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女生 完本 排行 书单 专题 原创专区
汀兰水榭 > 耽美同人 > 五代梦 > 第七十八章 醉仙人

五代梦 第七十八章 醉仙人

作者:宝庆十三郎 分类:耽美同人 更新时间:2021-10-02 01:15:25

渝州城

城里城外一片喜气,一片欣欣向荣!

随着平均教的攻占,然后及时新政的颁布,大量的人从周围汇聚过来,都想看看在渝州城里,是否能找到自己的希望。当然,也有不少人完全是受难,无法生存的跑到渝州城来,想谋得一顿吃食。

临时救灾扶助委员会成立,针对非渝州城的人口,根据每个家庭或者每个人的不同情况,严格加以甄别后,准备做出有效的安排。此举无疑得到了众多百姓的拥护,就是一直担心的渝州城居民,此时也纷纷的站出来,支持平均教渝州城的行动。

经过临时救灾扶助委员会初步统计之后,在渝州城城里城外,逃难和闻风而来的百姓,老老少少的人口,达到惊人的近两万人。两万张嘴巴的吃食,无疑立时增大了渝州城的压力,也使得平均教肩上的责任加大。更要防备渝州城居民的无声抵抗,也要防止流民百姓的混乱。

作为大汉国驻蜀中的全权代表杨淮,不但要负责蜀中各地密党的行动,还要随时管理和联系平均教的进展。对于把根据地设置在渝州城,在兴王府的时候,刘继兴就和大家讨论过。最后刘继兴根据历史的重要性,和后世渝州城的关键,建议杨淮在渝州城设立蜀中的根据地。

平均教的隐蔽,暂时是有必要的。对于平均教在蜀中目前取得的成绩,杨淮知道和刘继兴的布局分不开,自然对刘继兴更是信服和尊重。为了大局的良性发展,首先便任命韦翼人为西路总指挥,让他在渝州城大肆征军训练。当然,这也是为了对韦翼人这个前辈的尊重。

更是在四月底,就事先号召蜀中地区,大部分的密党成员,全力行动起来。最后对各州领导人发出通知,在渝州城集合人员,五月二号必须到位,召开蜀中密党党员第一次代表大会。

时间飞快,虽然很多人不知道密党的行动,但是密党各地的代表先后到来。这次会议一共有二十一名在蜀党员参加,虽然大多数人都不知道会议的内容,但是后来蜀中的稳定和发展,和这次代表大会是分不开的。后世把这次会议称为,渝中地区密党第一次代表大会。

随后,在这次会议上,作为渝州城密党和平均教代表,彭全清当选渝州城第一任刺史。得到同志们的信任后,彭全清立时上任,马上分拨安排人手下去,安排渝州城各项事务。

作为渝州城密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代表,萧璂当选为渝州城第一任司马。作为平均教分坛坛主,还要驻防渝州城的安全和发展。重要的是取代韦翼人,掌握了渝州城的军事力量。重新的对渝州城的布防做出安排,随时防止蜀军对渝州城的反扑。

而各地的代表也推举了各州的密党领导人!其中利州、益州、遂州、蓬州、梓州、泸州、万州、夑州、剑州都已经被密党基本上控制了。因为路途的原因,只有遂州、万州和泸州派来代表。

但是秉承当初建党时的方针,党员有绝对的权利选举和罢免权,不会出现地区领导一言堂的现象,杜绝了山高皇帝远,权利失控的现象。

各州的领导人,刘继兴基本上有所定夺,但是军情瞬息万变,刘继兴也没有干涉指挥权。不但任杨淮去推举人选,也建议各州自己选举人选,前提是必须由密党党员来选举产生。

其余诸人自然是由杨淮提任,也是各有安排和分配。杨淮以平均教的名义,顺利的攻占了渝州城之后,虽然渝州城看起来没有受到大的影响,也没有大的风波出现。但是,杨淮也丝毫没有松懈,严令下去让密党成员以身作则,带领身边的人,发展和管理渝州城的各项事务。

