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女生 完本 排行 书单 专题 原创专区
汀兰水榭 > 历史 > 大汉第一太子 > 第179章 万方有罪,罪在朕躬

大汉第一太子 第179章 万方有罪,罪在朕躬

作者:中丞佐吏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2-01-15 04:42:41

神情略有些期待的发出一问,刘盈望向张病己的目光中,也是不由自主的带上了些许自豪。

——今年渭北的粮食产量,早在开春之前,就已经在丞相萧何领头之下,得到了最终的预测值。

如果不出意外,如天灾**之类,今年渭北的平均亩产,将达到至少四石以上!

刘盈心里也十分清楚:在别的事情上,朝堂或许会放卫星;但在这种关乎切身利益,关乎国库收入的事情上,朝堂绝对会秉承‘宁愿算少,也万万不能算多’的原则。

所以在刘盈问出这个问题之时,刘盈心中,就早已有了答案。

不过,刘盈还是选择问出这个自己心中,早就已经有了答案的问题,并满怀期待的等候起了张病己的答复。

听闻刘盈这一问,张病己倒是没听出来什么不对,只稍一琢磨,嘴角便缓缓朝着耳根的方向咧开来。

“嘿。”

“嘿嘿!”

不由自主的傻笑两声,张病己的面容之上,也是缓缓涌上了些许激动,和对美好未来的崇敬。

“不敢瞒殿下,约莫四十年前,秦王政修得郑国渠之时,小老儿尚不过而立之年。”

“小老人仍不敢忘:郑国渠修成当岁,凡自渠得水,而灌自家田亩之农户,秋收皆得粮,足六石有余!”

说着,张病已不由下意识舔了舔嘴唇,又面带欣喜的捋了捋颌下髯须。

“只可惜当年,小老儿不过一黔首,又无甚武勋,只坐薄田二十亩。”

“然纵如此,小老儿亦自此薄田二十亩,得粮近一百五十石······”

满是怀念的道出这番追忆之语,张病已不由悠然长叹一口气,面带唏嘘的稍昂起头,望向不远处,仍稍显荒芜的田野。

而一旁的刘盈,也是随着张病己这番话语,而陷入了短暂的惊诧之中。

“二十亩田,得粮一百五十石······”

心中暗自思虑着,刘盈更是不由将双眼,也缓缓睁大了些。

二十亩田,收获一百五十石粮食?

——平均算下来,这可就是七石以上的亩产!

再换个说法:四十年前,郑国渠修成当年,张病己家里二十亩田,就收获了一百五十石粮食;

而在过去这几年,关中绝大多数百姓,都坐拥百亩良田,其收获,也不过是二百石上下。

也就是说:四十年前的渭北,只需要二十亩田,就可以收获一百五十石粮食;而现在的渭北,要想同样收获一百五十石粮食,却需要七十亩,乃至八十亩田!

说的再简单些,就是在过去这四十年当中,渭北的平均粮食产量,已经降到了最初的三成,甚至二成······

“空得郑国渠,而不知修缮、掩护······”

“秦,合该二世而亡!”

面不改色的在‘暴秦’的坟头上再扣下一个屎盆子,刘盈便隐隐咬紧牙槽,摆出一副怒不可遏的神情。

倒是张病己闻言,只微笑着低下头,悄然将话头一转。

“郑国渠初成之时,渭北多盐卤、沙泽之荒地,从未曾为人所耕。”

“得郑国渠之水满灌,又得百十年累积之肥力,得六、七石之亩产,自非无故。”

“后渭北之民愈多,开荒之田亩愈广,又累年耕作,田亩肥力渐失,终得亩产四、五石,亦可谓‘丰收’······”

说到这里,张病己便轻笑着侧过头,望向刘盈那若有所思的面庞,由衷的笑着一点头。

“今岁,得家上修渠之功,渭北之田亩,当可得足水以灌田。”

“及粮产,虽不至秦王政之时,亩产六、七石之地,然四石余,当非难事······”

听闻张病己面带感激的道出此语,又朝自己微微一拱手,刘盈也是腼腆一笑,赶忙抬手一回礼。

“老者之赞,小子万不敢当。”

“不过父皇君临天下,劳天下事之繁杂;小子身为人子,得父以大事相托,方稍分父皇之忧,以略尽孝道而已······”

“及小子孝父之行,竟偶使渭北民得粮愈丰,此,不过父皇明见万里,泽及天下而已。”

