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女生 完本 排行 书单 专题 原创专区
汀兰水榭 > 历史 > 上党旧事 > 第87章

上党旧事 第87章

作者:弓庆安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1-07-08 08:17:19

第87章

刘福禄的二个女儿刘保童、刘保禅四五岁的时候正在跟随母亲赵英子在京津一带走码头演出,回来后又正遇到三年大灾荒,母亲赵英子不幸去世,耽误了裹脚的最佳年龄。

到十岁的时候,刘福禄归入故里,担任了里正才听族人妈妈跟姑亲们说:“若刘保童、刘保禅再长大一点裹脚就更受罪了,还不一定裹好。”女孩裹脚是女人们的事情,男人们不大强管。

女孩子裹脚的最佳时期是在四五岁的时候,裹脚是个很痛苦的事情,因为每只脚除大拇指外的四根脚趾头要用布紧紧地向下窝向脚心,黑天白日不能将布解开,为了踩断脚趾还得不停地下地走动,截止脚关节脱臼变形,半年后除大拇指外的八根脚趾就会完全弯曲在脚掌下面,标准是从上面看不到被弯曲的四根脚趾。

在当时女孩不裹脚是长辈们的责任,伤风败俗,违背家族礼仪,女孩长大了因为没裹脚就嫁不出去,除非嫁到一些下等家庭。

自刘福禄担任里正,开了学堂,立下乡约后就带头跟乡民一道遵循乡规,沿袭旧俗,可在女儿裹脚这嘛事上拖拖延延,不太注重,按他的说法是,女孩裹脚又受苦又受累,日后不能行走,实乃妇女之不幸,虽是旧俗却也不归大清法令,能改只改,好好的一双脚板硬是拧的像麻花模样,只图男人欣赏却让女人遭殃,一身受辱。

同治年间,他的妻子赵英子就是一双大脚,走南闯北,还进宫给老佛爷献戏,看到宫里的女人就没人裹脚,世道轮回,旧俗也得变。

此言一出,乡民无一响应,甚者有乡民背地咒他伤俗。

现实也是?他的两个大姨子赵秀苹、赵秀芝也是从小没裹脚才是一个做了妾,一个被“响马”掳走?

可是两个女儿从京城回来已经长大,看到给她们裹脚,听到那个惨叫声,看到那个痛苦的样子,加之女儿的哀求,刘福禄就不再强给她们裹脚。

刘福禄对此很无奈,也确实不想让女儿活活受那个罪,他也不上心女孩裹脚的事,他在闯江湖那些年就见到不少没有裹脚的女孩,走起路来都是风风火火的,再说他的妻子赵英子也没有裹脚。

不过刘福禄的目的就是找借口让两个女儿躲过裹脚这一关,还跟族家长辈说大清律例上也提倡过不让女子裹脚的事,意思是不裹脚也没有违反大清律例,他是里正保长,除了不给女儿裹脚还不想让乡民抓住他的小辫子。至于女儿长大嫁出去嫁不出去都不是眼下的事情。

也应了族家姑妈们当初说的话,到两个女儿长得亭亭玉立貌美如花的时候,上门来提亲说媒的就是没有。

这还让刘福禄犯了难,就是因为女儿没裹脚,像他这样的大户竟没有媒人登门提亲的。女儿嫁不出去也是家庭的不幸。

幸好赵秀苹知道了,来河口庄见到刘福禄,经他同意把两个女儿领走了。赵秀苹是女儿的大姨,女儿被她领走,刘福禄是最放心的。

自靳义堂在平顺小西天举起“柔风显灵替天行道”的大旗后,在太行山潞府一带搅乱了那些种植罂粟大户的发财美梦,自己因买卖罂粟也发了家,在遥镇挨着刘福禄的新宅也置了一处宅子,然后置买田地纳妾顾家丁养侍女,开始过上了滋滋润润的生活。

自己的生活富足了,那些种植罂粟而坑害乡民的大户减少了,靳义堂所带领的烟民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烟瘾而举起“替天行道”之大旗,也从此名扬千里之外。

这也是当地官府默认了他们这种“狭义”行为而没有深究的结果,说白了,由于他们这种“狭义”行为导致在后来的泛滥就是潞府的扈万坤扈千总给惯养的。

光绪二十年,中日甲午战争后,长期流行在直隶民间一带的秘密团体秘密会社相继发兴,他们利用设立神坛、画符请神等方法秘密聚众,称为“义和拳”, “大刀会”,“红灯罩”。教授信众刀枪不入,支持清庭抵抗西方列强,“扶清灭洋”。

