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女生 完本 排行 书单 专题 原创专区
汀兰水榭 > 历史 > 我在民国打酱油 > 第二百三十五章 最为特殊的年夜饭

腊月二十七,午饭刚吃完,大牛和湘虎俩人就迫不及待的开始收拾物品,准备出发。

其实,需要用的东西,在之前都已经准备好了,无非是防寒的,野外用餐以及帐篷之类的物品。

看着大牛正在往一个大包裹里面,塞瓶瓶罐罐的调味料,汤皖便笑着问道:

“你带着些干嘛?那地方又不是没得卖?”

哪知大牛却是十分认真的说道:

“先生,俺们这回要去待好多天,那湖边能有什么好卖的,再说俺力气大,能背!”

“那这个羊肉,你也带?”汤皖指着大包裹里,被包的好好的一只羊腿,不禁担忧道:“不会坏了吧?”

“不会坏的,这天冷着呢!”大牛拍拍胸脯,憨笑道:“湘灵小姐最是喜欢吃羊肉了,那湖边都是打渔的,俺就不带鱼了!”

当然大牛还没忘记腰上的家伙,黑漆漆的,以备不时之需;

湘虎闷着声,挑着一个不轻不重的担子,前面摆放的是湘灵喜欢吃的东西,后面担子上是应大牛要求,装的锅碗瓢盆等做饭工具。

而汤皖则是背着一个大大的包袱,里面都是一些御寒衣物等,想着湖边风大,肯定比寻常冷一些。

三个人像是西天取经一样,大牛担的最多,湘虎也不少,汤皖背上一个超级大包裹,一路上赚够了眼光,有认识的人,就热切的问道:

“先生,马上就过年了,你这是去哪儿?”

“出门省亲!”汤皖笑着应声答道。

“可是回徽州老家?”认识的都知道,汤皖老家是徽州的,不免问道。

“呵呵!”汤皖想了一下,点了点头,也不作多的作解释,免得生口舌。

中午从首都出发,傍晚天黑的时候到平津,晚上不在平津休息,连夜坐火车,沿津浦线经过鲁省省会,泰安、兖州,到滕州已经是第二天下午了。

三个人出了车站,找了个空地方,吃些东西充饥,休整一会,再继续赶路,往兰陵方向走。

这一段路是最难走的,因为没有火车,只得租了一辆大马车,一路走到了兰陵才发现走过了。

此时,已经天黑了,只得住一晚,第二天一大早,直奔一个叫微山的地方,这里是微山湖与昭阳湖的连接处,通京杭大运河。

然后坐船沿着运河一路往北,不到半天功夫,就来到一个叫湖兴的地方。

腊月二十七出发,到腊月二十九终于到了,总算没有错过年夜饭,

此时,已经是下午了,天色微微暗,正刮着风,气候与首都差不多。

集市上已经没了人,只有三三两两的人裹着破旧大棉袄出来行走,汤皖热乎的凑上前,问道:

“老乡,老乡,想和你打听个地方!”

“改哪儿来?”老乡搂着胳膊,用方言问道。

“首都,来寻人的!可知道湖兴在哪儿?”汤皖问道。

“湖兴?”老乡一脸不解,随后皱着眉头,不解道:“那是船上人待的地方,先生奏么起?”

汤皖一脸疑惑,不知道这个方言什么意思,只好又问道:

“老乡,可知道怎么走?”

老乡点点头,不明白这位先生要去那等地方做什么,不过还是好言相劝道:

“先生,那里是船上人待的地方,一般都没人去,这天都要黑了,最好还是先找个地方先住下!”

“没事,我就去那地方找人!”汤皖先生感谢这位老乡的好意,然后问道:“可知道怎么走?”

老乡没说话,示意跟着他走,领着汤皖,把三人带到一个路口,指着一个方向,说道:

“顺着这条路,一直走到湖边,往船多的地方走!”