有身边诸人的分担和帮忙,渝州城居然还是正常。让人奇怪的是王路和孙轻衣没有现身,他们还是以隐身的状态在渝州城。这也是刘继兴的策略,虽然自己有江湖上的高手相助,肯定别人也会有。所以还是以杨淮这种军事天才,正面的出现在各个战区会比较好,不会引起那些神出鬼没的江湖上的高手注意。

保护地区领导人的安全是一点,而地区领导人发挥自己应有的能力,快速的让地区运作和归附,则是每个地区领导人的责任。杨淮显然正在展示自己的才华,也高效的朝平均教的教义,和刘继兴传达的密党在蜀中的方向发展。

首先,在因为各县府的沦陷后,缺失了各地官员的管理。各处的密党成员纠集了大量的有志青年,到处平均分地分产。许多的地主和归宦是主要的被平均的成员,导致渝州城里涌来了一群流民,当然是各种身份的人都有,但是此刻大家都是流民。

一时间,渝州城里的各种各样的蜂拥而至,人员超出原有居住人口一半的人群。为了缓解本来居住在城里人的压力,和以防这些人的严重不满。杨淮批准彭全清让人井井有条的安排下去,把大家分别安置在城里各处,都是一些闲地和规定的区域。不但要求严格的管制这些人,还让新安排的维护治安的巡城司,随时控制着局面。

当然,彭全清还自己最先主动出手济民,后来又号召渝州城各个商行,让大家出钱出力的捐献,准备安置这些流民的生活。虽然彭全清的突然上位,导致了不少人心里不平衡,但是还是有不少的人来偷偷附和,至于观望的占了多数。彭全清没有时间和他们去计较,把自己府里的人都号召了起来,还熬制大量的米粥和各色菜糊,让大家度过危机。

接着是杨淮批准,彭全清命令让人在渝州城外周围的空地,搭建了大量的木石简易茅棚,暂时给这些流民遮风避雨。这些茅棚虽然简陋透风,但是因为季节的原因,反而是最适合。而且没有几天,随着这些入住流民的分配停当,便被入住的人修饰的似模似样。大家不但可以遮风挡雨,显然还把它当成了暂时的家。

当然,杨淮遵循刘继兴教导的,处理应急措施的方法,和彭全清分析当前的形势。虽然给大家都提供了救济,接下来的生存便必须要有长久系统的安排和方式。

彭全清到也有几分考虑,心中所想和杨淮的策略不谋而合。那就是准备好好运用和教导这些流民,让他们以后自己有生存之道。

首先便是在长江边的入城口,兴建大量的防御工事,加固临江堤坝的牢固性。策略便是召集这些流民出力,凡是正常出工的人员,每人每日得铜钱五个,赏两顿吃食。

其中金钱的魅力对于流民不说,光那两顿丰富的吃食,可是每顿都有六两糙米杂面,就是拼命苦力的人,那也是吃的极饱。一时间前来报名者众,短短时间就完成了大量工事,这是后话且不说。

还有便是在渝州城外,左右两侧一里处,各自开始兴建大量的平房,规模和方式自然采纳的是后世石垒木方的方法。目标自然以街道为单位,以小区为基本,面积为长三里,宽两里的小村镇,应以来拱卫渝州城。

而这个将要建成的村镇,取名为平均区东西区,棣属于渝州城管辖。两区房子建成后,将可以容纳两万名百姓,不但针对现有的渝州城贫苦百姓,自然也是为了诸多流民。

故而,此建区的消息一出,就是那些流民而来的妇孺老少,都纷纷相扶前去出力。当然,反应最强烈的居然是渝州城的各个商行。他们显然在这里嗅到了商机,纷纷到临时刺史府,来拜会彭全清这个主事人,虽然没有明说来意,但是言语间显然都在打听,看看这两区的规模和作用。

