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女生 完本 排行 书单 专题 原创专区
汀兰水榭 > 历史 > 大汉第一太子 > 第178章 且不急着回长安

大汉第一太子 第178章 且不急着回长安

作者:中丞佐吏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2-01-15 04:42:41

在三原稍滞留数日,刘盈便再度坐上了那辆‘张扬’的破旧马车,却并没有径直向南,而是朝着东南方向的渭北大地,漫无目的的驶去。

按理来说,修渠之事结束,若是想从长安以北的三原原路折返,刘盈本该南行。

但此刻的刘盈,显然并不想那么快回长安。

至于原因,也并不是很难理解。

一来,刘盈此前,因长陵遇刺一事,在宫里趴了一个多月;虽然刘盈特地吩咐太子宫放出‘太子无碍’的口风,但关中百姓对于太子遇刺一事,还是饱有疑虑。

如此说来,刘盈此出长安,特地前往位于郑国渠上游的三原,自也就不可能是单单为了一个‘通渠仪式’,而是特地出来转悠转悠,好让更多的百姓,能看到一个全须全尾的太子,从而安下心来。

二来,便是刘盈此出长安,除了借着视察修渠之事收尾工作,出来给百姓看看健康的自己之外,也多少带着些逃离长安的意味。

——也就是刘盈跑得快,要不然,真要让陈平问出那句‘韩信该不该杀,太子赶紧给个准话,陛下等着听呢’,那刘盈,可就要头疼好一阵子了。

韩信有没有罪?

罪当不当死?

此事,自然是众说纷纷,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但无论韩信有没有罪,其罪又当不当死,都绝不是此时仍为太子的刘盈,所能去拍板、定性的。

原因很简单:韩信之所以该死,绝不是因为单纯意义上的‘罪有应得’!

除了违法伏诛,治罪韩信,还掺杂了许多其他的,极其复杂的政治元素。

首先,韩信作为开国功臣,尤其是元勋中的佼佼者,无论其是否有罪,只要被杀,就必然会产生‘兔死狗烹’的舆论。

其次,作为汉室最早获封为诸侯王的人,中央对韩信的态度,也基本可以理解为对异姓诸侯,乃至于宗亲诸侯的态度。

‘兔死狗烹’的舆论,以及铲除异姓诸侯、戒备宗亲诸侯的决心,天子刘邦自然是扛得住。

但作为一个羽翼未丰,尚未加冠,且即将在一年后登基,成为一个没到摄政年纪的皇帝,还要由母亲吕雉撑着场面,才能坐稳皇位的太子,这几项‘污名’,刘盈是无论如何,都担当不起的······

——太子尚未登基,就开始‘兔死狗烹’,那些个功侯元勋怎么想?

就算还不至于到改换门庭,劝刘邦易储的地步,也必然会对刘盈心生怨怼。

至于诸侯王,异姓诸侯还好说——反正铲除异性诸侯,早就是朝堂的共识,也是如今朝堂正在推进的大政。

但宗亲诸侯呢?

齐王刘肥、楚王刘交、荆王刘贾、赵王刘如意,以及即将成为代王的刘恒,基本都是刘盈的手足兄弟、宗室叔伯!

对于这些个亲戚,身为天子的老爹刘邦,自然是毫不担心。

但到刘邦驾崩,刘盈继承皇位之后,这些由‘天子的弟弟、侄子、儿子’组成的宗亲诸侯,可就要变成‘天子的叔叔、宗伯、哥哥’了!

要是让这些人,生出‘太子不愿与吾等宗亲情同手足’的感官,刘盈就算能坐上皇位,也必然坐不稳!