“谢谢!”汤皖感谢道,辞别了老乡,顺着这条土路,往前走,不多久,一片宽阔的湖泊横际眼前,左右看不到边际。

这就是昭阳湖了,在左侧不远的岸边滩涂,停靠着许多小木船。

一条接着一条,看不到头,并排靠着,船尾巴用一个麻绳绑在岸上的木桩上。

湖面很宽,影影约约能看到对岸,成一条线,来自湖面的寒风,吹得三个人瑟瑟发抖。

沿着岸边土路,三人继续行走,进入船只停泊区,立刻就引来了船上人的注视。

前面一个先生式样打扮的人,后边跟着两个跳着担子的年轻人,好奇的小孩子们远远的跟在后面。

这里是船上人家生活的地方,一般陆地上的人都是不屑来这里,平时看到是船家人,都是用高人一等的目光看待,就更别提有先生来了。

汤皖向前走了一段距离,也没发现湘灵的踪迹,而后面已经跟了不少的小孩子,船尾也站着不少人,都在向这里眺望过来。

汤皖让大牛和湘虎放下担子休息会,自己走去船边,向一个质朴的中年船民,打听问道:

“老乡,我想和你打听个事情!”

“先生,您说!”这人是个40来岁的船民汉子,脸庞,手脚漆黑,大冬天的,就赤脚站在船尾。

“最近有没有一个这么高,短头发的女子,和一个洋人来这里?”汤皖边说着,还边比划到自己的下巴,湘灵大概就是这么高。

一说起洋人,船民立刻就明白了,因为实在是太稀奇,当初湘灵和他搭档来这里,还引起了一阵骚动,毕竟洋大人的名字还是很响亮的。

“俺知道,先生等会,俺带你去!”船民进了船舱,摸出一双草鞋,就跳下船来,热情的在前边带路。

一看这位先生是来找洋大人的,立刻又引起了周围船民的一片窃窃私语,有好事者赶紧穿鞋,跟在后面凑热闹去看。

船民在前面引路,汤皖一边与其搭话,一边行走,后边跟着大牛和湘虎,再身后跟着一帮大人小孩。

通过与船工的搭话,汤皖得知这位船工大哥名叫曾三担,世代捕鱼为生,家中三个孩子,一条木船,不久之后就要去欧洲当华工。

“你走了,家里怎么办?”汤皖愕然问道,心里很是不解,40来岁的年纪正值壮年,怎么舍得抛家远走。

“嘿嘿......”曾三担苦笑着往前走,黑色的脸庞露出一口黄牙,不过却是开心的笑道:“有工钱拿,只要俺出发了,俺家里就能得到一笔钱,以后俺每个月的工资,家里都能拿到!”

汤皖还是不太能明白,试探着问道:

“那西方正在打仗,动不动就死人,你也要去?”

“俺们活着都不怕,哪还怕死人?”曾三担不屑一顾,继续在前边引路,大概是想起了什么事,嘴角龇了起来,说道:

“俺家老大和老二马上就结婚了,就等着俺出去的工钱呢,俩小子同一天结婚!”

“什么日子?”汤皖不免有些好奇,按照风俗应该是不能同一天结婚的,不过却是没继续问,其中应该有隐情。

“再过几天,大年初二,俺们这一片船家都说好了,有几十户人家同时结婚!”曾三担越说越开心。

汤皖不禁想到,这不就是后世的集体婚礼么,倒是个新鲜事,想来自己应该可以目睹一番。

突然,曾三担停住了脚步,手指着前面停靠的一条船,说道:

“先生,洋人的船到了,边上是大妞的!”

“谢谢!”汤皖很是激动,道谢完,就急着下到滩涂上,往湘灵住的那条船赶去,等真的走到了面前,又突然变得不好意思起来。

不禁回首看向岸边的大牛和湘虎,这一看不要急,岸上已经站满了来看热闹的大人小孩,都在等着吃瓜看热闹。

汤皖哪里见过这等场面,就连在学校里上课,都没有这么紧张过,于是,又走到了大牛和湘虎身前,轻声说道:

“你们去喊!”