因为安排得当,加之有计划成规模,后来不出几天时间,渝州城下便可以看到一座新的城廓。但是此事此时刚刚起步,至于这件事的前因后果,杨淮早就和彭全清想到。杨淮虽然没有什么商业头脑,但是经过彭全清的提醒,杨淮决定好好的敲上渝州城商行一大笔竹杠。

中午的阳光懒洋洋的很舒服,渝州城北门外人声鼎沸,到处都是干活的人。指挥声、叫喊声、吆喝声,声音吵的让人头晕。

在不少士兵的监督下,北门城门外一千米外距离,两边的空地被人分开了两块大的区域。

不少汉子男人光着上身,挥槌在有些人的指定下,往地面砸下尖尖的碗口粗的树桩。而大量的刚刚砍伐下来的树木,被人从两边的山林抬出来。而这些人里面,居然不泛许多女子的身影,当真是一大奇观。

这些打到地面的树桩,都是有碗口粗细,看着排好的树桩形状,延绵往两边足有几里,显然是用来定位两区地盘的。人多力量大,在两边基本上已经围好了两块几里的地盘。想必建成的东西区,就是在这个木桩范围内了。

而看去本来宽阔的城下官道,此时因为两边木桩的定位,在中间位置只留出了三十来米的宽度,可以直通城门了。想必有了两边的东西区的建成,不但渝州城的范围增大,就是任何想攻城夺地的人,也会多了许多的顾忌。

而在这定位的木桩区,和渝州城城门区之间,则是昨天临时搭好的诸多茅棚区。在渝州城巡城司的安排下,如今里面住满了四处涌来的流民,不过看去都是老人和小孩,显然年轻人都去卖力了。

在离着茅棚区二十来米的地方,一面临时支起来的丈高丈宽的告示墙,整个都是用木头钉成,就是支撑告示墙的两根树杆,都是足有丈高左右。醒目显眼远远都能看到,上面画着东西两区的规划图,和一些兴建东西区对百姓的戒示。

上面的署名,自然就是平均教。而最后的落款,居然就是现任渝州城刺史,昔日的渝州城布行行首彭全清。有许多人自然不知道彭全清是谁,但是渝州城里还是有许多人知道,甚至有许多人还没有消化这个事实。可是彭全清已经在行使自己的权利,甚至城楼上还挂着几个,反抗平均教教众的官员和家属的人头。

许多的小孩,也不知道自己的处境,不管是外地跑来避难的,还是周围原先的流民,都在茅棚外面玩耍,似乎看起来有些无忧无虑。有一些孩子看着这高大的告示墙稀奇,便都围在周围吵闹戏耍。这些孩子身上大多数都是衣料讲究,不过却布布条条的,而且十分的脏和破烂,显然都是一些吃过苦来的孩子,却也是当天家境不差。

“施粥了!施粥了!”

也不知道是谁一声喊,顿时让棚户里面的人,和外面玩耍的小孩听了振奋。

不管当天是如何的身份,到了这个地步的时候,谁都饿的发慌。不能干活的老人,被巡城司的人拒绝了参加务工,只能在自己住的棚户里等家人的供养。个子太小身板太弱的小孩,也被巡城司严格控制下来,不允许到工地上去务工,大家只有守在住的周围等待。

许多家境殷实的人家,到了这里早已经是身无分文,有些人都有在路上饿死的。此刻这些老人和小孩,个个都是面容憔悴,面黄肌瘦的一推就倒。如果没有家里人干活挣食,或者有人施舍救济,就只有生生等死。

这种环境,又有几人会去救济他人!

几声吆喝,无异于天籁之音!