“身为人子,又为君之臣,小子,万不敢代父皇,而受老者之赞······”

听着刘盈这一番丝毫不带虚伪的自谦之语,张病已面色稍一滞,终还是笑着连连点头,却并未再开口。

——一个能干的太子,或许足够让人期待。

但与‘能干’相比,一个孝顺的太子,无疑更让人安心,也更让人觉得心里踏实一些······

“陛下仁义爱民,轻徭薄税,更授民田爵;太子亦先修渠,后又平抑关中粮价······”

“嘿······”

“合盖刘氏得天下,合盖刘氏,王天下亿万生民、黎庶啊······”

满是感怀的在心中发出一声感叹,张病己便轻笑着遥望向田野,神情中的幸福和崇敬,更是愈发强烈了起来。

倒是刘盈,见张病已不再开口,却并没有舒心享受这难得的静怡,悄然一开口,又问起了另外一件大事。

“今修渠事毕,渭北民之农耕事,便当无大虞。”

似是自语般发出一声轻叹,便见刘盈将面上笑容悄然敛回些许,略有些严肃的侧过头。

“然小子前时,得坊间一俗谚,曰:谷贵害农,谷贱伤农。”

“小子闻而查之,终得解此谚之意,乃粮商恶贾低买高卖,掠剥民财之故······”

说到这里,刘盈不由自嘲一笑,稍将身体侧倾,指了指侧肋处的伤口。

“小子年幼,于国事不甚熟稔;初知粮商于农户之弊,只愚欲尽除粮商。”

“不料此僚穷凶极恶,为保财路不失,竟胆大妄为,于父皇百年之后,神主长眠之长陵之外,悍然行刺于小子······”

说着,刘盈便将姿态调整回正常,又是摇头一笑。

“往年,小子每于国事有惑之时,父皇多有训诫,曰:治大国,如烹小鲜;重大之事,不可不顾末节,微末之事,又不可视之过轻。”

“只小子愚钝,往十数岁,皆不明父皇之敦敦教诲;一朝遇刺,险命丧黄泉,方顿悟父皇之意······”

见刘盈云淡风轻的说着自己遇刺之事,张病己面容之上,立时便涌上一抹担忧。

待品味过刘盈话中之意,那抹担忧才稍退去些许,取而代之的,是一抹隐晦,又并未被刻意掩饰的赞赏。

“殿下之所为,虽略有操之过急之嫌,然终乃利国利民,欲为吾等黔首做主,方行之善举。”

不着痕迹的给刘盈端上一个彩虹屁,张病己便顺着刘盈的话头接了下去。

“谷贵害农,谷贱伤农;此乃千百年以降,凡事耕而继生计之农户,所不可豁免之大难。”

“丰收而谷贱,农虽得粮多,然得钱寡;五谷丰收之利,皆为豪商食之七八。”

“欠丰而谷贵,农得粮之寡,自食亦有所不足;此不足之处,便当高价买于市······”

“便如此,凡事耕之黔首、农户,无论谷收之或丰或寡,皆无以借农耕而积财。”

“更有甚者,一俟五谷欠丰连三五岁,亦或逢旱涝之宅,农户更有倾家灭种,香火断绝之虞······”

语调沉重的说着,张病己不由连连摇头叹气起来,原本还算清澈的眼眸,也嗡时被一层浓雾所占据。

“小老儿今,得年七十又三,儿孙绕膝;更前岁,已得玄孙二三······”

“然纵观小老儿之往生,父母双亲、叔伯舅长、仲季姊妹、儿孙晚生,苦粮之寡而饥亡者,不······”

“不知凡几······”

说到最后,张病己已是有些哽咽起来,粗糙的手掌不住抹着眼眶,鼻涕被一下下吸溜着,发出‘嘶嘶’的声音。

“小老儿,小老······”

试着有一开口,张病己终还是按捺不住心中哀痛,抬起弯曲的左臂,将脸埋进左肘内侧,双肩不住颤抖着,将双手摆个不停。

如此不知过了多久,待刘盈都有些莫名感伤起来,张病己才终于渐渐抬起头,从哀思中强自调整了过来。

大咧咧一掐鼻子,将泪涕顺手擦在身侧的田埂之上,张病己终是悠然长出一口气。

“罢了,罢了······”

“过往之事,不提也罢,不提也罢······”

