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女生 完本 排行 书单 专题 原创专区
汀兰水榭 > 耽美同人 >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 第912章 训斥皇子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第912章 训斥皇子

作者:大明第一帅 分类:耽美同人 更新时间:2021-11-05 15:52:17

天武十年,立春,朱慈烺亲领文武百官行藉田礼于正阳门外先农坛。

祭祀先农是封建社会的一种礼制,历代皇帝每年都要行耕籍礼,亲祭先农坛,以示重视农业发展。

先农坛殿周围是一片片耕地,有地一千七百亩,其中二百亩给坛户种五谷、蔬菜以供祭祀之需。

天刚亮,庄严肃穆的先农坛周围一下子热闹了起来,皇帝、皇子、百官、农户、禁军等上万人驻足于耕地旁的跸道,一副大领导视察的熟悉场面。

朱慈烺不是第一次干这种事了,他熟练的将牛牵到地里,套上了犁,并示意太子朱和陛过来观礼。

一切准备就绪,只听司礼监太监一声高喝:“陛下亲耕!”

满场安静中,户部尚书张国维高声说了些好听的场面话,应天府府尹夏允彝进呈牛鞭。

朱慈烺卷了卷袖子,接过牛鞭一挥,开始赶牛犁地。

以往皇帝亲耕,需要配备两名耄老牵牛,两名农夫扶犁。

这次不同,朱慈烺一改常例,让太子朱和陛牵牛,二皇子朱和墿扶犁。

这头牛很肥壮,一看就是礼部专门准备的,它卖力的往前跑,犁刀过处,灰暗的土壤像是一条翻卷的浪花向前延伸,朱慈烺险些没追上,太子和二皇子也是一路小跑。

后面,应天府府尹夏允彝端着青箱,户部侍郎负责播种(户部尚书张国维老了,播不动了),一片君臣同心的劳作着。

在一片鼓乐赞歌声中,礼部、太常寺、御林军的指引护驾下,朱慈烺赶着耕牛往返了三个来回,完成了“三推三返”的亲耕礼。

在以往,皇帝亲耕不过是个礼仪,很多都是做个样子过过场子。

因为很多皇帝都不会耕地,在亲耕前都得先到西苑(现在的中南海)丰泽园前的演耕地里练习一番,以免亲耕时生疏落下笑话,耕地时就跟着牛走一圈就完事了,哪里还管后面播种成什么样子。

朱慈烺却不然,不用演习直接上路,亲持犁器,就跟真的农民一样,一口气耕了一亩地。

他时而停下查看一番,并指导后面播种的户部侍郎,不要插歪了,搞的户部侍郎紧张得满头大汗。

到了结束,不仅两个陪耕的大臣累的不行,太子和二皇子两人更是直接蹲在地上喘粗气。

“陛下万岁!”

“万岁!万万岁!”

一片混乱的山呼中,朱慈烺沉着脸走到太子身边,呵斥道:“站起来!”

朱和陛与朱和墿吓了一跳,麻利的爬了起来,畏畏缩缩的站在一旁。

周围的文武大臣们都沉默了,连高呼万岁的农户们也发觉了异常沉默了。

朱慈烺看着面露不安的太子,训斥道:“身为大明储君,当做天下万民之表率,你有什么可累的?”

他又指着二皇子朱和墿道:“看看你坐的位置,下面是刚刚种下的土豆,你把他破坏了还能长出来吗!”

“何为社稷?土地,粮食也,合在一起就是国家,糟蹋粮食,就是亵渎神圣!”

太子太傅冒襄站在一旁,刚准备出声相劝,说几句太子年幼之类的话,又生生的咽了回去。

朱慈烺继续呵斥道:“民以食为天,要是没了粮食,百姓们饿了肚皮,他们就会割了皇帝老儿的脑袋当米缸!你想朕的脑袋被割吗?想你自己的脑袋被割吗?”

太子缩了缩脖子,弱弱地道:“父皇......皇儿错了。”

“告诉朕,错在哪了?”

太子道:“皇儿刚刚在践踏社稷,非人君所为,身为君王,当以民为贵......”

朱慈烺微微点头,对太子的回答还算满意,他接着又看向二皇子朱和墿,呵斥道:“你呢?”

朱和墿昂着小脑袋道:“皇儿知错,愿学曹操割发代首,以谢天下!”

孩子们的觉悟很高,朱慈烺内心很满意,不过他依旧板着脸,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你还不配自作主张,都到一边呆着去!”

“是!”

太子和二皇子应了一声,灰溜溜的跑到跸道上。

教育过两个小崽子后,朱慈烺恢复了平静的神态,但他身后的几名老臣眼中却是蒙上了泪影,一个个动容了。

看样子,下一届大明皇帝,应该也是个爱民如子的好皇帝啊!

亲耕以后,朱慈烺再度匆匆回到宫中,开始新的忙碌。

翻看着一份份奏本,当他看到来自陕西巡抚张同敞的奏本时,不禁眉头一皱。

这道奏本是张同敞的辞呈,也是今年递上来的第九道辞职信。

张同敞是张居正的曾孙,为人也算忠义,之前担任四川巡抚时政绩优异,朱慈烺有些不明白他一味的辞职想要干什么。

张同敞在奏本上洋洋洒洒的写了一大堆理由,比如人老了干不动了,又比如去年陕西发水灾,造成渭河大决堤,以致出现数万灾民,现在是引咎辞职。

朱慈烺显然不信这些鬼话,根据他得到的消息,去年陕西水灾时,张同敞亲自带人前往大堤填河,按照他的身体素质,再干个五六年毫无问题。

崇祯十四年后,困扰大明多年天灾出现变化,原本干旱的北方降雨增多,转变为北涝南旱。

近几年来,北直隶、山东地等地一直有水灾发生。

黄河最大的支流渭河,千百年来,浇灌着八百里秦川肥沃的土地。

去年七月下旬,关中西部发生了持续半个月的大雨,降水量是常年的五六倍,一向温顺的渭河发怒了,整个渭河堤防全线临水,汹涌的河水咆哮着向渭南、华县、潼关各地袭去。

根据张同敞的奏报,暴雨洪水给横贯八百里秦川的渭河沿岸带来了巨大灾难,三十万亩的土地被淹,百万亩的农田成灾,二十万间房屋倒塌,五十万头畜禽溺死,新种的玉米、土豆、棉花等秋田作物霉烂变质。

好在陕西被前任巡抚孙传庭治理得如铁桶一般,官员各司其职,百姓伤亡不多。

在陕西巡抚张同敞的带领下,各州府官员积极救灾,其中有一名知县,两名县丞在抗洪中英勇牺牲了。

目前陕西的救灾工作已经在去年年底结束了,朝廷也没有怪罪张同敞,为何他就忽然请辞了呢?

根据多年的政治嗅觉,朱慈烺总觉得哪里不对劲,因为年前时,他还收到了陕西几个知府的辞职信。

这一刻,朱慈烺萌生了去巡视西北的想法。

在崇祯朝,陕西一带常年遭灾,基本没一年好的,这也造就了李自成、张献忠等流贼席卷陕西的条件。

朱慈烺早有亲自前往陕西看看的打算,因工作原因一直没有机会,这次趁着年初政务不多,他决定好好的出去走走,顺便视察下沿途春耕的情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