岸边这么多人,动静太大,汤皖正与大牛和湘虎说话,船舱的门突兀的打打开了,露出了湘灵的身影。

湘灵先是迷惑的看向岸上的看热闹的人,忽然的,眼神变得愕然,眼中的世界只有岸边的三人了,怔怔的看着,脸上挂着淡淡的笑,眼眶却渐渐微红。

“先生,先生,湘灵小姐出来了!”大牛开心的说道。

汤皖蓦的回首,看到站在船尾的湘灵,裹着一件大衣,扎着一个小马尾,额头两鬓的头发在湖风中凌乱着。

“我们来陪你一起过年!”汤皖抿着嘴,只简单的一句话,便已经包含了所有。

“哦!”湘灵应声而答,麻利的从船尾跳下来,走向湘虎,泪影闪烁,又偷偷瞥了一眼先生,和正在傻笑的大牛。

“别傻笑了,赶紧搭帐篷!”汤皖看向大牛指挥着,弯下腰开始取东西,毕竟马上就要天黑了。

另一艘船舱也打开了,便是船民口中的洋大人,是湘灵的第四位搭档,一个瑛国人,名叫芮茶德,看着岸上这么多人,然后又看到了汤皖等人,顿时明白了。

眼睛闪着精光,很是开心的跳下船来,凑过来,用英文问湘灵:

“你们是?”

湘灵一一介绍,指着湘虎说道这是我哥,指着大牛介绍道弟弟,指着汤皖似有些犹豫,然而汤皖却是主动自我介绍道:

“我叫汤皖,是记者lin的恋人!”

“哦!”芮茶德一脸的八卦,此时的湘灵脸色有些泛红,这是先生的第一次主动,不禁心底产生了一些别样的情绪。

毕竟,杰克马失恋的事情,那个圈子都知道了,芮茶德自然也不例外,都好奇能让记者lin爱上的人是谁,今天总算见到了,不由得多看了几眼汤皖。

最主要的是,芮茶德多多少少听到过汤皖的一些信息,知道他是华夏的大名人,开始主动伸出手,开玩笑介绍道:

“我叫芮茶德,是记者lin的第四个搭档,希望还能有与你相见的机会!”

这个玩笑,把汤皖和湘灵逗得发笑,连说道:

“在华夏,最好不要这么说,这是不吉利,我们一定有机会再见面的,应该这样说才对!”

“噢噢!对!记者lin和我说过!”芮茶德想起来了,懊悔了呸呸嘴,学的倒是有模有样。

这三个人说着英文聊着天,其他人也听不懂,但是不妨碍大牛和湘虎搭帐篷,倒是引来了岸上吃瓜人的啧啧称奇!

帐篷搭好了,然后开始挖坑,搭灶台,幸好现在是枯水期,岸滩上的土质软,大牛向边上的船民借了一把锹,不一会儿就挖好了!

大牛的一顿埋锅造饭工程,属实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因为以前大牛行军的时候,就干过这个活,等天暗下来,已经做好了!

岸上看热闹的船民已经离去了,这会儿岸滩上安静的很,在大帐篷里,点了一盏灯,几人席地而坐,就开始干饭。

“哦!”芮茶德早就忍不住了,吃的飞快,一碗接着一碗,感叹道:“这么多天了,总算吃上一顿饭了!”

芮茶德一边开心的吃着饭,一边话不能停的抱怨着眼前两人的困境,其他问题倒是能忍受,唯独在吃这一点上,实在让芮茶德诟病。

中餐是湘灵做,也就处于能填饱肚子的水平,西餐则是芮茶德来做,也就会个蒸土豆,这么些天,来来回回在中餐和西餐之间切换。

“你厨艺还没进步?”汤皖低头小声问道。

湘灵尴尬的脸都红了,没说话,只吃着羊肉,不去看人,心里决定了,以后一定学会做饭,不让先生取笑。

.........

一顿晚饭很快吃完,收拾收拾,就准备开始睡觉,毕竟旅途实在是太劳累了,躺在岸滩的帐篷里,汤皖一会儿就进入了梦乡。

芮茶德填饱了肚子,道谢完,大摇大摆的走向船舱,一会儿就呼呼大睡,湘虎和大牛也是累的不行,倒下就睡。

唯独湘灵睡不着,一会儿裹着大衣出来透透风,眼睛瞥一眼帐篷的方向,一会儿又回船舱躺在被子里,总是会莫名的笑起来,这一刻的湘灵感到很幸福。

冬日早晨的湖面,飘荡着丝丝白气,只有岸边结了一层薄冰,大牛依着习惯,早早的就醒来了,开始做早餐,而湘灵也起的很早,下了船给大牛搭手。

等汤皖和湘虎睡醒的时候,早餐已经做好了,芮茶德不知什么时候起来的,等到了吃早餐的时候,笑嘻嘻的就端着碗凑过来。

今天大年三十,湘灵和芮茶德的事情很多,要把这一片几百名的华工家里,全都跑一边,吃完了早餐,就提着设备准备挨家挨户跑。

留下大牛和湘虎做年夜饭,汤皖跟在两人的身后,想看看是如何工作的。

“照相咯.....”