反应快的四处张望,反应慢的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待看到大家往自家住的茅棚跑,拿了各种各样的碗盆出来,这些慢的才回过神来,也撒丫子往自己茅棚跑,拿东西跟出来。

在棚户区和树桩区中间位置,不知道何时来了四辆车。三辆驴拉的大板车,车上是一口大锅,锅里飘着浓浓的粥香,居然还夹杂着菜叶的清香。这无疑令饥饿的人,再辛苦也能找到方向。

三辆驴车边上站了十来个人,看装束应该是哪家的家丁,个个手里拿着大铁勺,可是却阻止着先跑过去的人靠近。很快就有巡视的官兵和巡城司的人过去,然后看到一个管家模样的人,在中间的驴车上站起来。也挥着手里的大铁勺,大声让大家别急,但是他的声音很快湮灭在越来越多人的声音里。

旁边另外停着的是一辆牛车,车驾上有一个健壮的汉子,和一个侍女模样的女子。车棚里遮着帘子,看不见里面的光景。想必是这些人的主人,或者不想露面的人物。

闹哄哄的现场,还有许多慢了半拍的人,从后来围了上来。一个小孩捧了一个大碗,也撒开脚丫子跑了过去,不防被一个稍高的小孩一撞。啪的一声,大碗摔得细碎,她看了半天才回过神来。

几个人从她身边跑过去,差点踩到了她,看着围成一堆的人群,和闹哄哄的叫喊声,还有那诱人的粥香。这个孩子终于哇的一声,哭了出来。

哭声无助,更带着一丝心酸和无力。

有些跑不动的老人,和一些太小的孩子,都看着这个小孩,却没有人去扶她。甚至边上挨着驴车的一些干活的人,闻到了粥香后都看了过来,如果不是有士卒持枪站在那里,估计都会有人跑过来。

“孩子!乖,快起来!别急,别急!”一个和蔼的声音在孩子的身边响起,却没有伸手去扶她。

旁边便有人看到了,不知道什么时候孩子身边多了一个人。大家看去,这居然是一个老人,穿着一身依稀是道袍的人。这个老道慈眉善目,一张脸虽然有着老年人的沧桑,却又似乎看去很是年轻。他穿着一身绿色布衫道袍,腰间居然挂着一个酒葫芦,这个葫芦居然已经油光发亮。

他穿着一双已经很旧的草鞋,编织的鞋帮都已经快磨黑了。道袍一角掖在腰间,下身是一条打着无数补丁的粗麻裤子,偏偏还高挽着右脚的裤管。

他站在孩子面前,鼓励的看着摔趴在地上的孩子。看去头顶的头发黑白相加,髮量也不是太多,简单的盘在头顶,而且就用一根一头已经发亮的虬枝穿着。他本来脸型有些圆,微微带笑看起来有些很是和蔼。可是令人搞笑的是颌下及胸的长须,居然编成了一根辫子,却也有及胸那么长。加上他的脸型,居然给人看起来有些古怪。

看着趴在地下这个哆哆嗦嗦的孩子,他眼神中尽是怜爱,看着这个孩子几次似乎想起来,居然不知道什么原因,竟然没有起来。紧紧的咬着下唇,抽噎起来。

老道静静的蹲下身子,望着眼神不安的孩子。伸出左手在她头顶轻轻的摸了摸,说来也是很奇怪,这个老道抚摸这个孩子的时候,这个不安的孩子安静了下来,居然静静的看着这个老道,也慢慢的停止了哭泣。

老道看着这个孩子慢慢伏地坐了起来,不由微笑着对这孩子摆摆手,在这个孩子面前晃了晃。也没有多少人注意这边,但是有些走不动的好事的人,还是看了过来。

虽然不知道这个孩子是谁家的,甚至没有人去管这个小孩,但是这个老道的出现,还是让有些人注意。毕竟,在这个时代这个时候,到处的拐子很多,大量的孩子被卖被拐,是很正常的事情。