在临洺关当捕快的尤刚前几年带着尤大小姐离开了新安里又返回故里,参加了当地的仁义会金钟罩,以“扫清灭洋”为宗旨,后加入“扶清灭洋”的义和团。

在游风约早听说小西天靳义堂举着“替天行道”的大旗,虽然他弄不清靳义堂这“替天行道”是行的什么道义,是替上天维持世间的那个公平。但是只要打着“替天行道”这个旗子,就是站在了侠肝义胆英雄壮举的这个行列。

“扶清灭洋”正是侠肝义胆英雄之壮举。

尤刚找到了靳义堂,跟他说明“扶清灭洋”的义和拳需要天下英雄好汉来参加。做了盗抢罂粟“响马”的这几年,只是自己在用“替天行道”这个词来掩盖他们为了自己能吸食鸦片这个事实,其实他们的所作所为就是响马强盗,只不过他们抢的是那些种植罂粟坑害百姓的大户,没有遭害老百姓。

想不到他们举的这杆“替天行道”的大旗,还有人说他们是英雄好汉,而且还能参加“扶清灭洋”的队伍,这可是下固百姓之人心,上培国家之元气,抵抗夷人,与西人打仗,则是大大的忠臣和义士,则是民族大义。即使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靳义堂是个戏子,在戏台上曾经演过多少民族英雄,现在他们这些聚结在山上的烟民,正是迎来了一次真正做一回英雄壮举的机会,何能轻易错过?

靳义堂跟韩德明等头领商议,把参加义和拳说的更加神秘兮兮,只要参加义和拳大刀会,马上就能演练金钟罩刀枪不入,梅花拳火攻六路,义和拳轻功飞墙走壁。

召集那些烟民来到山上聚义厅,韩德明把靳义堂的话学说了一遍,大家纷纷要求参加,主要目的都是听了能学到刀枪不入飞墙走壁这本事而参加的。只要能学到这些本事,还怕日后没有他们的活路吗。

靳义堂的目的是想做回保家卫国的真正英雄让刘福禄看看,因为刘福禄后来知道了他们盗抢罂粟的事,虽然表面上没有说他为了吸大烟做了响马,还几乎把刘保金害了,单是看他那个给乡民戒烟的行为,就说明他对他们夫妻吸大烟有成见。他给乡民戒烟,他们仍旧吸烟,跟他刘福禄背道而驰,他曾经还三番五次劝他们戒烟。

他们夫妻还要做给千总扈万坤看,那一回在他的府营对着那么多营兵打的他们皮开肉绽,还把他们赶出潞府,永远不得再入戏班演戏,这对他们来说是多么大的侮辱啊。

后来他们举起了替天行道这杆大旗,那个扈万坤为何不来抓他们呢,还不是因为他们做的是英雄之举,是沿着当年林则徐林大人虎门销烟的路子走的吗。

这回是参加“扶清灭洋”的义和拳,要赶走那些欺负中国人的洋人,这还不够格当回英雄令他们另眼相看吗。

靳义堂跟尤刚都是想做回民族英雄,不管那些对参加义和拳大刀会就能够刀枪不入飞墙走壁的承诺是不是能够得到保证,做回英雄好汉还是值得的。

义和拳就像是当年太平天国那样,开始还是打着“反清复明”的旗帜,被清庭屡次追剿,中日甲午战争后,义和拳改为“扶清灭洋”,这样得到了清庭的支持。

尤刚在游风约新安里看过靳义堂演的武戏,那功夫在他看了可不是那些戏台上的花拳绣腿。尤刚在临洺关当捕快就是经常习武的,他看出来靳义堂的功夫,要不靳义堂就不会在戏班是一个压不弯的台柱子。

靳义堂跟着尤刚来到仁义会,很快就成为了一个小头领,在小西天的大头领韩德明自然就成了靳义堂的副手。

在小西天的比武中韩德明不是靳义堂的对手,他早想把那个头领的交椅交给靳义堂,只是他不肯接受,为此韩德明更加尊重敬佩靳义堂,现在到了仁义会,韩德明那再敢逞强呢。

在小西天是干什么?那就是响马,只是自己打的“替天行道”的旗号,在仁义会、义和拳是什么,这才是真正的“扶清灭洋”替天行道的组织,他当头领那会有推辞的道理。

既然做起了头领,就得有自己的队伍,要发展队伍就得到游风约家乡去发展,在那里竖起招兵旗,还怕没有吃粮人。

靳义堂到了遥镇,第一句话就是告诉赵秀萍:“天津有个团会叫红灯照,专门接收女性。”

“为何接收女性?”

“扶清灭洋,替天行道,练就金钟罩刀枪不入。又能做回真正的英雄又能学会上乘之武功,还能给刘福禄跟扈万坤看看,我们不是为了吸大烟才举起替天行道之大旗。”

赵秀苹听后道:“那不是说真正的花木兰要从军保家卫国了。”她在戏台上演了多少场花木兰都不记得了,做梦都想做回真正的花木兰。

“说的对哩,正是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