所以,无论是刘盈,还是此番,默契的将刘盈大发出长安的皇后吕雉,心里都十分清楚:韩信,必须死;但这件事,刘盈最好不要插手。

倒也不是说,区区一个韩信,就能让刘盈根基动摇,而是会埋下许多不必要的隐患,和不稳定因素。

而刘盈之所以对这些‘不稳定因素’‘隐患’如此谨慎,也同刘盈此出长安,不急于折返的第三点原因有关。

——按照刘盈前世的记忆,天子刘邦,只剩最后一年的寿数了······

在前世,刘盈穿越之后,基本就没见老爹几面,就算见了,老爹对自己也没什么好脸色,所以老爹驾崩之时,刘盈也并没有太过深刻的哀痛。

这一世,情况虽然比前世好了一些,但同样是刘盈重生不久,老爹就率军出征,至今未归。

对于一年之后,老爹刘邦不可避免的驾鹤西行,刘盈实际上,依旧没有太大的哀愁。

但作为太子,作为汉室的储君,刘盈已经要开始为一年之后,必将发生的政权交接做准备了。

当然,刘盈如今虽说不上羽翼丰满,储位也已算得上是稳如泰山,再加上老娘吕雉撑腰,刘盈并不需要做什么特殊的准备。

刘盈唯一需要做的,就是穷尽所能,去促进长安朝堂、朝野政治格局,在未来二到三年内,向着无限稳定的方向发展。

——作为根基深厚的太子,刘盈在未来一年的主要任务,就是一切求稳。

也正是因此,刘盈才会生出‘不急着回长安,趁机多转转’的念头。

因为按照刘盈前世的记忆,做了天子之后,刘盈将很难找到走出长安,到距离长安百里以外之处透透气,放松放松的机会。

既然距离登基为帝还剩一年,刘盈自然是要好好珍惜这最后的‘自由时光’,多领略一下关中,尤其是渭北的景色。

但正所谓‘身在其位,便当谋其政’。

作为一个政治人物,即便是在休假期间,刘盈也很难将所有的注意力,集中在窗外的美景之上。

“杨离······”

“墨家······”

悠然发出两声呢喃,刘盈便目光涣散的望向窗外,已逐渐有了些春天气息的原野,心绪却飞到了十万八千里之外。

“啧啧。”

“只可惜杨离,竟是齐墨出身。”

“若是出身秦墨的‘鲁班’大家,倒是可以让他先去捣鼓捣鼓,看能不能做出点什么好东西······”

略有些遗憾的摇了摇头,刘盈面容之上,便悄然涌上了些许轻松。

诚然,杨离出身于‘善雄辩’的齐墨一脉,而非器械打造、发明的秦墨一系,确实让刘盈感到了些许遗憾。

但正所谓: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虽然杨离并非出身于善器械之术的秦墨一脉,但杨离的另外一个身份,对刘盈而言,也可谓极具价值。

——上一任齐墨钜子之独子!

并且还很有可能是整个齐墨一脉中,最后留存的杜苗!

这样一个身份,对于想要整合墨家,使墨家重新回到华夏学术界的刘盈而言,绝对算得上是一个惊喜大礼包!

试想一下:几年之后,当看到天子刘盈发布的‘广召天下墨翟之徒子徒孙’的公告,从而来到长安报道的墨者们,看到一个官居千石的‘准钜子’杨离,会是什么感想?

别说杨离的父亲是上一任齐墨钜子,杨离自己又是现任少府丞了,光是一个‘齐墨’的出身,就足以让心怀质疑的墨者们,被杨离怼的哑口无言。

——齐墨一门继承的墨翟绝学,可是‘雄辩’!

而墨翟的辩论才能,即便放在百花齐放的春秋时期,那也是天下绝无仅有!

就连享名古今中外的孔圣,都被墨翟喷的狗屁不是,偏偏孔子的徒子徒孙,还根本说不过墨翟!

若非墨翟一死,墨家便内部分裂,又各自消亡,闻名于后世的‘白马非马’之说,也未必能在墨家雄辩之士面前,撑过哪怕三个回合。

毫不夸张的说:在如今,墨家已经基本半只脚踏过‘灭绝’之门的情况下,背靠储君,又作为钜子之子的杨离,几乎是墨家唯一的出路。

而有了杨离,刘盈想要起复墨家,也可以算得上是事半功倍。

“嗯······”

“且先这样吧。”

“先稳稳坐上皇位,把关东彻底平定,再搞搞基建······”

“学术什么的,等天下人都能吃得半饱,内外安定之后,再说不迟。”

如是想着,刘盈的面容之上,也终是涌上了一抹专属于‘休假’之人的轻松,和惬意。

面带随和的望向窗外,正好看到不远处的田间,似是有几名农户,在准备着春耕的事宜。

见此,刘盈也是心下一动,便将手朝窗外一伸。

“停车!”