大家不知道这个老道想干什么,但是突然只觉眼前一花,只见突然间,这个老道手里多了一个白白的馒头,不但是这个孩子看呆了,就是一边的围观的人看呆了。

人家都知道,这个世上多骗子也多奇士,尤其是想老道这种修真的人士,那是可以修成神仙的人物啊!大家一时间就都改变了想法以为,这个老道是个神仙一流的人物了,看向这个老道的眼光就完全不一样了。

这个孩子显然也是饿坏了,一双眼睛紧紧的盯着馒头,似乎从馒头上闻到了香味。可是她看着老道手里的馒头,居然没有张口,虽然口水直流,小小的喉结上下乱动,眼睛里也满是可怜,但是她居然没有像别的乞丐,和那些饿急了的人一样,像老道乞求眼前的**。

老道看着孩子的神态,居然会心的笑了,而且不住的点头。慢慢的把馒头伸到孩子面前,慈祥的看着孩子,细声说道:“孩子啊!是不是饿了,爷爷这个馒头给你吃!”

这个孩子居然迟疑了一下,而且微微的把身子往后挪退了半步,看着老道的眼神疑惑,最后可能实在无法拒绝饥饿带来的痛苦。颤抖的伸出了乌黑消瘦的手,刚刚伸到一半对着馒头,她忽然间又停了下来。歪头看着这个慈眉善目的老道,可怜兮兮的说道:“真的给五娘吃吗?”

老道眼中闪过一丝常人无法察觉的精光,精光里居然有些悲天悯人的感觉。他脸上神色滞留了一下,声音似乎有些沉重了,低声对这孩子说道:“是的孩子,爷爷变来就是给你吃的,来,快,来,接着它,给你的啊!”

孩子终于受不了,黑瘦的小手颤抖的接住了馒头,看到老道一松开了手,不由紧紧的把馒头拿在手里,眼光却紧张的看着老道,似乎害怕老道后悔,把馒头又要回去一样。

看看老道盯着自己,没有别的反应,她方低下头来,刚刚要伸到嘴边,她却又停了下来,似乎想起什么来一般。停留了一会儿,似乎做出了什么决定一般。

老道自然发现了孩子的举止,看她不但没有吃那个馒头,而且小心的把馒头往自己胸口塞,最后放在烂布条一样的怀里收了起来。老道愣了一下,不由轻声道:“孩子啊!你怎么不吃呢?”

孩子抬头看了他一眼,眼神有些慌张和害怕,不由自主的抱着了小小的胸口,小心的说道:“五娘能忍住饿,还有七妹和八弟没有吃呢!五娘想拿回去给他们吃,老爷爷,你不会要回去吧!”

霎时间,老道神色一滞,鼻子居然有些发酸,看着这个黑瘦的小孩,眼睛居然有些湿润了,他没有吱声,却回头看着一个人缓缓走了过来。

“不会的,孩子,爷爷怎么会要回去!”

孩子没有听清老道的说话,她已经爬起来,虽然摇摇晃晃的,但是飞快的往棚户里跑去,进了一间茅屋里去了。

“真人以为一个馒头可以拯救她!”来人一袭黑色便服,长身玉立的长发披散,在这热火朝天的工地附近,身上居然一尘不染。他看去不过三十来岁,颌下无须,偏偏给人感觉大气舒服。又似乎天生有一股君临天下的气势。

老道没有马上回答,静静的看着孩子进入的茅屋,似乎在思索着什么。片刻,他转头看向一旁的工地,淡淡的说道:“就像这个工地上的人,好像他们被平均教压榨了劳力。又好像这工地,看似是平均教为了保护渝州城,兴建的守城工事。但是未可厚非的是,它至少可以让这些人活下来,也可以使得这些人免除许多战事!”

老道微笑看着这个黑衣人:“就像一个馒头,虽然救不了她,至少暂时可以帮助她!如果有别的方法,她也许就会脱离危险!不失兄以为如何!”

“大智慧!需要慢慢品味!”黑衣人静静的说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