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女生 完本 排行 书单 专题 原创专区
汀兰水榭 > 耽美同人 >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 第913章 拖家带口的西巡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第913章 拖家带口的西巡

作者:大明第一帅 分类:耽美同人 更新时间:2021-11-05 15:52:17

天武十年三月初二,朱慈烺摆开全副执事、銮驾,携徐皇后、杨贵妃及两位稍长的皇子向中都凤阳出发。

这次西巡,朱慈烺不打算大张旗鼓的的去,他深知那样只能看到下面装饰过的表面情况。

所以,他以巡视凤阳的名义出巡,到了凤阳后再微服私访前往陕西。

这次拖家带口的出巡,朱慈烺主要也是为了锻炼太子和二皇子。

按照明太祖朱元璋定下的规矩,皇子宗室每年都要到凤阳历练、练兵,从南京到凤阳的三百多里路程,至少三分之一要步行,不准骑乘。

朱慈烺觉得这规矩挺好的,便继承了下来。

走了几天,銮驾过了长江和滁州府,进入了凤阳府的地界。

銮舆内,皇后徐晨芸透过窗帘,心疼的看着跟在仪仗旁步行的太子和二皇子。

她转身看着朱慈烺道:“陛下,两个孩子才八岁,走了这么长路怪辛苦的。”

朱慈烺斜躺在软卧上,目不转睛的看着手中的书,淡淡道:“慈母多败儿,你不要惯着他们。”

片刻后,他放下书,面露怀念道:“想当年,朕八岁时,南征北战,驰骋疆场,从北京城杀到辽东,又从辽东杀到蒙古,千里荒漠,眉头都不皱一下,区区三百里路,他们是赶上好时代了!”

徐皇后温婉一笑:“知道你能干。”

朱慈烺坐到她身边,嘿嘿一笑道:“你知道我哪里最能干?”

徐皇后先生一怔,待理解其意后,不禁满脸通红,嗔道:“越来越不正经了。”

朱慈烺将她揽入怀中,双手开始不老实了,道:“那怎样才算正经?”

徐皇后有些慌了,左闪又顾道:“陛下,你别这样,皇儿还在外面呢......”

朱慈烺哈哈一笑,冲着龙辇外面道:“小沈子,让太子他们到贵妃的车驾里休息一会。”

“奴婢领旨!”

沈公公听到里面的动静,心中会意,知道皇帝要开车了,连忙撤去龙辇周围的御林军。

......

三百多里的路程,銮驾足足有了八天。

皇帝带一家子巡幸凤阳的这一举动,使得整个凤阳都沸腾了,当日凤阳城万人空巷,齐聚洪武门外,都想瞻仰一下帝后的风采。

尤其那些见过朱慈烺的老凤阳人,更是激动地热泪盈眶,皇帝已经十年没回凤阳了!

朱慈烺御驾途经之处,万民顶礼谟拜,一片“万岁、万万岁”的欢呼声。

身着庄严皇后礼服,坐在銮舆内的徐皇后,也不禁为这场面感动了,大明龙兴之地的百姓,比京师百姓更热烈,这是一种难以言说的氛围。

凤阳府,朱慈烺的发家之地,也是大明的精神中心,朝廷内的众多勋贵、高官,还有军中大量的中低级军官,皆是从这里走出。

每年,都有大量的勋贵子弟来此历练、参观,皇明军校的军官生们每年拉练也是前往凤阳。

当朱慈烺走出龙辇再见这里时,凤阳府被修的越发漂亮了,淮河两岸的大水车高高耸立,官道两侧十分整洁,每隔数里就有一座供路人休息的八角亭,时而还能看到一些正在铺设的铁路。

在一片欢呼声中,御驾沿着洪武街入了皇城禁垣。

崇祯八年,高迎祥等十三家流寇攻破凤阳,焚毁了半个凤阳,包括禁垣里的宫殿,朱慈烺当太子时,在凤阳住了数年,为了攒军费省钱,只是修缮了部分居住的殿宇。

现在大明四海升平,皇家内帑充裕,这些宫殿由内帑掏钱陆续重建,颇有些南京二京紫禁城的熟悉味道(建筑格局基本一样)。

朱慈烺用完午膳略显劳累,便休息了片刻,等他醒来之时,迷迷糊糊的发现面前站着两个大美人。

他以往是错觉,接着细细一看,原来是自己的两个老婆,徐皇后和杨贵妃。

二人皆是盛装打扮,徐皇后一身明黄大衫,头戴金冠,身戴霞帔,着红线罗大带、描金玉带;

杨贵妃则是穿着类似的礼服,为红色皇妃大衫,行止间珠玉轻颤,尽显一股雍容的华贵气势。

徐皇后脸上带着温柔的笑意,道:“陛下,您醒啦!”

