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女生 完本 排行 书单 专题 原创专区
汀兰水榭 > 耽美同人 >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 第911章 废除太监制度?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第911章 废除太监制度?

作者:大明第一帅 分类:耽美同人 更新时间:2021-11-05 15:52:17

聊着聊着,徐晨芸忽然凑近朱慈烺,轻声道:“陛下,如果可以的话,最好是彻底废除太监制度......”

出于人道主义精神,徐皇后认为,这种阉割的手法过于残忍,是对生命的作践,应该禁止。

而且,宫中一些太监的心里阴暗,明争暗斗,让她觉得很不舒服。

朱慈烺不说话了,只是柔和地盯着皇后看,这目光让皇后心里一阵发毛。

近十年的夫妻经验,让她知道,夫君这是不开心了。

朱慈烺确实不开心了,太监是什么?是皇家的奴仆!也可以说是皇帝最信赖的人,怎么能说废就废呢!

猜忌是所有权力者的通病,皇帝更是如此,他们对外朝的大臣不放心,经常担心有人觊觎皇位。

在这种通病下,导致了大量宦官的产生,这些太监是皇帝的身边人,很多都是自小陪伴长大的,且是“没有欲求”的人。

不仅中国古代有太监,全世界都有,亚洲、欧洲、非洲无一例外,三四千年轻的古希腊、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都出现过宦官这一特殊群体。

使用太监,除了政治上的原因,还有生活的因素。

各国皇室或王室防止后宫混乱,有必要用一些没把的男人,防止给自己带绿帽子。

当然,这一点朱慈烺倒是不担心,在他看来,没有种马的本钱,就别找那么多女人!

朱慈烺以前也觉得,太监制度是落后的,愚昧的,残忍的制度。

然而作为在大明土生土长、打小见惯了太监的统治阶层,他已经被周围的环境影响了。

特别是当了皇帝后,这种习惯性的影响,逐渐转变对权力的控制欲。

皇城的二十四衙门,掌管情报的东厂和锦衣卫,以及南京、苏州、杭州织造局,各省市舶司,乃至全国各地的重要地方,各地国家仓库,都有着太监的身影。

刚刚徐皇后提议裁剪太监之时,朱慈烺的第一想法就是把这些不愿归降的太监派往各地,或监管、或管理皇庄。

因为相比文武大臣,太监更值得信赖,他们可以充当自己的左膀右臂,监视、牵制大臣。

重要的是,太监不会对皇权造成威胁,可以收放自如,想怎么搞就怎么搞。

大明的太监制度已经发展到了顶峰,形成了一套非常完善的等级、责任管理制度。

终明一朝,无论是多有权势的太监,哪怕是号称九千岁的魏忠贤,在皇权面前,也是不堪一击的。

只要皇帝主子一句话,太监不管手中握有多大权柄,都会烟飞灰散,不像唐朝僖宗李儇还得管有权的太监叫爸爸(阿父)。

大明自崇祯朝,太监的权力遭到大大的削弱,基本无法干涉政务。

朱慈烺登基后,对待太监的态度也是非常的谨慎,哪怕是自己累点,也坚持亲自过目所有内阁呈上来的奏本,再让司礼监协助批红。

古往今来,每一个专权太监的背后,都有一个软弱、懒惰、没有主见的皇帝。

并不是太监专权,而是皇帝放权,不管是什么人在那个位置上,都有专权的机会,哪怕是头猪。

看着有些局促的皇后,朱慈烺收回目光,把筷子搁在瓷筷架上,向后靠在椅子里,顺手接过身边太监递过来的锦帕擦了擦嘴。

他没有再看徐皇后,而是望着面前一排垂首待立的太监们,淡淡道:“朕知道了,这件事以后再说吧。”

徐皇后是个聪慧之人,看得出来夫君的不满,也不敢表现得过于出格,只好闭口不谈此事。

离开坤宁宫后,一路上朱慈烺仍在考虑太监这件事。

他忽然开口道:“小沈子,你是怎么当太监的?”

御前太监沈毛垂首回道:“回皇爷的话,崇祯十六年,流贼席卷河南,奴婢的父亲被抓去当壮丁,因反抗不从被杀,母亲悲愤上吊,当时奴婢只有十二岁,无依无靠,只得净身应征入宫......”

朱慈烺惊奇:“你是自己净身的?”

沈毛回道:“是的,奴婢自己操刀子割的......”

回忆起当初自宫的场景,沈公公至今都心有余悸,真的太鸡儿疼了!

“操刀子……割的?”

朱慈烺面露惊奇,他实在想不到,当年十二岁的小沈子竟有这等魄力!

没有多想,他又抛出了个问题:“宫里还没下诏征选太监,你就自己净身了,如果没等到怎么办?”

沈毛惨然一笑,回道:“都快活不下去了,哪里还管那么多,在奴婢的家乡有很多生活贫困,难以维持的百姓,他们都是自愿报名入宫的。

有的人家甚至把三代单传的男孩净身了,如果运气好等到宫里征选被选中了,至少可以换一家生活无忧.......”

朱慈烺可以想象到,那些没被选中的,又自己提前净身的人,生活该有多苦逼。

他问道:“你可曾后悔吗?”

沈毛道:“奴婢不后悔,入宫后奴婢像是进了天堂,才开始真正体会到生活的希望,这里吃喝不愁……”

“而且相比外面的战乱,天子的身边是天下间最安全的!”

朱慈烺呵呵一笑,心道那是你赶巧了,往南来到朕的身边,你当初要是往北选择去北京城当太监,那只能上城墙面对流贼大军,重新体会一下社会的险恶。

沈毛继续道:“能入宫侍奉天子,是奴婢八辈子攒来的福分,奴婢一辈子也不愿离开皇爷!”

“知道了,知道了。”

朱慈烺制止了他的表忠心,不愿再听这些虚头巴脑的场面话。

有些真话,朱慈烺是注定听不到的。

很多太监在入宫前觉得,大明朝的太监,是一份有前途的职业!

吃皇粮,工资高,有正式编制,还有养老保障和晋升机会,各种福利,连老婆都可以娶!

可以说除了不能传宗接代以外,什么都可以拥有!

当然了,如果在宫里混出了头,还可以从子侄中过继一个来养老送终。

如果祖坟喷火混得牛逼,在天子身边当差,进了司礼监,再恰巧遇到不喜欢管事的皇帝,混成了刘瑾,魏忠贤那等人物,更是不得了啊!

人家读书人十几年寒窗才考上进士当官,遇到有权势的大太监都还得老老实实的当干儿子!

这种好职业,简直就是愿意孤独终老的贫困子弟的首选职业啊!

这也导致了大明报考太监的竞争力非常大,往往从报名的人是征选名额的十倍。

回到乾清宫,朱慈烺没有再去想这些。

太监制度在中国存在了几千了,甚至已经与皇权产生了紧密的共生关系。

历朝历代有能力的皇帝能轻而易举的管住太监,没有能力的皇帝又要依赖太监跟大臣们斗。

而历代朝臣只希望太监不要干涉朝政,对太监制度本身,并没有太多的异议,从来没有人会向朝廷建议彻底取消太监制度。

或许,这便是哲学家所说的:存在即合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