“照相咯.....”

在一大帮孩子们的呼喊声中,湘灵来到了第一家,是一条小木船,从船舱里走出来一家三口。

夫妻俩穿着一身的新衣服,男的叫张三,大概20来岁,脸上手上和脚上都是黝黑的,他妻子怀里抱着一个酣睡的婴儿。

湘灵指挥着让他们站在滩涂上,背景是他们的木船和远处的湖面,只是张三的妻子总是笑不出来。

“开心些,把笑留在照片上。”湘灵温柔的说道。

“没事,等去了岸上,你在家把娃儿带好,等俺赚钱回来过好日子!”张三努力安慰着妻子。

最后拍下的照片上的妻子,抱着婴儿,嘴角带着一丝笑,但是眼睛噙这泪,而旁边的张三则是努力的在笑。

第二家是一条稍大的木船,一家五口人,男的叫水生,30岁不到,生育两男一女,大的孩子不超过10岁。

“谢谢大妞了!”水生一见湘灵来,就热情的迎上来,又朝着一大帮孩子喊道:“水娃,水芹,回家帮你娘把哥哥拉出来!”

“哦!”水娃撇着嘴,屁颠屁颠的跑回船上,跟妹妹和母亲,扯着大哥出舱门。

“水娃家的大傻子,要出来咯!”孩子们瞎起哄,在喊着。

“大傻子,大傻子!”

......

“你家不也有个大傻子!”水娃不甘示弱的回道。

“菊茶家的傻子没你家的傻,哈哈......”

“就你家最傻了,到现在都不会走路!”

“水菜,你给我等着!”水娃扬起小拳头,这会要不是拉着大哥,非得和水菜打一顿,只得气鼓鼓的威胁道。

“等着就等着,反正俺家没有大傻子!”水菜得意道。

汤皖正处于一脸的震惊中,通过孩子们这一段简短的,里面蕴含巨大信息量的对话,不禁产生了疑问,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的傻子?

汤皖想不明白,不由得与湘灵对视了一眼,却是看到湘灵默默地摇了摇头,意思是现在不适合说这个。

面对孩子们喊大傻子,水生倒是无所谓,大儿子一生下来就是个傻子,也没学别家沉到湖里,而是含辛茹苦的养到这么大,甚至可以说很是自豪。

水生一家五口,站在岸滩上,夫妻俩架着的傻儿子在傻笑,水娃和水芹站在一旁龇着嘴笑,“咔”的一声,白光亮起,把这一瞬间的笑给定格下来!

拍完了水生一家,紧接着就往下一家走去,然后再下一家,一路上,汤皖似乎渐渐明白了什么,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

这一眼看不到头的小木船上,承载着这一方大湖里的悲伤,每当精神的孩子们,嘴里天真的喊出一声声“傻子”的时候,汤皖心脏就不由得窒息一分!

等到了曾三担家里的时候,果然不出所料,曾三担家的老三也是个傻子,汤皖这一刻是彻底明白了,有些不忍心去看这一家人。

.........

下午的时候,湘灵和芮茶德才拍完了所有的照片,回来的时候,三人皆是累的直往地上坐,而汤皖最关心的问题,湘灵在沉寂了许久之后,才娓娓道出。

这里面涉及到了社会地位的问题,据传这些船民有的是世代打渔为生,而有些则是古代犯人的后代,被勒令生活在水上,终生不得上岸!

