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女生 完本 排行 书单 专题 原创专区
汀兰水榭 > 历史 > 上党旧事 > 第88章

上党旧事 第88章

作者:弓庆安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1-07-08 08:17:19

第88章

红灯照是天津专收女性的拳会,开始称红灯罩,她们身穿红色装束,手提红灯笼,左手持红折扇,年长的头梳高髻,年轻的为双丫髻,后改称红灯照。

红灯照大师姐林黑儿被称黄莲圣母,功夫很高,传说入了红灯照,跟着大师姐静室习拳,就能得道术成,在空中即可任意飞翔。

红灯照不要裹脚女子,赵秀苹就是大脚。到了天津女子拳会,数月后也没有学成什么任意飞翔,按黄莲圣母的说法是,心还不诚,心诚则灵,功夫未到,功到自然成。

若心诚,则是给拳会发展会员,凡女子会员都是大脚,来到乡里凡没裹脚的无非都是那些小家小户没人管教或是在青楼妓院的女子。

赵秀苹忽然想起她的两个外甥女刘保童和刘保禅,现在已是妹夫刘福禄最头疼的一件事,两个大姑娘窝在家里没有媒婆敢来提亲,原因就是门当户对的富贵人家嫌她们不是三寸金莲,不是门当户对的小家庭也不敢上门。

赵秀苹见到刘福禄,没敢说要找两个女儿到天津红灯罩参加女子拳会,只是说有家戏班要找武生,问同意不同意她们去。

刘福禄道:“她们的母亲不就是戏班的角儿,还是名角儿,去即去吧,一直在家也没个落处。”

赵秀苹知道刘福禄说的这个落处是什么,想当初她就是因为自己不是三寸金莲才被落得个做妾的料,转来转去遇到了靳义堂,可是她却领略到了大脚板的好处,虽落下不少的骂名,生活还是自由的。

“女儿到了外面也许遇到个中意的,总被老呆在家里强。”赵秀苹道。

刘福禄点点头:“遇到最好,总之都是出家货,不能老在娘家关着,你是她们的大姨,就给她们做主吧,我也好省心。”

赵秀苹道:“理所当然,就把她们交给我吧。”

赵秀苹真想说她们姐妹两个如到了红灯罩都成了“扶清灭洋”的女中豪杰,还怕没有个好去处。又怕刘福禄搞不懂什么是红灯罩,不相信她的话再反悔了不放女儿走。

岂不知刘福禄最是一个开通的人,不然的话就不会违背祖宗留下来的规矩不给她们裹脚,使他们到现在也嫁不出去,还让族人戳他的脊梁骨,骂他作为一个保长,诚心带头伤风败俗。

其实,刘福禄也不是故意的,那个年代除大灾荒还有妻子赵英子的不幸去世,他哪有心思顾及到女儿裹脚的事情,耽搁了最佳的年龄。

刘保童和刘保禅从小就跟着父母、大姨到京津闯荡,哪能会老老实实呆在家里,现在大姨又来叫她们出门了,心里到是一百个乐意。

自从花葵到河口庄见到彩娇那个得意洋洋的样子,跟在他们那个土窑子里简直是判若两人,最直接的是让他发现彩娇的眼神里少了那种对他迫切的祈求和无端的贪婪。

记得刚刚跟她来到土窑子里的那个时候,只要烟瘾上来,花葵就给她拿出烟枪,将大烟装在烟锅里,看她滋滋润润地躺在炕上,闭着眼睛等待花葵将烟枪放到她的手里,开始享受那个让他感到一种摸不着猜不透的总让人奇妙的快乐。

甚至有时候,只要他外出回来一进门,她的这种贪婪就浮现出来,那双对他渴望眼神,让他已经形成了习惯。

到了河口庄见到她的第一个感觉就是没有了那种眼神,换之而来的是一种温煦的目光,使他感到一种木然的不知所措的亲切。

后来他又习惯了这种亲切,这才是他感受到的最满意最幸福的生活,他曾经问她为什么要下那么大的决心,遭受那么大的毅力戒掉了大烟,她只是告诉他说,是因为遇到了刘保长。

他跟靳义堂离开河口庄的那一刻,他就不再想跟着靳义堂到小西天走了,因为彩娇不需要他去做盗抢种植罂粟大户的响马了,她不需要那些福寿g、芙蓉糕或者金丹等都是一码事的这些东西了。

甚至彩娇并不知道他为了能满足她的烟瘾而跟着师父落草为寇了,在他眼里他不以为他们高举“替天行道”这个旗帜就是冠冕堂皇的英雄好汉。

他不能让彩娇知道他去落草为寇了,当时师父靳义堂也理解他的心情,虽然他们两口子没有学彩娇那样也让刘福禄帮助他们戒掉那个烟瘾,在靳义堂眼里,觉得整个世界上好像除了那些贫民吸不起鸦片外,上层社会吸食鸦片已经是大众化了,为此他们并没有感到吸大烟的羞耻来,还觉得就是一种时尚。