在她身后的杨贵妃,规矩的裣衽施礼道:“妾身见过陛下。”

朱慈烺爬起来,露出微笑道:“你们盛装打扮的,这是要去哪?”

徐皇后回道:“妾身准备和杨贵妃去福田院探望,为百姓送一些吃穿用品。”

哦,原来是去养老院看望孤寡老人。

朱慈烺心中一暖,皇后来凤阳的第一件事,就是想着为自己分忧解劳,体恤万民,真是位好皇后啊。

不像自己,路上“操劳”了一阵,就累了困了,连本地官员都没召见。

他柔和地看着徐皇后,握着她的双肩道:“晨芸辛苦了,去看看就早些回来,不可太过劳累了。”

说到‘劳累’二字,朱慈烺的语气特意加重了一些。

徐皇后像是没理解他的挑逗,只想着这些关心的话,脸上露出了小小感动,低头轻嗯了一声。

朱慈烺又偏头对杨贵妃道:“月柔,你跟着皇后多留心,顺便找那里的老妇人打听一下,这些年福田院的福利如何,官府是否按时发放物资。”

“妾身领旨。”杨月柔娇滴滴的应道。

在历代的封建社会中,明朝是一个社会福利比较高的时代。

建国初期,明太祖朱元璋创立了三大福利机构,分别是养济院、漏泽园和惠民药局!

养济院,是收容无家可归的穷人和乞丐的场所,凡是被收留的,每月都会给予大米三斗、库布一匹,遇到自然灾害无家可归者,官府还会免费给予稻种耕牛,并赐良田十五亩。

当初朱慈烺南下凤阳,治理凤阳府的第一件事就是重启了养济院,收容广大流民并分配工作,开垦荒地。

漏泽园,是官府设立的丛葬地,凡无主尸骨及家贫无葬地者,由官家丛葬,大明各府县均有设立。

惠民药局(相当于医院),行使全国药业的管理职权,大明各地皆设立了惠民药局主管当地的药业,相当于大明的医疗体系。

朱元璋设立的这三项福利,作用是让百姓老有所依,死有所归,病有所医。

老朱还出台了封建社会最完善的国家养老制度,他规定:凡大明百姓,八十岁以上的无产老人,每个月可以去官府领五斗米、五斤肉和三斗酒。

九十岁以上的老人在此基础上,每年再额外领取一匹布帛和五斤肉。

除此以外,官府每年正月初一和正月十五还要设宴款待这些老人吃喝。

在法令施行的过程中,为了避免富人和贫民之间产生心理落差,官府一视同仁,均给予补助。

如果哪座城池里发现了无家可归的的流浪汉,或者无人照顾的残疾人,地方官员要受到朝廷追责!

被朱慈烺送进菜庙的英宗朱祁镇,在位期间也在社会福利上有过贡献。

他规定:无论是士兵还是平民,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只要达到七十岁,每年可以领取十瓶酒和十斤肉。

八十岁以上的人在前者的基础上,额外领取两斤棉和两斤布。

当然了,这些福利因天启、崇祯朝战乱,大多是被废弃。

朱慈烺所提到的福田院,也就是大明版的养老院,专门收容老幼残疾而无依靠之人。

这是朱慈烺重启养济院、漏泽园、惠民药局三种社会福利后,重新建立的社会福利制度,以后还得完善。

皇后和贵妃告退后,贵妃杨月柔忽然悄悄折回。

在朱慈烺惊讶的目光中,杨月柔贼兮兮的走近搂着朱某人的脖子,在其耳边轻声道:“陛下,今晚能让妾身侍寝吗?”

朱慈烺木然的点了点头,道:“可以......”

杨月柔甜甜一笑,朝朱慈烺抛了个媚眼,然后揽着礼服,袅袅而去。

看着她的倩影,朱慈烺决定再补一觉,避免晚上疲劳驾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