因此,这一恶习渐渐被流传下来,至今都有很大的影响,船民们社地位地下,吃喝全在一条船上,居无定所。

船民们的女儿梦想着能嫁到岸上人家,但是生活在岸上的人家根本不会娶船民女儿,除非是万不得已,娶不到的情况下,才会考虑。

就更别提生活在船上的适龄男子,绝无娶到生活在岸上女子的可能,于是,渐渐的,在船民们之间,形成了换亲这一习俗。

本来换亲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如果是两个穷苦人家,每家都有女儿和儿子,那么你家的女儿嫁到我家,我家的女儿嫁到你家,各取所需。

但是,对于世世代代生活在水上的船民来说,眼前的这一方大湖还是太小,早已经被祖祖辈辈跑了个遍。

而婚约也被限制在这一方大湖上面,船民之间最常见的换亲方式,一般为姑舅亲或者姨表亲,有歌谣唱道:

你娶我妹我嫁兄,

两家对调亲加亲。

叔接嫂来伯续姨,

闲人闲话当阵风。

这是属于直系亲属结婚,在后世是被禁止结婚的,而近亲结婚的危害是很大的,生育的后代极其容易智商低下,这就造成了汤皖目睹了一个又一个的傻子。

有些船民在刚生下孩子,如果发现是傻子,就早早的人为夭折,有的船民不忍心,就辛苦的养大,以后就看造化了!

然而,此时的船民们却是没有这些顾忌,唯一的想法就是努力在这一方大湖上面,繁衍下去。

成为一名华工,在船民眼里就是一条翻身之路,因为当地衙门承诺,若是船民家里有人当华工,便可以去岸上得一块土地生活。

这对于一些心心念念想上岸的船民来说,简直就是雪中送炭,而且去当华工,还可以得到一大笔钱,可以给子女成婚,因此,船民们是非常踊跃当华工的。

这些船民们,为了能给下一代创造好的生活条件,甘愿去做一份极度危险的工作,甚至连死都不怕,真是让人为之动容。

岸边的泥土路上,湖风寒冷,却不及心里冷,汤皖与湘灵并肩而走,旋即忍不住又回头看向这一片紧挨着的木船,心里难受的很,不由得想起了曾三担说的初二的集体婚礼。

“听说初二这里有几十户人家,都要结婚,也是换亲么?”汤皖担忧道。

“不是的!”湘灵总算是微笑着,裹了裹大衣,看向西南方向,那是另一方大湖,随即说道:“是微山湖的,当了华工,就有了聘金,就不用换亲了!”

汤皖如释重负的呼吸了一口气,只是立刻又陷入了沉思,却是没想到,华工这一条血泪路,竟然也是一条后代的生存之路。

可是,放眼看去,像眼前的这一方大湖,全国上下该有多少片,汤皖的眼中出现了洞庭,鄱阳,巢湖,太湖等,数不胜数,这得有多少船民,世世代代被这湖泊所限制。

是的,得要做些什么,汤皖心里已经打定了注意,回去后就以船民为原型,写一部小说,然后联合朋友们,共同呼吁,帮一帮这些梦想着上岸的船民!

而湘灵见先生久久无语,便已经猜到先生心之所想,轻轻说道:

“先生,我来了之后,搜集了许多资料,也做了许多笔记,你或许用得上!”

“嗯?”汤皖轻哼一声,看向了湘灵,露出欣慰的笑,说道:

“好,这些资料我带回去。你再与仔细我说说,船民的生活,我想尽可能的了解一下!”

俩人顺着岸边的这条泥土路,迎着吹拂着寒冷的湖风,继续往前走,双手在不知不觉间,悄悄握在了一起。

湘灵的手指很修长,大概是弹钢琴的缘故,手掌也很凉,汤皖便把这只凉手放进了暖和的腰间口袋里,两人挽着胳膊在行走。

感受着先生身体和手掌的温度,让湘灵的心里为之一暖,颔首含笑,不禁抓紧了先生的手掌。

“怎么了?”汤皖撇头看向湘灵,见湘灵久久没有回复,随即问道。

“哦!”湘灵轻快的哼一声,啧啧舌,然后抛却这些心思,说道:“我讲讲船民生活的禁忌吧!”

一方大湖上的船民对于“翻”这个字,比较忌讳,从来不说,在吃鱼的时候,绝不能说把鱼翻个身,也绝不能吃鱼的眼睛,寓意捕不到鱼;

在吃饭的时候不能将筷子横放在碗上,寓意“死人饭”;

绝对不能把脚伸出船舷外侧,怕水鬼拖拽;

生活在船上的人,从来不喊“船帆”两个字,因为“帆”谐音“翻”;

男人不能在船头撒尿,因为船头意味着龙头,怕惹得龙王爷不愉快;

.........