·

“小老儿,见过太子殿下······”

看到那张熟悉的面容,噙着那抹似乎永远挂在嘴边的笑意走上前,张病己纵是心有疑惑,也只好颤巍巍一拱手,摆出一副跪地拜见的架势。

不出张病己所料,自己才刚做出一副跪地叩首的架势,刘盈便快步走上前,将张病己轻轻扶起。

“许久不见,老者近来可好?”

听闻此言,张病己也是不由眉角一挑,旋即嘿然一笑。

“承蒙殿下挂怀,陛下庇佑,小老儿无病无灾,一切都好······”

说着,张病己又略带惊奇的将话头一转。

“常闻坊间俗谚:贵人多忘事。”

“殿下同小老儿,不过一面之缘,竟至今未曾忘却······”

听着张病己友好的调侃,刘盈也是随和一笑,自手臂轻轻扶着张病己,朝着不远处的柳树下走去。

“老者此言,真可谓羞煞小子矣~”

“小子年不及弱冠,不过因家门之贵,方得今,窃居储君之高。”

“往数岁,小子无日不战战兢兢,几欲劝谏父皇另立贤者,又恐父皇责备······”

说着,刘盈不忘做出一副为难至极,又隐隐有些羞愧的模样,笑着将头稍低了下去。

倒是张病己,终归是行伍出身,也算得上见多识广;听闻刘盈这番自贬之语,愣是一个字都没敢当真。

“殿下此言,实太过自谦······”

稍客套一句,二人也是来到了柳树之下,张病己稍一推辞,便终还是率先在树下坐了下来。

待刘盈也毫不顾及形象的一屁股坐下,张病己不由又是一奇,终还是笑着将视线,从刘盈那华贵的衣袍之上移开。

“往数岁,吾等渭北之民,皆苦水之无多,而粟之不熟。”

“又关东战事连绵,更有奸商屯粮居奇,致使关中之粮价居高不下。”

“关中民食不果腹、衣不遮体,虽不知饥亡之地,却也绝无半钱之余财······”

略带唏嘘的道出此语,张病己便稍有些突兀的一声嘿笑,面容之上,也逐渐涌现出一抹由衷而发的喜悦。

“若非殿下今岁,究朝堂之力以修郑国渠,后更不惜以身试险,纵为奸妄所暗刺,亦不绝平抑粮价,以抚吾等黔首之念,吾等关中之民,还不知当如此至何时······”

说着,张病己望向刘盈的目光中,先前那抹明显刻意的客套,终是渐渐化作由衷的感激。

“小老儿不过一粗鄙农户,于社稷、天下之事,不敢有妄议。”

“然殿下承陛下仁义爱民之风,事事念及吾等黔首、农户······”

“呵······”

“还望殿下容小老儿,言一不当言之语。”

“——陛下顺天应命,征暴秦而安天下,自当长乐未央,福寿万年。”

“然若来日,陛下为天公所请,而为神君,纵今天下,可继陛下而主社稷者,恐非殿下不可······”

以一种半带严肃,又稍带些许忐忑的语调道出这番话,张病己稍一打量刘盈面色,便又赶忙笑着摆了摆手。

“嘿!”

“小老儿年老昏聩,偶有乱语。”

“殿下莫怪,莫怪······”

看着张病己‘此地无银三百两’般的自编,刘盈只低头一笑,却并未再开头。

——这种涉嫌‘天子死后如何如何’的话,按理来说,任谁说了,都是犯忌讳的。

而现在,张病己仗着自己七老八十的年纪,以‘年老昏聩,偶有乱语’为掩护说出了口,刘盈自也是只能听听。

至于开口附和,亦或是因此斥责张病己,却都不是刘盈所能做的事了······

见刘盈带着客套的笑意低下头,张病己也是一时有些尴尬起来,不知该说些什么。

终还是刘盈,待二人沉默片刻之后,毫不生硬的将话头一转。

“小子方才,见老者似忙于耕事?”

“依老者之见,今岁渭北,当粮产若何?”

说着,刘盈不忘稍带自豪的侧过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