花葵还是乐意当这个戏子的,虽然是三教九流里较下等的职业,但总比落草为寇的好,当初彩娇跟她的时候就是一个戏子,并没有嫌弃他是一个戏子。

花葵告别了师父靳义堂,他到潞府又找到了如意班的程班主。

程班主现在的戏班在潞府又站住脚了,也是沾了人家扈千总的光,虽然当时扈万坤赶走了靳义堂夫妻,却在潞府又捧红了如意班,也是扈万坤因为赶走了如意班的台柱子而表示歉意的一种回报。

如意班有了扈千总的支持,程班主如鱼得水,就又开始招名角找台口,日益得顺。至花葵二次投奔过来,如意班又打开了潞府以外的市场。

在刘福禄经营如意班的时候,光绪三年前,花葵就跟着靳义堂在京津一带做揽头,人熟为宝,如今他既是如意班台柱子也是一个领班,在京津一带很有名气。

就连彩娇也跟着他女扮男装在戏班跑龙套,生活过得很惬意。

甲午年秋,京城冯鸿儒托人通知如意班来京给老佛爷过六十大寿贺喜,这是如意班在光绪三年大灾荒后第一次聘请如意班到皇宫献戏的。

冯鸿儒不知道上党戏如意班的班主刘福禄已经退出戏班了,京城里也不知道程班主是如意班的班主,只知道如意班这个名字。

到京城献戏是冯鸿儒给儿子冯光道捎信让通知如意班的,老佛爷六十大寿要轰轰烈烈大操大办的,谁能摊上这事,就是谁家的祖坟冒青烟了,就要光宗耀祖了。不说是挣钱,关键是会名声大震的。

当年刘福禄戏班就是进了一次紫禁城,从此就在京津一带吃香起来,三年来一个接一个的台口排队演,回都回不来。

在省城的冯光道知道刘福禄不再经营如意班了,但是如意班戏班还在,能让家乡的戏班到紫禁城演戏不单是为乡人办好事,也是给自己的脸上抹光。

刘福禄也是同样的这个想法,现在听说他的如意班在程班主的经营下,在潞府还是鼎鼎有名的,那个花葵如今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技艺几乎超过了师父靳义堂。

有的以为如意班班主还是刘福禄,刘福禄听到这个消息脸上感到也很荣光,毕竟他是如意班的创始人。这回如意班要再次到京城给老佛爷演出,跟他也是很有关系的。

刘福禄见到程班主,告诉了他这个好消息,程班主受宠若惊,现在他的戏班已经发展为两个八驮班了,他跟刘福禄道:“如今托老班主的福,花葵领着一个八驮班已经在京津闯荡快一年了,一听说是如意班,沿途您的那些客栈的店家真是好生照顾。”

当年刘福禄从京津一直到潞府开的那些沿途客栈,大灾荒过后又陆续开了,现在客栈交给了戒掉大烟的二哥刘二旦管理。

“据说这次要在颐和园演出,老佛爷的六十大寿寿辰要到圆明园庆贺,在沿途大摆排场,老佛爷的銮驾出皇宫西华门走北长街经新街口出西直门至颐和园,老佛爷要在颐和园听戏,一点纰漏都不敢出。”

刘福禄说的津津有味,却让程班主一句也没有听懂,倒是觉得神神兮兮的。

“想当年到京城给老佛爷献戏多亏在京城的冯大人帮忙指引,不然连紫禁城的大门都找不到。”刘福禄继续说道。

其实刘福禄说的玄玄乎乎,精精细细的,是想让程班主觉得这次给老佛爷庆贺六十大寿是一件不可小视的事情,让他感觉到到京城的难处和刘福禄对京城各个环节的熟练从而让程班主说出他想听的话来。

不想程班主随口就说出了让刘福禄想听的话来:“听刘班主这么一说,我怎么觉得恍恍惚惚的,紧张兮兮的,心里没个底儿。”

刘福禄道:“谁第一次到那个地方都感到紧张兮兮的,弄不好还会到处碰壁前功尽弃。”

程班主更加是心有余悸摸不着南北:“那是,上次到京城演出我没去,若是去过一次,也能摸个七七八八,要不您就随如意班去吧,若是您去,我就放心了,再说如意班就是刘班主您的名号,这是要到京城给朝廷演戏,马虎不得诶。”

刘福禄见他的那些话起了效果,哪敢推辞,自己一接到这个消息就迫不及待想去,好多年没有去了,不单是想到京城一路看看自己的那些客栈,主要还是想打打自己原来这个如意班的旗号,再风光一回。

“眼下大秋收过了,顺便去一趟也行,即是没有这事,我也有计划去一趟看看那些客栈经营的怎么样。”

程班主道:“那可是谢天谢地了,有您随班,我还有啥担心的。”

如意班头八驮戏班被花葵领着就在京津一带跑台口,程班主跟刘福禄赶着刘府的马车赴京找寻戏班,赤岗因秋忙停课也跟着而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