湘灵的记忆力很好,把自己这一段时间以来的见闻,一条一条的说着,汤皖皆一一记在心里,这些都是创作的素材。

可以看的出来,湘灵绝不是偶尔的听听船民们说而已,而是专门的搜集归纳过,这让汤皖少废了许多心思,不禁问道:

“你搜集这些资料做什么?”

湘灵顿了一下,想了想说道:“我猜,先生大概迟早能用得上吧!”

........

两人一直往前走,直到岸边已经没有停靠的木船,才作罢停下来,而眼前除了水天一线的湖面,其余的则是一片枯黄。

这边枯黄无穷无尽,向着远处蔓延开去,与白色的湖面形成鲜明对比,凸出了两者之间的一条黑线,便是汤皖和湘灵所站着的泥土路。

在冷风中走到许久的路,湘灵大概是冷着了,汤皖看到湘灵的鼻尖有点红,眼睛也有些朦胧,顿时有些心疼,顺势揽入了怀中。

在湘灵的耳边,轻声说道:

“辛苦了!”

“不辛苦!”靠在先生胸口的湘灵,听着先生的心跳声,不禁抿起嘴,随后仰头,微笑着说道:

“这是一份有意义的工作!”

前来喊回去吃饭的湘虎,只远远的眺望着,没有打扰到两人,旋即背过身去,眼睛有些微红,不禁看向了南方。

长久以来的一点担忧,在这一刻荡然无存,湘灵能获得幸福,作为哥哥的湘虎心里很开心。

也算是为不幸离去的父母和大哥,完成了一个心愿,不过不免又想到,若是他们都在,能亲眼看看,该多好啊!

湘虎缅怀了片刻,回过身来,便看到妹妹和先生已经在往回走了,于是,不动声色,加快了脚步,提前离开了。

回去的路上,湘灵又说起了船民生活中的另一个比较重要的地方,便是祭祀,在水上讨生活,为了能获得心理安慰,船民们甘之如饴。

不必说每月都有庙会,在过年的时候,船头必须用猪头、公鸡和鱼来上供,感谢龙王爷赏饭吃。

回去的这一路上,已经能看到不少的船头,已经开始摆上了,船民们虔诚的叩拜,感谢过去一年里,龙王爷的功德。

同时祈愿下一年里能平平安安的生活,这便是船民们最朴素的愿望,便是能吃上一口饭,安安稳稳的活着就行。

若是在后世,这便只是一个朴素的愿望罢,但若是在当前,这对于船民们来说,已经便是最大的愿望了。

远处的滩涂上,被点燃了一堆篝火,分外的惹人注目,帐篷里的三人已经坐下了,就等着俩人回来。

年夜饭很是丰盛,大牛和湘虎精心准备了一天,饿了一天的芮茶德早已经饥渴难耐,不时地撩开帐篷,看着远处。

渐渐的,从火光的,显现出一堆男女的身影来,女子的手飞快了从男子的腰间口袋抽出去,引来了芮茶德的一阵嘲笑,龇着嘴笑道:

“哦!记者lin和汤先生,恭喜,不过现在可不是说这个的时候,赶紧吃饭吧!”

湘灵红了脸,低着头,进入了帐篷,坐在湘虎的边上,汤皖则是开心的坐在了大牛的边上,可惜,没有酒,否则就完美了。

慢慢的,燃放鞭炮的声音响起,渐渐不绝于耳,从南到北,在华夏大地的上空响起,华夏人的年夜饭正式开始了。

这一方大湖的湖水,在悄悄的冲刷着岸滩,篝火照亮了前行的路,帐篷里几人围坐吃饭的身影清晰可见,这大概是最为特殊的一顿年夜饭了。

芮茶德大快朵颐之后,很是满意的拍拍肚子,闻着四面八方,依旧不绝于耳的鞭炮声,好奇问道:

“这是什么声音?什么时候停?”

“哈哈哈......”汤皖和湘灵笑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