看着张病己明明仍挂着泪珠,却强装出坚强之色的面容,刘盈一时之间,也是有些百感交集起来。

即便张病己没能把话说完,刘盈也大概能猜到,究竟是怎样不堪的过往,会让张病己这么一个年过七十,又经历过战争的汉子,在自己一个少年面前,哭的泣不成声······

——约莫五六十年前,同此时的刘盈一样,尚是少年的张病己,或许也有兄弟姐妹二三人。

辛勤劳作的父亲、慈祥和蔼的母亲,嫉恶如仇的兄弟,柔情似水的姐妹;

再加上几十亩薄田,三两只鸡鸭,一处还算温暖的农宅,便组成了张病己美满的家庭。

但不知为什么,在某个收成不好的年份,张病己却突然发现:最疼爱自己的姐姐,被父亲送去了某个大户人家,说是吃香喝辣。

之后不久,雄姿勃勃的大哥,也被官府召去,参加了某一场战争;自那时起,张病己便没了哥哥。

再后来,母亲病了,家中没钱抓药,只能眼睁睁看着母亲在病榻之上,被病痛折磨的奄奄一息。

为了母亲的后世,张病己的妹妹,也被父亲送给了某个大人物。

再之后,父亲逐渐年迈,家庭的重担,落在了张病已的肩上。

到了那一刻,张病已才终于明白过来:父亲那笔挺的脊梁,究竟是被什么压弯;母亲那美丽的面容,又是为何被蜡黄色渲染;

姐姐和妹妹,为什么非要去大人物身边‘吃香喝辣’;哥哥和弟弟,又为什么非要去战场‘一飞冲天’。

再后来,父亲也亡故,张病己和弟弟,也各自娶了妻、成了家。

之后,便又是一个以美好为起点,又只有那个起点,能让人感觉到些许美好的大轮回······

当这样一副模糊的景象,真真切切的出现在脑海当中时,刘盈只觉脊梁猛地一弯!

——因为在那一瞬间,刘盈便感觉到双肩之上,陡然压下了万均重担!

天子刘邦,还剩最后一年寿命。

从明年开始,这天下万千黎庶,就将全部压在刘盈那双仍有些稚嫩,且看上去丝毫没有力量的双肩之上。

为了让病重的母亲,不再没钱抓药;为了让贫穷的父亲,不再将女儿卖与他人;为了让朝气蓬勃的华夏儿郎,不再需要靠厮杀于战争,才能谋求一线生机······

“孤,还有很多事要做······”

“有的事,或许需要穷尽一生,甚至子孙数代接力,才能勉强做成······”

默然心语着,刘盈的面容之上,终是莫名涌上一抹神圣的使命感。

而在那双深邃,又不是迸发出精光的眼眸中,张病己也能看出一种明明很熟悉,却想不起来在哪里见过的坚定,以及一往无前。

“唉······”

悠然一声长叹,终是将眼泪、鼻涕尽数憋了回去,张病己终是洒然一拍大腿,顺势从树根下起身。

负手前行几部,便见张病己缓缓回过神,朝刘盈露出一个脊背深深弯曲,面上沟壑遍布,却又隐隐带着些许憧憬的淡淡笑意。

“殿下修渠以解渭北之水缺,又平抑关中之粮价,此,乃殿下尽得陛下仁义爱民、泽及天下之姿!”

“及除粮商米贾,兴粮市而专营粮米,吾等黔首虽不甚解,然亦知殿下,断不会加害于吾等。”

“嘿嘿······”

莫名一声嘿笑,张病己又僵笑着挠了挠头。

“殿下想做什么,小老儿不知;但小老儿知道,殿下定是想使吾等黔首,都过上丰衣足食、不愁温饱的好日子。”

“只愿往后,殿下莫要忘记本心,纵是得王天下,也稍念及吾等黔首、农户之生计······”

言罢,便将张病己缓缓正过身,对着刘盈沉沉一拱手。

待刘盈后知后觉的回过神,却见张病己已是再度回身,在田边抱起了一个总角稚童,一边逗弄着怀中幼孙,一边朝着远处的农宅走去。

看着张病己的背影,渐渐消失在晚霞之中,农宅之上,便嗡时飘起了一阵炊烟。

不知何时,巷口处多出了几只黑、黄各异的家犬,似是争吵般,朝彼此狂吠起来。

“炊烟直上逐日落,犬吠乡野民安乐······”

悠然一声低语,刘盈也终是缓缓站起身,看着远处那幅祥和的画面,竟驻足呆立在原地,久久不愿离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