬托着刘盈那张仍稚气未脱的面庞,竟没让萧何、阳城延二人,感到丝毫突兀······

看着萧何几欲开口,终还是面带惭愧的低下头去,阳城延唏嘘之余,也不由有些好奇了起来。

“家上,究竟欲行何策以平粮价,竟使酂侯,亦言之曰‘杀鸡取卵’?”

不等阳城延想出个所以然,便见萧何面带愧意的稍叹口气,将阳城延的困惑尽数解开。

“今关中,除家上于粮市,以石二千钱之平价,售少府粮于民,其余各处,米价皆作石四千钱余。”

“臣亦之,若坐视粮价续涨而无举动,待夏五月,关中粮价,必当涨至石六千、七千钱之地。”

“然纵如此,臣仍以为家上前时所言······”

说到这里,便见萧何满是筹谋不定的摇了摇头,对刘盈又是一拱手。

“家上欲以少府售平价之粮,此确无谬。”

“然今少府,本就无粮米以售,国库又负陛下大军征讨之用,亦无力助家上之策。”

“纵如此,家上亦不当以储君之身,行匪盗之事,强抢粮商之米,以售民食啊?”

说着,萧何也是有些情绪激动起来。

“陛下曾命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蔑污商贾,此确乃吾汉之国本。”

“然臣敢请问家上:若无商贾奔走于关中、关东,以来使之有,易去时之无,天下财货当如何通流?”

“齐地之纨、楚地之器、荆地之盐,当自何以入关中?”

“又关中之米粮、蜀地之锦帛,当何以流关东,足民所用?”

“若今,家上因粮价鼎沸,而强夺粮商之米,天子凡行商之贾,岂不皆兔死狐悲,立绝商贾之事?”

以一副语重心长的口吻道出这番华,萧何终还是面带坚持的对刘盈一拱手。

“臣,请家上三思!”

“至不济,家上亦当出少府之钱,购粮商之米,又后售于关中民。”

“如此,方合财货两清之理,无损家上之威信······”

听闻萧何此言,刘盈面上沉色不改,心下却是冷笑连连。

从那些哄抬粮价的粮商手中买粮食,然后转手卖给百姓?

也亏萧何说得出来!

——现如今,关中的粮价,可是被这群路灯装饰,哄抬到每石四千钱左右的地步了!

不杀猪过年,难道还要刘盈吃这哑巴亏,以四千钱每石的价格从粮商手里买入,再以二千钱每石的价格,卖给整个关中的百姓?

且不说刘盈有没有这么傻,会不会做这种‘转手亏一半’的亏本买卖了,就算刘盈真的想,那也没钱!

——过去十天,少府卖出去十万石粮食,也才收拢不到二万万钱,剩下十万石,也大概能卖二万万钱。

可这四万万钱,家上少府那不到一万万钱的库存,也就能从那些个粮商手里,买回来十几万石粮食。

凭这十几万石粮食,就想平抑关中粮价?

——关中民九十余万户,数百万口,每年的粮食消耗量,起码都是万万石起步!

正要算上整个关中的人口,十万石粮食,都不够这几百万人吃一天!

只不过,在短短片刻的思虑之后,刘盈望向萧何的目光中,便毫无预兆的涌现出些许狡黠。

“没钱······”

“嘿嘿嘿·······”

“少府,可有的是‘钱’啊······”

不怀好意的腹诽着,刘盈面上却是不忘做出一副‘纠结不已’的神情,最终,还是极其‘艰难’的对萧何一点头。

“萧相所言,确有理。”

“孤亦以为,粮商手中之粮,当以钱货之。”

“然但只此,恐或有不怀好意之奸商恶贾,意欲续抬粮价,而拒售粮与少府。”

说到这里,刘盈终是‘面带严峻’的一点头,望向萧何的目光中,隐隐带上了些许祈求。

“还请萧相拟政令一封,以布发关中;”

“——凡户商籍者,储粮不可逾百石;若有违者,当于春三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