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女生 完本 排行 书单 专题 原创专区
汀兰水榭 > 耽美同人 >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 第658章 地方革新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第658章 地方革新

作者:大明第一帅 分类:耽美同人 更新时间:2021-11-05 15:52:17

大明现在共两京十四省,外加两个都护府。

两京自然是指南京和北京,直隶便是指直接隶属于京师的地区,即天子脚下的心腹之地。

十四省分别是山东、浙江、福建、山西、河南、江西、湖广(湖北和湖南)、广东(包括海南),广西(省会在桂林)、云南、四川、贵州、陕西(包括甘肃),大宁。

朱慈烺正式宣布大明定都南京,改北京所在的直隶为北直隶,南京所在的直隶为南直隶。

早在二百多年前,明成祖迁都北京时,也是这样的改法,那时候的北直隶叫北平府。

新任直隶巡抚,由原应天府府尹、朱大典的长子朱万化担任。

北直隶巡抚由瘸了的任光宇担任,巡抚,其实也就是高官。

山东巡抚,熊文灿,这位曾经招降过郑芝龙的嘴炮强者。

当初朝廷与郑家开战时,因朱慈烺对其不信任,将他从两广总督的位置调到南京工部当个闲差,现在终于又被外放出去了。

陕西巡抚,孙传庭,与陕西的地主们斗了那么多年,回去后估计又得大干一场了。

湖广巡抚,史可法。

江西巡抚,黄道周。

广西巡抚,瞿式耜。

四川巡抚,张同敞(张居正曾孙)。

贵州巡抚,王廷臣。

大宁巡抚,虎大威。

漕运总督,卢象升,因海运后勤补给有功受伯爵。

上面都是一些崇祯朝的老臣,历史上的忠肝义胆之人,好几个已经六七十岁了,算是半截身子入土,朱慈烺提他们当巡抚,也是为了让他们发挥余热。

除了这些老家伙,朱慈烺也提拔一些“年轻人”。

如浙江巡抚方以智,山西巡抚张煌言,福建巡抚陈子龙,广东巡抚王夫之,云南巡抚阎应元,河南巡抚刘同升。

刘同升是崇祯十年的状元,他爹科考时当过探花,一家子的才子。

当初杨嗣昌“夺情”入阁时,刘同升抗疏,对杨嗣昌大加鞭挞,说他死了爹还出来升官,要脸吗?

刘同升因此激怒了崇祯皇帝,被贬了不知多少级,他直接不干了,引病归乡。

历史上的刘同升不仅敢言,文才出众,兼通武略,而且很有血性,清军入主中原后,他和杨廷麟一起在江西赣州起兵,举起了反清的旗帜。

赣州大战,明清双方直接参战的正规军多达十万人,民兵更是多达数十万,是赣州历史上最残酷的战争。

杨廷麟和刘同升守了一年零八个月,最终城破殉国,赣州城七成人口被清军屠杀。

除了刘同升和方以智,在重要的地方担任巡抚,其余几个新人,都是崇祯十三年第一批考过君子六艺中选出的官员。

他们在过去五年担任知州知县时,治理地方有功,政绩突出。

余者官员,大多任职江南地方官。

朱慈烺在江南推行的新政已有五年了,凤阳府的时间更早,已有八年了,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和经验。

因此,朱慈烺打算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行新政,在原有的内容上再新增一些政策,全面革新,给大明加上翅膀,腾飞!

现在最主要的问题是长江以北各省的战后灾后重建工作。

首先是漕运,自从几年前朱慈烺提出改走海运,而后一直实行着半河半海的运行方式。

现在,听漕运总督卢象升上奏,漕运又到了花钱疏通的时候了,因北方连年战争,大运河北段经常被顺军截住折腾,实在是淤塞得根本不能行船,需要修缮,还有维护水闸的开销,要花不少银子。

朱慈烺二话不说,直接彻底废除了这个吞金兽,漕粮全部改走海运。

既然北京已经不是国都了,辽东和漠南被收复,九边防线也已外扩,边境处于和平阶段,大运河的作用变得有限,直达辽东的海运崛起是必然的了。

既省钱,又快捷,还避免了每年沿途的几千万石粮食损耗。

在地方上,朱慈烺统一地方行政,省下面统一设府、州、县、乡、保、村、里。

自唐宋元以来,乡一直是乡村组织中最大的单位,明朝的乡村组织和元代一样,但南北两地有很大不同。

北方的乡村分为三级,最大的叫乡,其次是社,最小的是村。

元朝时社是由五十户组成,明朝不固定,一般都超过五十户的限制,村的人数则是比设还少。

南方,乡村的组织分为四级,乡、保、村、里。

南方的保,是宋朝的都保制而来,村则是普遍的村落,里并非里甲制的里,而是原有自然乡村的名称,是南方那些小规模的村落。

南方的乡村中,还有“区”和“图”,总而言之,明朝的乡村组织,北方保留了金、元以后乡里制及社制的色彩,而南方则深受宋代都保制的影响,很复杂。

朱慈烺直接将之统一规划,各省巡抚到任后,第一件事就是落实地方基层行政单位,并且彻底完成分田地,加强治安管理。

新的行政下,知县是依旧是正七品,乡长是正八品待遇,保长是正九品待遇,村长从九品......

每府设一千名城防军,配火器,州县设巡城司,巡城兵丁二百人,维护地方治安,司长正八品待遇,每乡设巡逻所一处,巡长从八品待遇。

所有乡长、保长、村长、里长,都直接由上级任命,成为朝廷体制内的人。

如此改制,是为了保证皇权下乡,编户齐民,增强地方组织性,从朝廷中央道地方,如臂使指。

要是靠地方百姓推举,那最后还是被有钱的士绅和豪强把持住了。

百姓哪里懂这些花里胡哨的,哪个时代有钱的都是大爷,百姓的话语权不多。

随巡抚到地方的还有都察院的御史们,查验各地土地,审查之前派出临时官员的业绩,避免土地分配不公,勾结私吞土地。

派往北方几省的临时官员,大多是从国子监挑选的,眼下科举在即,这些临时官员如何政绩不错,可留任。

如果不行,就撸了吧!

至此,朱慈烺对有功之臣的封赏事宜才算告一段落,总体来说,大家都还算满意。

在处理完这些事情之后,接下来便是面向全国颁布新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